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产业项目环境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石油化工产业项目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化工产业项目环境分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油化工产业项目环境分析一、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就是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 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它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管理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 总是接受任何他能买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因此,企业应当致力于提 高生产效率,实现低成本和大众分销。持生产观念的企业的典型口号 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在西方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 家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旺盛,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则相对不 足。企业只要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就能盈利,而不必过多关注 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
2、众多企业所接受。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 致企业奉行生产观念。这就是某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技术含 量和生产成本很高,必须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在物资紧缺的年代也许 能“创造辉煌”,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供求形势的变化,这种观念必 然使企业陷入困境。为6. 5%;乙烯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为8. 8%,居第四位;醋酸规模国内 第一,占有全国总产能约38%,其他部分有机原料如双酚A、丙烯晴、 环氧丙烷等在国内也占有较大份额;聚苯乙烯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和 聚集优势,GPPS/HIPS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8沆 居全国第一位;
3、工程 塑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醛(PPE)、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PMMA)等产能全国第一;我省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约占全 国氟化工总产值的16%;精细化工产业中传统精细化工产能全国领先, 特别在农药及中间体、涂料、合成材料助剂、多功能中间体、染颜料 及中间体、油脂化工等方面优势突出,新领域精细化工中电子化学品 领域全国领先,部分品种如电子级双氧水、N-甲基甲酰胺、六氟磷酸 锂等全国第一。从技术水平看,我省是全国化工行业技术研发领先的地区。在聚 烯烧生产工艺和产品牌号开发、新型聚氨酯扩链剂工艺和产品开发、 聚醒胺产品开发、GPPS/HIPS工艺开发等方面确立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地
4、位。(二)产业结构特色突出1、原料路线多元化我省乙烯和丙烯产能目前约占全国烯煌总产能的10%,居第四位, 相比其他省份,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我省已建成及在建多元化 原料制乙烯生产装置5套,其中以甲醇为原料(MTO)的生产装置3套、 轻烧裂解制乙烯装置2套(混合乙/丙烷制乙烯装置1套和乙烷裂解生 产乙烯装置1套)。我省丙烯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同样明显,多元化 路线产能占总产能的57%O2、产品质量高端化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 扩大,多种产品在国内首先实现工业化突破。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制品 (特种环氧树脂、风能树脂)已经打破国外垄断进入电子信息、光伏 风电等高端领
5、域。环氧沥青已成功应用于可起降飞机的高速路跑道, 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其造价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半。我省已逐步形 成了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氟产业链最长、最完善、 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在化工新材料的细分市场,我省形成了一批隐形 冠军,在各子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三)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我省化 工行业突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和深挖科技资源潜 力,创新能力、装备技术、人才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有所突 破,为十四五期间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一,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大 科技投入,取得
6、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已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海外;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技 术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下游 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若干领域的省 企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加快,成功率提 高。第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已建成各类化工平 台174家,其中包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3家。(四)园区发展水平领先化工园区集聚着化工企业和技术人才,是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和产 业发展的主阵地。2020年10月,我省认定29家化工园区和化
7、工集中 区,省内近半数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江苏省园区集聚化、一体化、 协同化发展已具有相当水平,在国内化工园区综合实力中表现突出, 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环保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我省9个化工园区被评为2020中国化工园区30强,30强的前10强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泰兴经济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等 分别排名第2、5、10位。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州滨江经济 开发区、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连云港石化 基地、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位列其中。(五)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我省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南京市、苏州市和无 锡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税收水平居全
8、省前三;主营业务收入 超五百亿元的还有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和连云港市四市。十三五末,我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为42. 7% (以数量计,下同)。 入园率较高的设区市为宿迁市、南通市、南京市和镇江市,入园率超 过60%;而无锡市和常州市入园率不足20%。在园区外也集聚着部分较 具竞争力的化工企业和项目。沿江沿湖区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石油化工、化学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生产体系,是 产业链中下游聚集度最高的地区。苏州市形成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 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氟材料、硅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 业,以合成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无锡市形成以聚酯、聚
