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相关概念综述11.1 贵州省11.2 乡村旅游11.3 旅游扶贫11.4 旅游扶贫模式22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22.1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的背景22.3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分析42.3.1 “民族体育文化赛事”发展模式42.2.2 “优质景区帮扶”模式52.2.3 “政府主导型”模式53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63.1 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专业人才的缺乏63.2 旅游扶贫开发盲目,旅游产品不够丰富63.3 旅游扶贫主体意识不够强73.4 旅游扶贫机制不健全74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的相关建议及策略分析74.1
2、注重培养引进专业化人才74.2 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84.3 增强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提倡全民参与84.4 建立乡村旅游扶贫机制8小结9参考文献9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摘 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因此,解决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就成为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村寨要实现乡村脱贫致富就必须借助旅游业的综合带动能力,依靠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深入研究乡村旅游扶贫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法和文献研究发与案例分析发展开调研,对贵州的乡村旅游扶贫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少数民
3、族村寨和贫困人口的贫困现状及成因进行了研究,整理出贵州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赛事”模式、“政府主导”和“优质景区帮扶”模式三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并分析现有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为其他地区民族村寨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Model and Strateg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Tourism in Guizhou ProvinceAbstract: Guizhou is a multi-ethnic province, and the m
4、inority areas are also the area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poor people and deeper poverty level. Therefore, it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in rural areas,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must re
5、ly on the comprehensive driving ability of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infrastructure of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study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pth, the aut
6、hor combe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 in Guizhou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nd studied the poverty status and causes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and poor people, and sorted out the representative national sports event mode, government led
7、and high quality in Guizhou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s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scenic area assistance model,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overty a
8、lleviation work of ethnic villages in other areas.Key words:Guizhou Province;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novation modelII1 相关概念综述1.1 贵州省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地势西高东底,全省地貌以高原、山地居多是,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其中包括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白族、瑶族、壮族、仡佬族等13个民族等 唐兴芸.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差异比较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9、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第34卷总第152期。少数民族村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国内少数民族文华保持最完好的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11个民族自治县中。根据地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少数民族常驻人口有125.48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的36.11% 数据根据贵州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整理与统计而得。由于贵州省特殊的地理条件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足,导致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自上世纪80年代起贵州将开展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举措,在贵州的西江苗寨、肇兴侗寨、青曼、朗德、安顺的布依石头寨等八个少数民族
