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详解.docx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年级语文线上评估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一、课内积累(10分).请按要求填空。(1)高适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揭示军中腐败现实、讽刺将领荒淫失职的一句是:(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形写声,形神兼备,以美好的事物渲染乐声清脆婉转、富于变化的两句是:,o(3)李商隐锦瑟运用神话典故,冷暖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的两句是:(4)书愤中集中表达陆游自我期许落空,收复失地无望,唯余一腔愤懑和对自己老病 的哀叹的句子是:,o(5)滕王阁序中以日出日落表达及时勉励、珍惜时间以建立功业 两个短句是:(6) ,民斯谓下矣。(论语季氏)(7)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
2、。权力归于男性,女性只是附庸。,歧视也来自权力。(波伏瓦第二性).请解释下列加点字。(1)既来之,则安之()(2)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3)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4)身当恩遇常轻敌()*(5)死节从来岂顾勋()(6)当仁,不让于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下列不符合上述彼得斐诗句 的逻辑推论的选项是()只有为了自由,才可以抛弃爱情和生命只要为了自由,就可以抛弃爱情和生命如果没有抛弃爱情和生命,说明没有追求自由。如果没有追求自由,那么不会抛弃爱情和生命A.B.C.D.二、阅读(70分)(一)表现。【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要找
3、到加点词所在的语境,在第六段。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 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穿T恤的学生猜测大约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T恤, 而实际上注意到的人只有23%” “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要比我们认为的少。我们总能敏锐 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可知,“透明度错觉”是指我们会高估自己对别人心理状态的了解 程度,同时我们也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状态的了解程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 “源于我们对自我情绪的敏锐觉察”错误,由“这种焦点效应(spotlighteffect)意味着 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可知,应是源于自
4、我的无限膨胀。C. “出于自觉”错误,由第四段“并且直觉地高估”可知,是出于“直觉”。D. “更多”错误,文章第七段说“我们同样会高估”,并没有说哪个更多。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由横线前面“下面还有更多的例子”和后面“正如上述例子所表明的,我们和他人之间的 交往是双向的”可知,此处所补的例子应是体现“个体”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影响。D. “灾难中的看客与庸众往往给人带来负面与消极的力量”体现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影 响,不是双向或相互,所以不适合。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以及论证过程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理解“虚伪的谦逊”的概念。结合“这种
5、自我贬低是一种很巧妙的自我服务,因为它很像安抚心灵的定心丸。一句我 太笨了可能会引发身边的朋友安抚说:你做得很好!甚至像我多希望我没这么 丑这样的评论,至少也会引发那有什么,我认识不少人,可比你丑得多这样的安 慰”可知,“虚伪的谦逊”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假装渺小的表现。然后分析论证的过程,以此证明其严密。文章第十段提出“虚伪的谦逊”这一概念,紧跟着用“因为”解释原因,第十一段用 “人们之所以贬低自己,夸奖他人,还有另一个原因”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原因;第十 二段和十三段从两个方面分析“虚伪的谦逊”的表现,如“对自己的实力轻描淡写”“虚 伪的谦逊也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成就的自传式的解释中”。(二)
6、【答案】8.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乡下人在“法的门前”停留时间之长,对守门人之熟悉;生动 地写出乡下人对说服守门人已经毫无办法,实在是无奈至极。9 .乡下人是一个胆小、怯懦之人。他来到法的门前,却被守门人的三言两句吓住,不敢进 去;他容易妥协、,守门人不放他进去,他就只在门外等待;他守旧、固执、不知变通, 只等着这一个守门人,不知道采取其他办法进入法的大门。10 .小说写了一个乡下人耗尽一生徘徊在法的门外,情节简单,场景单一,但却富有寓意。 “法的大门”代表庄严的法律,它看似就在那里,容易接近,但要想真正走进去却很难。 乡下人代表将自己埋葬在规定和禁令中,无法真正走近法的人。守门人代表法律的守护 者
7、和执行者,他可以成为来访者的障碍,也可以成为传话者。小说场景单一,但意蕴丰富, 需要读者自己去揣摩、领会。11 .小说主题为“找法”,然而乡下人只在生命终结时看到了一束“法律之光”,穷尽一生 也没能走进法的大门,这说明“法律”拒绝的恰恰是那些不懂法律的外行人;采用作者的叙 述视角,客观地描写乡下人最后的提问,冷峻中包含着惋惜。【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画线句是“因为对守门人的长年观察,甚至对守门人皮领子上的跳蚤都熟识了,他也请求 跳蚤来帮助他,说服守门人改变主意”,“甚至对守门人皮领子上的跳蚤都熟识了”运用 夸张手法写出乡下人在“法的门前”停留时间之长,对守门人之熟悉;“
8、他也请求跳蚤来帮助他,说服守门人改变主意”,“请求跳蚤来帮助他”写出乡下人对 说服守门人已经毫无办法,实在是很无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一个从乡下来的人走到这个守门人跟前,请求让他进法的门里去。可是,守门人说,现 在不能让他进去”,乡下人也曾做过试探,“乡下人便弯腰探身,往门里张望”,结构守 门人说“如果你很想进去,那就不妨试试,暂且不管我是否许可。不过你得注意,我是有 权的。我只是一个最低级的守门人。从一个大厅到另一个大厅都有守门人,而且一个比一 个更有权。就是那第三个守门人的模样,我甚至都不敢正视一眼”,这个乡下人被吓住 了,“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困难他现在仔
