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牢牢保住粮食安全形势与策论 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牢牢保住粮食安全形势与策论 5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牢牢保住粮食安全形势与策论 5篇粮丰农稳安天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沉甸甸的嘱托。58报告网为您整理了论牢牢保住粮食安全形势与策论 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以法治为粮食有效流通保驾护航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日前,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布,将于4月15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健全完善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框架,全面充实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内容,是对粮食流通治理经验的全面总结,是对粮食流通监管政策的全面反映,标志着粮食流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粮食流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事关粮食安全
2、和人民福祉。近几年我国每年生产粮食超过1.3万亿斤,其中70进入流通环节,超过920_亿斤。粮食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顺畅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区到销区、从工厂到超市的流转过程,才能有效满足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城乡居民家庭对于粮食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有效的粮食流通,就没有真正的粮食安全。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确保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各个环节平稳有序运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粮食流通形势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粮食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政策性粮食流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出现了粮食污染、变质等问题;流通环节粮食损失损耗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
3、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亟需聚焦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设计。从取消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到细化规定粮食流通的禁止性行为,补上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短板,诸多举措立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定位,将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粮食流通管理制度体系保驾护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完善制度政策、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粮食安全“中国之治”根基的长远之计,也是巩固扩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的现实需要。这一制度变化,将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 粮食流通涉
4、及面广,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也须多维发力。在财政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加大力度的财政支持,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增强储备调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方面,新条例全面强化对粮食流通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进一步提升了违法成本、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些举措对于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解决老百姓的粮食需求问题、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保证种粮农民的收益、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深入理解和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确保条例中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不
5、断提高粮食流通治理效能,把粮食安全重任稳稳地扛在肩上。【关键词】:p :粮食,流通,安全,制度,管理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守护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需要不断加强耕地保护的制度供给、强化耕地保护的制度执行、形成耕地保护的制度合力,推动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加强制度供给。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部分地区还存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
6、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不断加强耕地保护的制度供给,使制度更符合耕地保护的实际需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加强耕地保护制度供给,首先应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大局中认识和把握耕地保护问题,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让耕地保护制度与其他制度有机衔接,切实保护好优质耕地,努力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同时要看到,耕地保护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加强制度供给,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需要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集中力量把耕地资保护好。 强化制度执行。总书记强调:“要严防死守18
7、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好耕地红线,严保严管是关键,必须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需要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不到位、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切实做到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随意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随便占用。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压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又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加强土
8、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和利益调节机制,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群众得实惠。 形成制度合力。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协调配合,形成制度合力。一方面,着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谋划、把稳方向、全力攻坚,引导相关部门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格头控制,强化过程监管,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面落实,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统筹协调机制,促进跨部门耕地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进一步提升耕地资治理效能
9、,提高农村土地配置效率。此外,还应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耕地保护合力,推动形成层层落实目标、层层压实责任、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p :耕地保护,耕地利用,耕地资保护,制度供给,保护耕地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落实“六保”任务 保障粮食安全2021年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8.4,比一季度明显回升4.7点,接近疫情前水平。农业生产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
10、。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并未动摇粮食安全的根基,这得益于我国相对完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_年全国谷物产量超6.1亿吨,其中稻谷和小麦产量达3.4亿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更为牢固。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从20_3年到20_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增加2.5亿亩,增幅超过16,虽然近几年有下降趋势,但通过上调最低收购价等措施,今年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了47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态势。农业种植结构更趋合理。20_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380万亩,粮改饲面
11、积达1500万亩。农业科技助力粮食生产。截至20_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 二是应急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其中中央储备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严格执行“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储备规模要求。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规模不断增加,储备能力明显提高,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水平,稻谷、小麦等重点谷物均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粮食
12、产业链、价值链持续提升。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_年,我国共建设完成15.6万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新增初加工产能100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68,形成了“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协同联动,融合发展,“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完善,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此外,为应对突发事件对粮食市场造成的冲击,我国目前有超过5000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成品粮日加工能力在百万吨以上,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 综合来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市场稳定、应急管理不断完善,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也要看到
