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液体压强》复习课说课稿(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强-液体压强》复习课说课稿(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这是本人根据早年的一节公开课整理出来的,请多提议见!)压强 液体压强复习课说课稿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黄勇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压强的概念被要求到最高层次“掌握”。因此,本章的复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包括复习时)难度比前几章大些,这是因为:本章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学习本章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
2、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注意教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结构上看,本章共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压强,第二单元为液体压强,而且在两个单元内分别强调了两个重要的压强公式。在复习完本章基础知识后,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这两个单元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个公式来分析解决压强问题,因此安排了本节复习课。所以,本节课不仅对学生系统掌握压强的知识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大好契机。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
3、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压强的知识;通过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引入。用提问的方式回顾本章的一些基础知识,列出简单的知识结构图,既高度概括了上节课复习的内容,也奠定了本节课的基本研究框架。结构图如下: 压强 液体压强 公 公 式 式 p=F/S 推 导 p=gh 2、讲授新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围绕四道例题来展
4、开的,这四道题虽然都各有不同的目的,但却环环相扣,前后承接,实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符合“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复习原则。(例题另附)例一是为了提醒学生在分析压强问题时,一定要先确定好S的大小,而且要注意它不一定是物体的表面积。题中叙述的是坦克压冰面而不是常见的正方体放在桌面上,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例二的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液体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二是对于液体最好先分析压强后分析压力。通过对例三和例四分析,要让学生知道,研究压强问题方法应是灵活的,绝不能太教条,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实际上是对前两道例题的补充和加深,只有这样,知识的掌握才能上升到一个更
5、高的层次。另外,例题配备用的是一张拟人化的、带有启发性质的投影片,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3、巩固知识。为了巩固本节研究的内容,我设计了一组与例题配套的练习,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第一题(研究立方体的压强)的训练中,当学生给出一种解法后我适当点拨:是否还有其他的、更好的解法呢?这样既能把本节课的两种思路都渗透到位,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吗!? 4、课堂小结。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
6、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巩固压强的概念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就题论题一讲到底,而是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由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主动、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三、教学体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复习课应该如何上,一直是我校物理教师多年研究的课题,传统的复习课一般是由教师概括、归纳、总结重点内容后,再进行重
7、点概念、习题的分析,有的教师按教材的顺序把学过的知识再复述一遍,这样的复习方法学生兴趣不浓,感到乏味,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本人一直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教师课前精心设计,选择一些突出基础知识、解题方法灵活的典型题目,在课堂上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分析,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灵活的、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2、“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即教师的真正本领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弘扬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另外,教师的课堂提问还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开启思维,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同时也冲破了传统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因为本人经验不是很多,整个设计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到场教师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1999/4/6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