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敦煌之名从何而来?又有何含义?引用最多的,就是东汉应劭为汉书作注时的解释: “敦”,大也;“煌”,盛也。关于敦煌最早的神话出现于山海经,那里面讲“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现在的三危山景区位于敦煌东南,主峰在莫高窟对面。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敦煌只是西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为什么敦煌如此特 殊,能形成一门以其地名而命名的学科,而且成为世界关注、举世闻名的学科?敦煌之所以引人关注,是由其地位决定的。今天,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国际组织和普通百姓是很 难知道它的;如果没有敦煌学,
2、世界的学者也难以对敦煌有深入了解。汉唐时期,敦煌是丝绸之 路的“咽喉”之地,而丝绸之路又是古代很长时期内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道路。敦煌在丝绸之路 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赋予敦煌以地名学的条件。敦煌文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这是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修当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历史。由于敦煌文书包 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所以被称为“学术的海洋”、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 敦煌学之所以能形成一门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百科全书”式的文献, 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敦煌的石窟。这又是“西夏学” “徽学”“吐鲁番学”等无法可比的。 虽然说敦煌是中外文
3、化交流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源头也在印度,但敦煌文化却有独特的地位。莫 高窟的创始者乐傅是敦煌本地人,法良也是“从东届此”。这就说明,敦煌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固 有文化的反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自刘进宝敦煌学何以成为国际显学)材料二:敦煌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1900年藏经洞 的发现。1908年,伯希和来到莫高窟对所有洞窟进行编号、测量、拍照,拍摄了大量照片,同时 抄录了各文字题记。其后,编为敦煌石窟图录6卷出版。伯希和于1909年曾在北京展示被其 劫走的敦煌文书,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中国学者开始对敦煌文献进行记录、刊布和研究,但是 对于敦煌石窟的艺术一直没有重视。1941年,画
4、家张大千到敦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临摹。张大千为山洞窟编了号,共编309号。在敦 煌文物研究所的编号没有公布之前,张大千的敦煌石窟编号被学术界普遍采用。1942年5月,由 当时教育部成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陆续到达敦煌,不仅考察了敦煌石窟,还考察了 敦煌周边的汉长城,并发掘了敦煌地区的古墓葬。这些调查成果陆续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 关注。1944年1月,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对敦煌石窟有计划的保护与研究工作逐步展开。 20世纪80年代是敦煌石窟艺术研究飞速发展的时代。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的中国石窟敦煌莫高 窟(15卷)以及重要工具书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先后出版。20 世纪
5、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敦煌石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壁画图像的考证研究是参加人数 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敦煌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这些壁画内容的考证、定名,探索其 来源,是敦煌石窟研究的基础工作。石窟考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学者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A、B、A、【解析】(1) B. “一直沿用”错,原文是“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编号没有公布之前,张大千的敦 煌石窟编号被学术界普遍采用”。C.材料二并未论述敦煌石窟“未来的研究方向”。D. “只要对其加以研究,我们就能破解
6、疑难字词的含义问题”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敦煌 写本文献可以为我们破解这类疑难问题提供重要线索”,而非只要研究了敦煌写本文献,就 能破解疑难字词的含义问题。故选Ao(2) B. “如果没有就不会也不会”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国际组织 和普通百姓是很难知道它的;如果没有敦煌学,世界的学者也难以对敦煌有深入了解”。故选B。(3)材料二按照时间顺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进展、成果。其中重点论述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在壁画图像的考证研究、石窟考古研究、石窟艺术研究上取得的 成就。A.发布的丛书很好地介绍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成果,能够支撑材料二观点。B.论述的
7、是敦煌文献的史学价值,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C.论述的是敦煌人的由来,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D.论述的是敦煌不同辞书文献的相关内容,也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故选Ao(4)材料一第一段先论述“敦煌之名从何而来?又有何含义”,对敦煌名字进行溯源。第二段指 出“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并提出为何敦煌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学科的问题; 第三段回答问题,“敦煌之所以引人关注,是由其地位决定的”,列举出敦煌石窟具有“特殊的 地理位置和百科全书式的文献”以及“敦煌的石窟”等优势,使得它成为国际显学,层层递 进,结构清晰。在论证方法上,溯源敦煌地名来源时引用汉书山海经的内容来论证,采用了引
8、用论证的 方法。(5)根据材料二“敦煌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这些壁画内容的考证、定名,探索其来源,是敦 煌石窟研究的基础工作。石窟考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把考古学应用于佛教石窟研究,为 中国佛教考古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参考” “以段文杰、史苇湘等为代表的学者对敦煌石窟艺术与 古代历史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论文” “赵声良主持完成的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是对敦煌早期石窟发展史的全面阐述”“敦煌服饰研究 引起广泛关注。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先后有学者进行专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等可以 看出,敦煌艺术百花园中的佛教、壁画、美学等艺术价值巨大,为我们提供
9、了学习和研究的范 本。根据材料一 “敦煌文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修 当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历史。由于敦煌文书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所以被 称为学术的海洋、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材料三“敦煌文献大多是晚唐五代这个 界标前后的产物,在汉语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些文献对于推究古今汉语演变之轨 迹,考索宋元白话之沿溯,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对了解唐代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风俗 等大有帮助,是普通百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具体记载”可见,敦煌壁画及文献中记录的社会及 历史风貌,有益于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与学习。根据“敦煌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