10、村寨进行了旅游扶贫实验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生物考察旅游、歌舞表演、民族风俗、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极大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使部分地区的公共基础得到了很好的发展。1.2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扶贫首先是由贵州省旅游局于1991年提出并实施,随后在学术界引起了热议。1998年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有利于穷人的旅游产业(Pro-poor tuorism,PPT)发展模式,重点强调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来帮助普通贫困居户提高生活水平与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掀起了乡村旅游扶贫的高潮 杨宏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
11、颈制约与破解研究J.农业经济.2019年11月 。乡村旅游扶贫是指一种乡村旅游的形式,它没有人为破坏,具有纯自然风光。依靠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民族风俗,在扶贫政策和分配资金投入的帮助下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环境,并借助扶贫政策与配到资金的投入来推动贫困少数民族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为农旅结合的新经济模式。1.3 旅游扶贫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包括食品、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的多产业结合的复合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促进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旅游减轻贫困是在贫困地区开发旅游资源来创建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成为区域性产业,并为居民和地方财政实现脱
12、贫致富 米广弘.旅游扶贫:美丽景叩开致富门N.中华工商时报.2017年8月15日第007版。1.4 旅游扶贫模式贵州省旅游扶贫模式可以分为五种:景区依托型借助知名的旅游景区吸引外来游客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依托型就是借助历史遗留建筑物,以及当地村民的民族风情来吸引外来游客,这一类型既要保持其独特的吸引力又要肩负传承历史的使命。产业依托型是依靠企业的进入开拓发展农业观光、度假、休闲和体验等功能,提高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形成具有特色庄园的休闲农庄,以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来吸引外来游客。民俗依托型就是依靠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习惯、服装特色、建筑风格、使民俗旅游得到了巨大的
13、发展空间。政府主导型通过政府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制定有利于发展旅游扶贫的政策,为旅游业发展带动地区脱贫提供良好的平台。2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2.1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的背景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了他的发展,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示,贵州省现有常驻人口为3534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400万,占贵州省总人口的39.6%,贫困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少数名族地区是贫困高发地和贫困集中地,按照新的农村贫困人口标准2300元,截至2011年12月底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有1150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4%
14、蒋焕洲.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践;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2014年2月第27卷第1期,区域发展极为不平衡,这也使得扶贫工作迫在眉睫。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经济社会基础,促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全省扶贫的硬骨头,按照中央的要求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贵州省的扶贫任务非常艰巨与繁重。本文分析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在乡村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和完善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体系。2.2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的历程贵州旅游业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旅游也发展的开始,贵州就确定了“依靠旅游业来带动地区发展,依靠旅游业来增加就业机会,从
15、而带动地方脱贫”的旅游扶贫目标。贵州的旅游发展历程可以给了我们后人在研究旅游扶贫问题得到了很多的宝贵实践经验。我们回顾贵州省整个旅游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开发阶段(1980年1995年),改革开发以前中国旅游业主要用于接待外来政治人物,只具备产业雏形,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旅游在蓬勃的发展起来,入境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国内旅游也逐渐发展。1985年,旅游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的经济地位得以确立,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贵州省分析自我的旅游资源制定出以贵阳为中心带动东西两条旅游路线,“东线”从贵阳到凯里、镇远古城到舞阳河。“西线”从贵阳到红枫湖景区
16、、黄果树瀑布到织金洞。在研究贵州的外来游客,人们发展外来游客除了对贵州自然原始风光感兴趣之外,还对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情有独钟,黔东南州旅游相关部分及时抓住时机对全州范围选出具有代表的典型少数民族村寨,从此以民族村寨为单位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开始启动。第二阶段:实践阶段(19962000年),这个时期贵州的旅游产业开始向周边临省覆盖,制定了以黔中为中心,稳定周边旅游发展,开发建设四条跨省旅游路线的发展战略,对原来的东西两线旅游路线进行了拓展 “西线”从贵阳-黄果树-兴义-昆明-石林景区方向延展;“东线”从贵阳-镇远-黔东南-湖南张家界(桂林)方向延伸;“北线”从贵阳-遵义-赤水-四川-重庆方向延伸
17、;“南线”从贵阳-荔枝-广西方向延伸,基本形成四线一点,以线连片的旅游产业布局,奠定了贵州旅游业的基本格局。在1996年的全国旅游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扶贫”提到会议上并拟为本次会议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并对贵州在旅游扶贫上所得的宝贵经验进行了介绍和推广 韩军.对贵州旅游开发扶贫的思考J.贵州商专学报,1994(4):12-16。第三阶段:旅游业发展阶段(20002009年),1999年,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旅游产业抓住这次新的机遇,把贵州乡村旅游扶贫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产业调整为主线的方针指引下,贵州将之前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变成复合型旅游
