论管理的社会化及合作事理--以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为例.docx
《论管理的社会化及合作事理--以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管理的社会化及合作事理--以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为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 安 邮 电 大学继 续 教 育 学 院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 论管理的社会化及合作事理-以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为例 专 业: 年 级: 函 授 站: 学生姓名: 学 号: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二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摘要社会化管理是相对于部门管理、专业化管理而言的。应该说,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内生制度,它的根本属性是开放性。 社会化管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退休职工由所属企业管理改由社区管理,以便取消企业的社会职能,使企业还原为生产组织。这种管理相对于原来由企业管理来说,就是社会化管理。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一直都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通病”,为了不让后勤服务制约高校的发展,
2、从1999年开始,我国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成为了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各大高校以满足自身长远发展为依据去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配套的后勤管理模式。改革后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转变高校后勤管理以往单纯的福利性质,赋予后勤管理更大的弹性和生命力,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本文以A市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为例,分析其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管理;社会化;高校后勤目录摘要1目录21 绪论31.1研究目的和意义31.2相关概念的界定31.2.1高校后勤31.2.2高校后勤社会化4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52.1观念和意识因素52.2高等教育大环境因素52.3高
3、校内部管理因素53 我国后勤管理模式问题及原因分析63.1后勤管理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63.2后勤管理结构严重失衡63.3后勤管理体制落后73.4后勤管理机制不健全73.5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74 A市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案例研究94.1A市普通高校概况94.2后勤社会化情况95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对策115.1改变后勤管理体制,规范后勤管理与服务115.2改革后勤用人制度,实现人员规范分离,实行全员聘任115.3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以服务创效益125.4建立后勤完善的分配制度12参考文献13致谢151 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并不是十分成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
4、题,因为多方因素阻碍,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也曾一度停滞不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高校后勤发展都是沿着计划经济的轨道在运行,政府过多的干预让高校的后勤管理始终处于一种纯福利性质的行政式的管理体质之下,所以每个学校都必须有后勤,后勤的管理模式都十分简单。由于政府对高校后勤建设的投入不够,很多高校的后勤服务设施和人力资源都不充足,很多服务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素质,只能为广大的同学和老师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服务,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并没发挥任何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都开始了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实践,建立了企业化运营的后勤组织,但是虽然名义上是开始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但是后勤并没有与高校彻底的分离,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
5、资金始终存在理不清的关系,后勤管理始终不能摆脱学校的掌控也是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滞后的根本原因。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高校的后勤应当在市场机制的轨道上运行,将高校的后勤服务交给社会上具有专业资质的服务机构,让社会上的第三方服务组织来提供后勤服务,这样后勤服务本身就与高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彻底分离开来,实现了真正的企业化管理。1.2相关概念的界定1.2.1高校后勤一般来说高校的后勤分为三个层次教学后勤、科研后勤和生活后勤。教学后勤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物资。大学学习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提供这些保障行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自学的学习,积极主动的掌握文
6、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科研后勤就是为高校的科研活动提供一系列的物资和装备保障。比如高校要进行科研活动,后勤部门就要向科研部门提供科研经费、科研场地和所需的科研装备,确保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生活后勤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也要为教职工提供和维护工作开展方面的基础性资源。1.2.2高校后勤社会化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方向和形式,是将高校后勤管理由原有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到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中。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政府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社会力量是改革实现的载体,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并最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并不是
7、单纯的将本隶属于高校的管理活动归类到社会活动之中,而是要通过社会化改革这种形式将很多现代社会上的服务方式、方法运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之中,通过新的方式方法,让高校的后勤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进而提高高等院校育人和科研水平。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2.1观念和意识因素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高校后勤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高校后勤部门形成了懒、散恶习,缺乏危机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后勤职工纪律松弛,服务意识差,群众意见大。上海交大等几所重点高校,虽然改革力度很大,但改革的过程非常艰难,长期的思想观念尤其难以改变,老员工不愿意接受甚至抵触新的思想,在改革过程依
