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





《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
2、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解释题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2、作者简介 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圣
3、人”。三、整体感知1、诵读 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读音 论( )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 是知( )也罔( )殆( )而内自省( )也 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 )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b.总结“而”的用法 “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明确: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4、不善者 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重要句子的翻译全文的翻译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精读品味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2.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4.在新
5、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
6、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五、讨论交流1、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六、总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七、布置作业1.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2.背
7、诵课文。板书设计:论语八则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21.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和精彩语句,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2.体会散文的特点,以及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3.从饮茶品茶的生活习俗中寻觅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见课文下方注音的字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小道消息愤世嫉俗拍案而起味同嚼蜡本文写水乡茶居在新时代的变化和水乡人的“叹”茶,从饮茶品茶这一流传久远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写水乡茶居的外在变化。首先将水乡茶居与城市茶
8、楼作一对比,以见其小。然后与旧时茶居作对比:一比茶居建筑的变化,近年“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二比茶居名字的变化,现在“讲斯文”,用“雅号”;三是茶居设备和品茶食品的变化,现时“越来越讲究了”。第二部分(第6-11段),写水乡人“叹”茶的高雅情趣。首先,总说水乡人把饮茶作为一种享受。然后,分两层意思:一写他们边“叹”茶边欣赏美景,品味生活;二写他们边“叹”茶边谈论,“酿”出生活的诗来。最后,以月下“叹”茶,使人“渐醉”收束全文,让读者思考回味。本文以小见大,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俗,来反映社会变革及这种变革带来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的巨大变化。全文紧扣一个“变”字,写水乡茶居的环境变化,写水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