13、,我国粮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市场形势日趋复杂,部分国家对粮食供应预期趋紧甚至对农产品出口做出限制,虽然短期内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实质威胁,但仍要警惕对我国玉米、大豆等高度依赖进口的饲料粮带来显著冲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保粮食能安全”作为“六保”的重要内容之一,保障粮食生产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和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首先,保生产需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一要严守耕地红线。持续加强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对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随意突破,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同时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14、二要强化约束激励机制。明确将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地方约束性考核指标,压实省长责任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提高重点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力度,切实调动和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其次,保生产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质量。目前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部分农产品阶段性过剩与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并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如果不对路,反而会加大供需矛盾,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质量要把增加优质供给作为方向,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加大优质品种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保生产需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面对日益频繁的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灾害和其他重大突发风险,要完善防控
15、预案,备足防控物资,同时加强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建立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风险研判、监测、预警体系,增加监测频率,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提升粮食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农业统计,提升数据质量,尽早发现苗头性问题,以提前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最后,保生产需要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要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在确保重要农产品自给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多元化进出口渠道,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水平,适度加大与国内需求相适应的农产品进口。同时加强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完善全球市场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提高大宗进口农产品风险管理
16、水平,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波动风险。 【关键词】:p :落实“六保”任务 保障粮食安全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丰农稳安天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沉甸甸的嘱托。 重农抓粮,政策春风化雨。“十三五”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产能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以上。截至2021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在粮食生产取得骄人成绩之时,很多人认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还要这么重视吗?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
17、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有14亿多人口,依据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测算,到2021年,我国国内粮食总需求预计达到11300亿斤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需要进口一些粮食来调剂结构性余缺,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粮食形势。 民以食为天,粮为邦之本。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除口粮消费之外,肉禽蛋奶消费是国民生活水平升级的体现,但肉禽蛋奶都需要粮食饲料来转化。对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是我国粮食安全观的一个飞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
18、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面积,一个作物一个作物抓实。今年,我国将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是巩固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去年增加的早稻种植面积不减少。东北、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要因地制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同时要稳定大豆种植面积。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产量,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定粮食生产好形势,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
19、意义。粮食产量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必须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力争稳中有增。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政策,释放重农抓粮信号。构建保障机制,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产粮大县资金奖励规模增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保持稳定。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包括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轮作休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生产救灾和植保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倾斜。 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是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的三大法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稳住了农业基本
20、盘,就守住了“三农”战略后院。【关键词】:p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粮食产量,农业生产社会化,我国粮食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粮食银行”乃存粮节粮助农增收的尝试10月9日,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的“粮食银行”内,同心村村民吴桂林拉着一车粮食正在交接,“现在不用晒粮,谷子在田里收了就拉到这里卖,很方便。”长期以来,晒粮、储粮问题让种粮效益打了折。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粮食银行”或成为一种新的解决路径。据测算,“粮食银行”集中储粮可将粮食损耗降低至1-2,相当于增加了一批“良田”。此外,还减少了农户在储粮环节的成本和损失。近日,记者走进河清镇探访“粮食银行”。(2021年10月13日
21、四川日报)粮食银行和普通的商业银行差不多,只不过普通银行存的是钱,粮食银行存的是粮。“粮食银行”不但可以节粮,还是危难时刻粮农的“避风港”,“粮食银行”对农村的发展有很大意义。首先,“粮食银行”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成色。同时,通过专业统一的烘干设备,“粮食银行”还有效降低了单户农民晒粮时的人力支出。不仅如此,“粮食银行”还能帮助粮农增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从国家粮食安全层面来讲,“粮食银行”解决了国家收储难以克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减少了粮食储备损耗,作为一种新型储粮方式,“粮食银行”应运而生。20_年9月,河清镇率先在绵阳市安州区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依托区上的
22、新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峰金穗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粮食银行”。 “粮食银行”的出现,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经营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不仅缓解了部分群众卖粮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国家收储难以克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减少了粮食储备损耗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粮食收益,帮助粮农增收;而且,“粮食银行”同时也是粮食加工企业,通过收储农户粮食缓解了集中收购的资金压力。无论是对粮企,还是农户而言,“粮食银行”都是利好举措,正如河清镇人大主席殷华这样算了一笔账:“粮食银行”免费为农户烘干粮食,可以为农户节约晒粮成本40元吨;农户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综合节约晒粮成本、储粮成本和粮损、获得的卖粮额
23、外收益、低价农药农资等增值服务优惠,一吨效益可增加400多元。从这个意义上说,“粮食银行”既能帮助粮农增收,又可节约粮食。 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笔者认为,“粮食银行”也存在发展瓶颈的问题,存在监管短板,需要政策扶持、加强监管以及各方体系的建立来推动其健康发展,让农户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存的安全、存的放心,更好盘活粮食资,获得增值收益。为此,笔者建议,要让“粮食银行”健康运行,就必须健全创新“粮食银行”盈利模式、完善延伸产业链条,确保经营可持续性。要制定“粮食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粮食备付粮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率最低限额制度来缩小信用风险。要加强法律监管,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通过政府监管、出台法律、行业自律,对企业和农户进行规范和保护。 “粮食银行”是存粮节粮助农增收的有益尝试,仍需补齐监管短板,将“粮食银行”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防范经营不善、粮价不确定性波动等情况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完善“粮食银行”运行机制,发挥“粮食银行”的存粮节粮功能,让“粮食银行”既帮助粮农增收又节约粮食。【关键词】:p :绵阳快捷搜索:粮食 粮食安全 形势与策论 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