8、然按照原来的方式从事工作,唯有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模式来进行社会化的改革。2.2高等教育大环境因素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够快也是影响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又一因素。高校的人事制度,特别是绩效考核、激励方案存在的不合理现象阻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也对学校整体改革的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应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同步进行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且仅对后勤部门进行改革,把后勤当作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包袱,而把后勤服务简单地推向社会的做法是不妥的。2.3高校内部管理因素高校作为中国教育系统中的高等学府,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长期爱到国家政策的照顾和倾斜。高校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如人员
9、超编、工作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后勤领域中。一所8000人规模的高校,后勤干部、职工竟多达八九十人,而大量重体力劳动,像食堂炊工、公寓管理员、清洁工、木泥工等又都由临时工担任。超编的人员加重了高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低下的工作效率使后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推楼、扯皮,极大地延缓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速度。解决好现有后勤富余人员问题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之一,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团结。目前,除部分学校对学生食堂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改由从伙食部门中全部或部分支付外,其他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仍由学校统一支付,仍没有走出大锅饭的圈子。这种情况造成高校后勤部门转换经营机制、试办后勤产业
10、的社会化改革效果不理想,特别是高等专科学校,解决超编人员的问题已经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中之重。3 我国后勤管理模式问题及原因分析虽然,我国最早于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要逐步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理论支撑,执行难度较大,执行力度和改革深度不理想,使许多高校处于徘徊、观望的状态。导致现行的校后勤管理模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3.1后勤管理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思想上,将管理曲解为“行政”,而不是服务;在行动上,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依然实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由政府统一调配和经营,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
11、理,忽视了市场经济的法则和它的运行规律,从而无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等、靠、要”思想在后勤组织机构及其员工中普遍存在。长期的“铁交椅”和“铁饭碗”养成了他们极大的惰性,一旦让他们脱离事业编制,实行企业编制,把他们推向市场,走向社会,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各种担忧和顾虑随之而来。根据资料显示,在当时上海 9 所高校后勤改革中,10%20的人数不同程度受到改革的冲击。因此,这部分人从内心深处不希望改革,甚至公开反对,存在严重的消极抵触情绪。第三,有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缺乏管理质量观念。后勤管理部门从原先的领导机构中分离出来,思
12、想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生存忧患意识,具体工作中还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意图来办理。这样导致了后勤管理机构服务的范围大、质量低。第四,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缺乏明确管理对象观念,擅自扩大了后勤管理对象的范围,把服务对象的师生员工变为管理对象。3.2后勤管理结构严重失衡在后勤管理组织结构上,很多高校仍然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形式,从属于学校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组织机构体系,更没有独立法人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后勤管理结构不能按照企业运营的规律来设置自身的组织和运营机构,更不能形成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管理结构形式,导致后勤管理结构形式与内容的不相协调。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管理
13、渠道多、协调配合难度大、动作慢、不便决策等缺点。3.3后勤管理体制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领导体制来看,后勤管理机构归学校统一领导,没有独立的决策权,也不能根据后勤管理的规律来办事。第二,从执行体制来看,大部分高校将后勤管理的执行机构视为领导机构,形成了“倒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把后勤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了管理部门和领导部门,致使后勤管理部门的各个执行机构权力化、决策化,形成官僚主义作风,导致后勤管理偏离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第三,咨询体制不健全。一直以来,后勤管理缺乏相应的咨询机构,以便提供有关政策咨询等服务。即使有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设立了相应的咨询机构,它的代表性也不是十
14、分广泛,不能充分履行咨询职能,而是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帮助分管的校级领导出谋划策。这种做法对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也不能调动大多数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为高校后勤管理献计献策。第四,后勤管理的监督反馈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一般有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缺少专门的监督反馈机制,从而出现了决策者多、执行者少、监督和反馈者无的怪现象。3.4后勤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一,后勤管理导向机制不健全。一直以来,后勤管理的目标是“平均主义”,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导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干与不干一样”的怪现象,不能更好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导向机制不健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管理的社会化及合作事理-以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为例 管理 社会化 合作 事理 高校后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