18、业的成功转型,2002年,中国启动了“国家旅游扶贫试点试验区”计划,标志着国家层面的旅游扶贫和发展正式开始 成家全.文卫.张旭.贵州省旅游扶贫的可持续研究J.老区建设.2010(22):29-30。2003年,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贵州省发布了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阐明了乡村旅游作为摆脱贫困的重要发展方式和思路 王旭.贵州反贫困重3在乡村旅游发展J.中国西部科技.2004(11):6-7。在政府的支持下市场上的乡村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一时间涌现了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古镇旅游、民宿体验馆、民族文化体验、城郊农家乐等成为贵州旅游市场上的新热潮。
19、这个时期,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贵州省政府也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拓宽旅游路线。第四阶段:高速发展阶段(20009年至今)贵州省积累了多年的乡村旅游扶贫实践经验,为建立完善的旅游扶贫机制奠定了基础。2009年,世界旅游组织选定贵州省作为第一个实施“可持续旅游脱贫”计划的省份,建立了“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发展项目”投资了50万美元对全省优质少数民族村寨的手工艺品进行投资和开发。在2009年到2014年这个时间段,世界银行向贵州省共投放了6000W美元的贷款,加上国内政府的投入,贵州省累计投资金额达到了5.65亿元 中国人们政府网.贵州旅游扶贫开发纪实:“诠释
2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DB/OL.。在国内外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贵州乡村旅游扶贫取得显著成果,根据贵州省旅游统计局资料显示,贵州省2018年预计接待游客9.6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33% 2018年贵州省旅游局年鉴统计报告。为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家5A级景区为中心,打造品质较好的精品旅游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扶贫建设,辐射周边少数民族村寨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着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带动少数民族人民参与到旅游中来,创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宣传营销,着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旅游、少数民族村寨旅游。2.3 贵州省乡村旅游
21、扶贫创新模式分析2.3.1 “民族体育文化赛事”发展模式2016年以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依托肇兴旅游景区、黎平会议会址、百里侗寨、八舟河农文旅休闲体育旅游为战略支撑,以民族体育文化赛事活动为载体,促进全民健身,推动体育、文化和旅游跨界融合。成功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黎平百里侗寨”国际划骑跑三项公开体育文化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国内10000多名选手参加。竞赛活动取得了丰碩的成果,赛事宣传到全贵州省和全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和影响。该赛事在2017年被省体育局授予“划骑跑训练基地”称号。2018年被中国铁人三项协会授予“金牌赛事”称号,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
22、品赛事” 刘文燕.王振.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9年.第12期。黎平县成功打造了春夏秋冬四季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即肇兴八寨一山徒步游、百里侗寨国际划骑跑、侗寨民族歌舞节、自驾游野外露营、自行车赛等,吸引了无数全国各地的体育爱好者前来参赛及旅游,旅游消费和外来游客人数明显增加,旅游收入飞速增长,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与赛事相关地区的民族村寨都得到了积极发展和影响,少数民族村民通过从事手工艺品、民宿等方式增加收入,带领少数民族人民通过旅游产业发展脱贫致富。通过建设民族体育赛事、开发体育健身产业、实施全民健身等重要举措,脱贫致富,打造特色品牌赛事和竞技比赛,促进乡村旅游
23、与体育工作深度融合,逐步稳定增加乡村旅游的游客流量。2.2.2 “优质景区帮扶”模式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地区,与遵义、黔东南、铜仁三地州相链接,具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亮眼名片,环境优美、风景绚丽、绿色生态。现已开发了黑冲、舞阳河、杉木河、云台山四大优质景区。其中杉木河景区环境优美、泉水清澈是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它以刺激、惊险的自助漂流被誉为“中华第一票”的美誉,是全国最佳的漂流胜地,2017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459.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5.29%;实现旅游总收入32,47亿元,比上年增加46.74% 施秉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施秉县人
24、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年3月20日,云台山风景区是我国2014年世界自然遗产,他由云台山、轿顶山、外营台及大田垴等山峰组成,群峰环绕、云雾缭绕,舞阳河碧波荡漾,景色优美,有着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称谓,堪称“万米国画长廊” 2017年,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徒步登山旅行者齐聚施秉,参加了由省体育局和州人民政府依托施秉县优质旅游景区资源,主办的“大美黔东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暨国际市民徒步狂欢节,与万名市民集体徒步生态体育国家公园施秉杉木河景区12公里场面很壮观,为施秉县体育旅游事业的成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促进了“体育旅游化、旅游体育化”,拉动了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助力秉县脱贫攻坚