9、细地看了一眼穿着皮大衣的守门人,看着 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和又长又稀又黑的勒粗胡子,他便决定,还是等一等,得到允许后再 进去”,这表明乡下人胆小、怯懦,他被守门人的话给吓住了,不敢进入法之门;“他就这样,长年累月地坐在那里等着“,守门人有时候也和他交谈,“临到最后,他总 是对他说,现在还不能放他进去”,于是他就只能在这里等,这一等就是一辈子。这表明 乡下人容易妥协;“在这漫长的年月里,乡下人几乎一刻不停地观察着这个守门人。他忘记了还有其他的守 门人,似乎这第一个守门人就是他进入法的大门的唯一障碍”,他没有想过通过其他办法 进去,只是固执地看着这个守门人,甚至把自己带的东西都送给了这个守门人,这表
10、明他 很守旧、固执、不知变通。【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小说构思特点的能力。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乡下人来到法 门前,想要见到法,却被守门人言语拦阻,于是耗尽 一生徘徊于门外的故事。主体情节并不复杂,却将其自身隐藏在隐喻当中。寓言中的“法”表面上看是开放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轻易走进它的大门。文中写道 “法的大门开放着”,“但是,从一个大厅到另外一个大厅门前都有守卫,这些守卫一个 比一个强壮”。对于文中这位从乡下来的农民来说很难走进这扇“法的大门”。寓言主人公之一:乡下人。这位乡下人将自己埋葬在了规定和禁令中。起初他停留在自己 的想象和安全需求的困惑中,他看见了远处的灯光,但他似乎走不到那里
11、,他没有独立的 个性.,反而经常陷入犹豫、无主和焦虑中。他带着愿望来到法的门前,“乡下人来到门 前,要求进到法院中去,但他害怕了,“当他看清楚穿着皮毛大衣的守门人时,他 最终决定,待在外面,直到守门人允许他进去”。这位乡下人幼稚、呆板、固执:一生他 都被动地等在门外而不寻求其他办法。寓言主人公之二:守门人。守门人是一位公职人员,他看守着法的大门,负责管理人员的 进出。他作为法律的守护者和执行者,作为上层阶级的仆人和保护者,他根据来访者的地 位来决定是否让他们进入法的大门,他可以成为来访者的障碍,也可以成为传话者。他踌 躇满志并且自负,“我有权利,但是我只是最底层的一个守门人”。他是无情的,“都
12、是 一些冷漠的问题”,但对于工作来说,他是忠实和负责任的,“守门人收下了乡下人送给 他的所有礼物,但是却说:我拿这些东西,只是为了让你相信,你并没有错过什 么。”守门人是有耐心的,“守门人给乡下人一个板凳,让他坐在门的一侧“。守门人 没有强制乡下人离开,直到乡下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有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法的门前是一则寓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属于寓言短篇。人们之所以称它是一则寓言, 是因为在文章情节中,作者没有浅显地讲故事,而是通过读者的思考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 真正意图。【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主题,以及手法、语言等写作技巧的能力。从主题来看,-Q锻写乡下人直到临死前也没有进入法的大门,
13、他“看到一束从法的大门 里射出来的永不熄灭的光线”,那是他穷尽一生追求但最后仍没有到达的“法”的理想境 界;而乡下人至死都不明白,为何自己如此执着,还是无法进入法的大门,于是他最后向 守门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到达法的跟前”“可是,为什么这许多年 来,除了我以外没有人要求进去呢? ”,结果守门人回答“这道门没有其他人能进得去, 因为它是专为你而开的。我现在要去把它关上了。小说的主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找法”。但法律针对的恰好是那些不知道法律秘密的“乡下人”,针对的是法律专家之 外、不懂得法律的大多数人。从写作手法来看,文章采用作者的叙述视角,从作者的角度叙述整个故事,好处是可
14、以保 持叙述者的中立,但缺点是他几乎不能描述两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很少评价,作者了 解的信息不比读者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问题,并不给出答案,只是深入浅出地讨论中心 问题。这样的叙事手法使得文章呈现出一种冷峻的客观,更能引发读者对文章含义的解读 兴趣。(三)【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类型及特点的能力。岑参醉里送装子赴镇西是送别诗,不属于边塞诗范畴,故“边塞回响”不合适。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 “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错。“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意为“打马驱驰越过 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这两句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
15、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 边塞图画;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 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从中无法得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的结论。故选Ao【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所谓“尚质主理”,即高适多关注边塞的弊病与问题所在,并做出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具 有很强的理性色彩;所谓“尚巧主景”,即岑参着重对边塞自然风光的奇异之景作出描 绘,并从中体现作者豪迈乐观的思想感情。蓟中作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 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 漠、慷慨激
16、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 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突出 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 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诸将已承 恩” 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 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
17、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本 诗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 却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撑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符 合“尚质主理”的特色。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一诗意为“醉倒了没有办法告别,等到醒来后才来送你离开。看着 你骑着马疾驰而去,似乎走上了天山的云端”。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却舍弃了送别时一些 通常之景与通常之情的描写,只摄取自己久久地望着朋友飞马翻越天山的镜头加以勾勒, 既描绘出一个飞马上云端的奇特景象,也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构思新颖,语言 通俗,诗味醇厚。符合“尚巧主景”的特色。(四)【答案】15.过失。 .救济
