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以传播学课程为例.docx





《论思政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以传播学课程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思政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以传播学课程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思政需赣学设计方法一以雌学课程为例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意、融入 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师对于职业的追本溯源,是自古以来每名教育者的应尽职 责。既要精于“授业”和“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时刻心系国家不忘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把知识教育同价 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课程思政的实质,就是在潜移默化 之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养成一种文化自
2、觉。(二)课程思政的意义1 .课程思政的意义加强思政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是可以使思政课程和其他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更有助 于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长期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2 .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专业课就是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 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非思政课是指以现有课程为基础,即“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 动”0。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传统媒体守正创新,新媒体日新月异。尤其近几年,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 视频平台日益壮大,短视频快速崛起,
3、网络社区等不断完善。新闻传播学具有强烈的思想意识和鲜明的社会实践性,其 课程思政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传播教育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培 养后备人才,责任重大,新闻传播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尤为重要3。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就必须在课程中不断更新教 学案例,面对不断发生的新闻事件和舆情用思政理论去为学生答疑解惑,以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去回应学生在传 播介质、传播内容中遇到的困惑,才能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工作者。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首先要结合与就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其次精选思政教学素材,有机融合思政教育 资源与专业知识
4、进而提升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及温度。(一)结合思政元素重新设置教学目标传统的传播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多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与掌握传播学基本原理,充分了解传播社会系统的运 行规律,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把握传播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开拓理论视野,培育新的思维方式。侧重的更多是让学 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往往忽略了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此传播学老师在本课程原有大纲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课程 中所具有的德育元素,进而来指导和修订新教学大纲,在明确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将德育教育 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价值观的塑造、专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传授列为课程培养目标。传播学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
5、要深入贯彻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 举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媒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树立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法治观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高素质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闻传媒人才。(二)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对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上,课程主要从四个方面汲取思政教育资源:(1)中国当代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传播实践与重大成就。如“云游中国”系列项目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新桥梁项目, 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出行受阻的新常态,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我国在全球114个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43家中 国文化中心、24家驻外旅游办事处,纷纷利用网
6、站和国外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云,游中国”在线系列活动,内容包括 旅游图片暨视频展播活动、中国抗疫主题短片和音乐作品展映、在线实时汉语课程和太极网课等,让各国民众足不出户 便可领略中国大好风光,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取得了良好效果。(2)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如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中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再如唐宫夜宴掀起海外社交平台中国风,一群以唐代侍女俑为造型的少女,在充满中国水 墨画和各种传世国宝的现代博物馆里婆娑起舞,优美而生动的舞姿与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 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由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不但在国内广受好评,也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引起 广泛关注
7、,网民留言称这是难以置信的美。把弘扬传统文化与运用现代技术创新表达相结合,这是唐宫夜宴的成功 带给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最大启示4。(3)国际上广受关注与专业特色和具体传播理论相契合的新闻传播事件和案例, 如自媒体的自我把关与社会监督,再如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 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上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2022年6月28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 王亚平、叶光富返回74天后,在北京航天城与媒体记者见面。这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 式见面。通过神舟十三号一系列事件,人们进一步看清中国日益强大。这是最
8、好的课程思政范例,在情感上加强了学生 爱国意识和国家强大的自豪感,从专业角度可以用传播学理论阐述整个事件通过媒体宣传发挥了更好的作用。(4)与 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网络热门事件以及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应用新媒体传播和媒介的案例,如“微信朋友圈的使用” 等。再如“阿木爷爷”,2020年7月一位名为“阿木爷爷”的63岁大爷在海外社交平台走红。“阿木爷爷”通过锯、包h凿、 磨等中国传统木工手艺,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制作出了各种精致木器,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百万粉丝上亿流量的“阿 木爷爷”展现的“神秘中国技术”让国外网友叹为观止。他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视频不用一个英文字母,却圈了无数海 外粉丝,
9、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之美,传递出中国智慧之光。阿木爷爷用灵巧双手展现中国文化之 美。借此案例通过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传播技巧和方法的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地使用自媒体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从 思政和专业应用上真正将课程思政完美融合。总体来说只要有助于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故事、历史典故、社会现象、 新闻实录、人物事迹等教学素材通过传播学理论的阐释力求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元素的挖掘应具备 典型性、新颖性、贴近性,最好可以复合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和专业知识。如果教学设计中素材并非原创应标注来源。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策略(一)构建教学情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式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思政 课程 教学 设计 方法 传播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