25、 刘文燕.王振.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9年.第12期。对打造施秉县全新的旅游扶贫模式,推动施秉县地方经济和社会跨越方式、旅游资源起到积极作用。2.2.3 “政府主导型”模式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和黔东南省中部地区。它是世界上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并保留了最完整的原始苗族文化和民族风俗的地区,苗族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都可以在着得到体验,可以说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贵州省贫困严重县之一。为促进全民健身与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使当地农民也参与进来,台江县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建设新型山地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力争在5年内打造成为国际户外运动
26、胜地,以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模式实施定向扶贫,帮助当地居民实现脱贫,台江县还积极参与黔东南百公里国际马拉松,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在全国马拉松中独树一帜,2013年至2017年连续5年获得中国马拉松金牌。全民健身道路建设覆盖9个贫困乡镇以及37个传统村寨街道,大幅提高了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体育、文化、旅游、扶贫等基础上,积极调动当地人民群众的参与进来,让他们不再是观众,而是项目的参与者(施工人员、项目人员、服务人员、文化传播人员,产业人才、特色经济人才等)有效激发群众创业精神和关爱环境资源的信心,成为实施民族体育扶贫和旅游扶贫的重要载体。3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
27、贫创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3.1 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专业人才的缺乏经过对贵州省境内具有 10 年历史以上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展乡村旅游,依据对多个少数民族村寨的实地调查发现,这些乡村旅游扶贫地区缺乏乡村旅游扶贫专业人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当地教育落后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村民缺乏相关的旅游接待知识和旅游管理知识,使得当地村民与旅游者的信息不对称,旅游者期望目标没有得到满足。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管理方法与服务要求有较大差距,使得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进缓慢,旅游接待条件不够完善,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过程乏味单一,在新形式下缺乏应对旅游事故,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能力无法满足乡村旅
28、游扶贫的需要。缺乏专业化指导,被调查的乡村旅游地区不了解旅游专业的规划和营销,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组织管理落后,能够经营和管理的人才少,且没有高学历出身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3.2 旅游扶贫开发盲目,旅游产品不够丰富由于地方政府着重最求“政绩”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民希望通过旅游业改善和提高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出现一些乡村旅游地方开始盲目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没有经过科学的调查和严谨的示范与市场调研分析,就把旅游产品投入到旅游市场中,显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许多民族村寨只有一个旅游产品,很难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精神,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类同,不能显现出特定的地域文化,缺乏市场吸引
29、力与核心竞争力,旅游者的享受性和体验性减少,必然导致旅游产品吸引力缺乏、游客流失、回访率低,旅游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不完善,旅游产品质量较差,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旅游者,导致旅游产品结构不均衡。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地区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问题必须得到政府监督和行业的高度警示。3.3 旅游扶贫主体意识不够强在贫困户家庭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存在“靠、等、要”的错误思想,他们认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是政府和扶贫干部的事情,他们希望能直接申请社会补贴和扶贫资金。有一种懒惰的想法,认为人民越穷,就越需要救济。在扶贫过程中,会出现“政府忙的不可开交、贫困
30、户不作为”的尴尬局面。由于少数民族村寨拥有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导致部分少数民族贫困户有汉语沟通障碍、落后的传统风俗文化也成为扶贫的障碍。如果有产业项目和就业工作岗位,贫困户也要愿意参与进去才行。3.4 旅游扶贫机制不健全贵州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区,这些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知识技能缺乏,自主就业能力差,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等人力资本滞后,造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软肋”现象。总体来看,是乡村旅游扶贫机制不健全。一是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只是“输血”,忽视了“造血”。二是人力资源在扶贫开发旅游业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使贫困人口在扶贫开发中“边缘化”,失去了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和权力
31、。三是旅游扶贫资源投入不准确,不能有效激励“平等、依赖、重要”群体,缺乏内生动力。由于缺乏监督机制,旅游扶贫资源配置出现分化,贫困人口失去了增加权利的机会。4 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的相关建议及策略分析4.1 注重培养引进专业化人才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支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和建立创新型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的有效培训机制,一方面加大对当地普通学校和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投入,学校要对现有旅游行业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旅游业的需要调整课程结构,培养急需乡村旅游和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的人才,确保乡村旅游扶贫专业人才的能力与数量上能适