9、酰 胺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及以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涂料树脂、 橡塑助剂为特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常州市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和盐化 工基础原料优势,形成了以涂料、氯下游产品、医药及中间体等为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镇江市形成以醋酸为主的有机原料、以环保 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及以有机硅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 料等产业。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港条件,形 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为主的生产格局,同时形成了具 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农药、医药产业。其中,连云港市形成石油化工、 有机原料等产业;盐城市形成农药、医药等优势产业;南通市形成以 农药、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
10、精细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部的扬州、泰州依托大型石化企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并延 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扬州市以烯妙芳煌耦合加工为路 径,发展高性能纤维等合成材料产业;泰州市依托石油化工和盐化工 龙头,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北部的徐州、宿迁、淮安依托资源禀赋,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 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徐州市发展以煤基原料深加工为路径的化工新材 料产业;宿迁市发展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生命科学产业链和以橡塑新 材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淮安市形成了以盐化新材料为主导的 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总体分析,全省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有机原料 和合成材料广泛分布,化工新材料加
11、速布局的化工产业体系,各市产业特点鲜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占比逐步提升。但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高端应用品种不足的问题尚需在十四五期间进行优化。(六)整治提升成效明显2016年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系统开展化 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和化工行业安 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整治工作促进安全环保水平提升,以整治工作推 动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安全发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区域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沿江八市关闭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关停总数近80%o长江干支流沿 岸两侧1公里、太湖一级保护区和城镇人口密集区
12、等环境敏感区域内 化工企业应关尽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稳步推进。2、安全环保水平有效提升全省有效关闭退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硝化企业,完成压减目 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 升。全省化工园(集中)区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幅分别为 39. 5%、55. 7%和30. 0%。危险废物集中总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全省危 险废物处置需求。化工园区近九成水质断面优于ni类标准,环境系统 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七、十四五末产值预期预计到十四五末,江苏省化工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 4万亿以上, 年均增速达到6. 0%以上。其中,石油化工行业产值增长10. 8%,年 均增速1
13、. 7%;有机原料行业产值增长49. 2%,年均增速6. 9%;合成 材料行业产值增长86. 8%,年均增速H. 0%;精细化工行业产值增长 36. 0%,年均增速5. 3%;化工新材料行业产值增长137. 8%,年均增 速15. 5%;无机化工与化肥等行业产值增长3. 9%,年均增速0. 6%o八、重点工程(一)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实现园区规范管理根据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提高化工园(集中)区管理水平,用现 代化理念提升现有园区发展水平,以实现资源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 化工园区要坚持高端、循环、绿色、安全的建设原则,借鉴国内外化 工区建设经验,采用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努力打造绿色高端化工产 业基
14、地、化工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生态建设与环境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做到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通过化工园区不断的改造和提升,合理空间项目布局,完善园区 内配套设施,加强园区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常态化管理,提升安全环保设施和运营水平,消除园区存在隐患。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建 立有效的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园区现代化水平。2、加强园区智慧升级加快实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按照科学的园区发展理念,以新一 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 面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园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 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形成具备可持续
15、生命力的 安全、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园区形态,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 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3、加快智慧物流构建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支持鼓励物流企业充分利用试点供应链资源整合 和高效协同优势,加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加快 推动智慧物流园区、智能仓储、智能货柜和供应链技术创新平台的科 学规划与布局,补齐供应链硬件设施短板。鼓励各类企业加快物流信 息平台差异化发展,推进物流全链条信息共享,鼓励建设集撮合交易、 在线支付、信息发布、位置跟踪、技术咨询、产业动态分析等功能于 一体的区域性、第三方物流公
16、共服务平台。4、提升运输安全设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对危化品品名、数量在生产、 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全链条、全时段监控。严格 执行新的国标车辆技术要求,推广使用先进的厢式、罐式和集装箱等 危化品专用运输装备,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环保性。推广使用视频监 控、防疲劳预警、防碰撞预警、事故自动报警等各类先进的车辆安全 设施设备,提高运输装备水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5、完善智慧安监体系健全完善智慧安监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升级软硬件配 置,实现重点监管企业全部纳入,部门间横向联接,系统内纵向贯通, 做到空间地理、安全设施、物品储存、救援力量、处置方案等数据信 息实时上传。