18、、帮助 16. B 17.C.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18 .钟离意哀怜同情他,于是听凭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丞椽都争论不能放人, 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事例:对囚徒怀有仁德之心,让属县为他们制作棉衣御寒,并为囚徒解除枷锁,让他 们自由活动,约定好到达的日期。效果:囚徒们都按期返回。事例:任堂邑县令时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效果:防广安葬母亲 后,果然回来坐牢。19 .选择“曾巩”的传记与钟离意作“对读”。原因:他们都富有仁德,关爱百姓。会稽发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曾巩在属县
19、闹饥荒时劝说富人拿出粮食卖给百姓,使得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愆:过失。句意:并且宽大处理边远县细小的过失。(2)济:救济、帮助。句意:所属地区的百姓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意:筹集分发医药。经:筹集。故选Bo【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意: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辟:征召。故选C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 报告,钟离
20、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路过弘农”为动宾结构,其后断开,且“意”为“辄移属县使作徒衣”的主语,其前断 开;“使作徒衣”是“意”“移属县”的具体内容,其后应断开,且“县”做下句主语,其前 断开;“而”为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意”为“亦具以闻”的主语,其前断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怜伤”,哀怜同情;“听”,听凭、听任;“得”,能够;“归”,使回,放回; “义”,坚守信义;“累”,连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难以急化,宜少宽假”意思是“不要用急迫的教化,应该稍稍宽松宽容”。结合“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
21、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 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可 概括出:对囚徒怀有仁德之心,让属县为他们制作棉衣御寒,并为囚徒解除枷锁,让他们 自由活动,约定好到达的日期。结果是“无或违者”,没有一个违背的。结合“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 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可概括出:任堂邑县令时 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结果是“广敛母讫,果还入狱”,防广安 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找出所选择的历史人物与钟离意之间的共同点
22、。比如选择曾巩,他与钟离意之间的共同 点是富有仁德,关爱百姓。如“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会稽发 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而曾巩“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 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大意是“这一年 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 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 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 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
23、乡,而且粮食有余“,同样体现出仁德施政,关爱百姓的特点。参考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轻时做过郡府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里有个亭长受人 酒礼,府吏下文书追查此事。钟离意将文书封好寄回,进郡府对太守说:“春秋说先 内后外,诗经说在家做妻的榜样,推广到治家治国。就是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 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现今应当先清理府内,并且宽大处 理边远县细小的过失。”太守认为他很能干,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发 生大瘟疫,死的人以万计算,钟离意独自一人亲自照看病人,筹集分发医药,所属地区的 百姓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钟离意被举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
24、霸幕府。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 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 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光武帝得到奏章, 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掾吏良心竟这么好啊,的确是个好官吏。”钟离意在路上解 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 个违背的。回来后,以病免职。后来授职为暇丘县令。官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 供,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加刑罚,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到 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复旦大学 附中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