32、应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创造激励性的工作平台;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在职旅游从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建立规划化、多技能、多维度的在职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改善乡村旅游扶贫从业人员的现有福利,确保所有福利均到位,并使用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和就业制度以确保留住人才,培养出的人才用的上,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最优的用人环境,减少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4.2 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是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农村贫困地区点研究为解决旅游扶贫的重点和突出的问题,政府要科学的规划,做好详细的市场调研
33、工作,营销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和能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民族文化观光、民族节庆、民族体育文化赛事、农业观光、古镇探索等多种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这就有效的避免了旅游产品单一局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从简单低效的方式向精细高效的方式转变,打造出优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并提高贵州乡村旅游的普及度,从而使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是在一个良性生态机制中;科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扶贫发展规划,保障少数人民的利益、权力和管理权的合理使用,积极调动贫困村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4.3 增强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提倡全民参与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条
34、件,受教育水平底、封建思想严重、生产和生活方式比较落后,他们对新事物持保守态度,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羡慕不嫉妒其他村民发家致富,这种思想跟不上的我们扶贫工作者要耐心教导改善他们的思想,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以及对现状的满足,首先就要在思想上就要转变他们的观念,扶贫不扶懒。这就要求扶贫干部在扶贫实践中过程中,积极调动帮扶对象的积极性,要学会换位思考扶贫工作,多站在我们帮扶对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村里谋划一个适宜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共同思考和努力脱贫致富。4.4 建立乡村旅游扶贫机制乡村旅游扶贫要建立保障机制、激励机制、长效机制。首先,乡村旅游扶贫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制度、资金、技术、政策保障机制,
35、保证旅游扶贫所需资源。偏远地区的乡村要积极参与进来,构建专业的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明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人才定位,积极争取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有利资源,助推旅游扶贫开发。其次,当地政府、扶贫办等要大力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向上一级部门争取资源和政策,从资金、技术、人员以及项目等方面进行鼓励和投入,进一步激发旅游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最后,打铁必须自身硬,贫困地区要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立长效的“造血库”,培育“造血细胞”,通过建立旅游产业链,引导自力更生,积极创业,开发旅游新业态,自主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巩固旅游扶贫开发红利,形成可持续的机制保障。小结发展好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是解决我国贫困
36、人口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摆脱贫困奋力致富的重要途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模式。在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开发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优美宜居的村寨,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模式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充分保护我们少数民族文化,使其具有可传承性。本文以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的背景,过程以及目前乡村旅游扶贫的典型形式,并对在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关建议及策略。 参考文献:1 数据根据贵州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整理与统计而得2 杨宏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制约与破解研究J.农业经济.2019年11月 3 “西线”从贵
37、阳-黄果树-兴义-昆明-石林景区方向延展;“东线”从贵阳-镇远-黔东南-湖南张家界(桂林)方向延伸;“北线”从贵阳-遵义-赤水-四川-重庆方向延伸;“南线”从贵阳-荔枝-广西方向延伸4 韩军.对贵州旅游开发扶贫的思考J.贵州商专学报,1994(4):12-165 成家全.文卫.张旭.贵州省旅游扶贫的可持续研究J.老区建设.2010(22):29-306 王旭.贵州反贫困重3在乡村旅游发展J.中国西部科技.2004(11):6-77 中国人们政府网.贵州旅游扶贫开发纪实:“诠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DB/OL.8 2018年贵州省旅游局年鉴统计报告9 刘文燕.王振.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9年.第12期10 施秉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施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年3月20日11 刘文燕.王振.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9年.第12期12 米广弘.旅游扶贫:美丽景叩开致富门N.中华工商时报.2017年8月15日第007版13 唐兴芸.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差异比较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第34卷总第152期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