17、推动智慧安监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与重大危险源预警监 测、互联网+执法等系统的互联互通。(二)生态环境保障工程1、持续改善大气环境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开展重点行业VOCs排查, 摸清底数、建立排放清单。全面加强无组织VOCs排放控制,遵循应收 尽收、分质收集原则,不断加强设备与场所密闭管理。加强设备与管 线组件泄漏控制,应要求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全面实施源头有效减排+过程控制+末端高效治理的全过程治理措施。开展油品储运销 油气回收治理,不断强化VOCs精准管控能力。(1)强化治理技术研究,实现区域联防联控推进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编制,加强PM2. 5和臭氧的来源 解析,实
18、现靶向治污、精准治污。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 制,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2、稳步改善水体环境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强化三水统筹管理,建 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实施 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水平,保障地 表水水质。(1)加强水环境风险事故防控与监控加强地表水环境风险事故防控,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防控机制, 积极应对水环境风险事故,实现事故废水不入长江流域及太湖流域。 定期开展重点产废点周边地下水水质跟踪监测工作。(2)落实节水措施,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节水设备,实施工艺过程节水技术改造, 开展重点行业
19、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 管理,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给排水管道跑、冒、滴、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高性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 精。持产品观念的公司假设购买者欣赏精心制作的产品,相信他们能 鉴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这 些公司的经理人员常迷恋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不太关注市场是否欢迎。 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术人员而极少让消费者介人。产品观 念和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与生产观念一样,产品观念也是 典型的“以产定销”观念。由于过分重视产品而忽视顾
20、客需求,这两 种观念最终将导致“营销近视症”。如铁路行业以为顾客需要火车而 非运输,忽略了航空、公共汽车、卡车以及管道运输的日益增长的竞 争;计算尺制造商以为工程人员需要计算尺而非计算能力,忽视了袖 珍计算器的挑战,其最终结果是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 至破产。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或销售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情性或抗 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而营漏的监管力度,确保供排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9%以下。加快建设智慧 水务平台,统筹推进水务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实现水资源利用监 控、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水环境预警预报与响应、江湖水生态环境保 护。3、保障
21、土壤环境安全(1)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通过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创建绿色工厂,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为支撑,从政策、标准等方面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加大一般工 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2)构建固废资源外运外销体系与平台支持产废企业联合物流运输企业通过铁路集装箱等方式将固废资 源运输至市场紧缺地区,建立固废资源及利废新产品外运外销平台。(3)加强危险废物三个能力建设深入排查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 全过程、各环节风险隐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问题整改。推动 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专业化、规模化和园区化
22、,开展第三方专业运输服 务,积极稳妥发展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服务。加快危险废物 处置能力建设,鼓励实施工业废盐、废酸协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4、实现天地一体监测加快建设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和特征污染物监测网,全方位开展大气污染监控监测,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完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 测网,加强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价,研究制定 重点地下水污染源清单,积极组织开展地下水污染源周边监测。建设 以保障安全、支撑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补充布设土 壤环境监测点位,健全定期调查、动态调整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强 化固体废物全过程监控。建立涵盖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移动源 监测
23、体系。构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加强工业园区应急监测,建 立应急监测快速响应及保障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监测数据共 享应用,提升环境监测队伍力量。深化监测数据整合和挖掘应用,提 升环境监测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实验检测分 析能力。5、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综合整治。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统一监管,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 和成效考核,加快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全过程监管的制度化、法 制化、规范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强化落实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评估。建立生态空间恢复机制和水生生物完整性
24、恢复机制,全力保障长江干支流域、太湖流 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三)双碳目标支撑工程1、优化提升产业结构通过原料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实现降碳,大型炼化项目、大型煤 化工是当地化工产业龙头项目,整体碳排放量比重较大。主要通过以 下三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并实现碳减排。一是通过先进的原料加工路线, 最大限度提高原油、煤炭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副产品,并充分延伸 下游化工新材料项目,进一步利用主副产品,实现资源的深度利用。 二是通过推进低碳烯燃原料路线,减少碳输入,发挥轻质化原料收率 高、排放小的优势,从原料端实现碳减排。三是回收、利用各类氢资 源,一方面能够减少煤气化制氢的量,另一方面还可补充煤气化变换 所需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油化工 产业 项目 环境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