10、石窟考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 员赵丰为首的学者,还对国内外所藏的敦煌丝织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不仅考察了敦煌石窟, 还考察了敦煌周边的汉长城,并发掘了敦煌地区的古墓葬。这些调查成果陆续发表后,引起了社 会的强烈关注”等可见,敦煌是巨大的艺术品宝库,其中的绘画、丝织品、石窟、书法等永远 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答案:(1) A(2) B(3) A(4)运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先论述敦煌之名从何而来,有何含义,而后论述了敦煌学何以 成为国际显学,由浅入深,结构清晰。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山海经和汉书的相关内 容来回答敦煌之名的由来和含义。(5)敦煌艺术百花园中的佛教、壁画、美学等艺
11、术价值巨大,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敦煌壁画及文献中记录的社会及历史风貌,有益于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与学习。敦煌是 巨大的艺术品宝库,其中的绘画、丝织品、石窟、书法等永远值得我们研究学习。(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 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 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作答
12、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不仅包括比喻论证、举例 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包括论证的结构特点。通读相关材料,从以上 特点入手分析即可。(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 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 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
13、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 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 效的结论。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 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 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69 .【答案】C、C、【解析】(1)C “电车上的乘客们没有一点同情心”错误,后文得知情况,大家“立刻不作声”, 可见电车上的乘客对少年工人充满同情。故选:Co(2) C ”在小说前半部分,少年工人的面目是模糊的
14、,第段转入正面描写”错误,从“我 刚上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 着”可看出,作者在开始对少年工人的面目有着比较细致的描写,并非“面目模糊”,而第簸 中“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可笑的”表明,“我”并没有看到少年工人的脸,所以没有正面描写。故选:Co(3)全文故事情节都通过“我”在车厢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我”是这个车厢里的一个乘客, 真正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全过程,是见证者与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贯穿全文,开头写“我”看到周围的景物,中间写“我”看车厢里发生的事,结尾写“我” 有所感触等
15、,可见,“我”是小说的线索。由文中“一个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 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 子” “青年觉得对不起他,说他那个包,可以把一半搁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间”等内容可知, 本文通过“我”对车厢内少年、年轻人和男子的观察,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我”的思考和感受来引发读者思考,“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在小说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活 动的描写,在看到少年工人的凄惨处境时,“我”却无能为力,“我”的感受代表了二战刚刚结 束时大多数日本人的感受,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主题,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性主题。(4)第一问,这是一篇反映二战时期
16、日本刚刚战败时日本国民心态的小说。通过小说中“我刚上 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大家好像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立刻不作声了”等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国民对战后日本现状迷茫困惑、灰暗悲凉的心境。 第二问,为了表达这种心境,作者在小说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灰暗萧条的夜景,“天空阴暗,灰色 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大了,同时联系 后文中车上人们的表现,这一景物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车厢中人们灰暗悲哀的心境。小说中“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其中对“我”有不少的心理描写,如“我也是 其中的一个,觉得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
17、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正面表现“我” 黯淡、阴郁的心境。而通过“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表现,则是从侧面表现表现了当时日本国民 的迷惑无奈,强化了小说凄凉哀伤的氛围。如“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 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如果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 本能地跟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从里边行上了块手巾布,头戴着一项军帽,帽檐下露出肮 脏的脖子,瘦得可怜。他现在不摇晃身子了,脸不住地挨擦着车窗与车门之间的那块夹板”“到 哪儿,都没有关系”等。最后,“身边的搭客们,以后再没谈那少年工人,大家觉得反正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觉得
18、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如果给他钱,即使白天或 许也买不到吃的,何况现在是晚上九点钟了”,作者将车厢作为一个具体化的日本社会,车里的 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处境和心境,正是战后日本悲惨社会图景的缩影,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答案:(DC(2) C(3)“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对少年工人的凄惨处境无能为力,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性主题。(4)第一问:体现了 “我”及乘客们对战后日本现状迷茫困惑、灰暗悲凉的心境。第二问:以小见大。车里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处境和心境,正是战后日本悲惨社会图景的
19、缩影。以景衬情。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灰暗萧条的夜景,有力地烘托了车厢中人们灰暗悲哀的 心境。正侧结合。小说正面表现“我”黯淡、阴郁的心境,并通过“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少年 工人和其他乘客的表现,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日本国民的迷惑无奈,强化了小说凄凉哀伤的氛围。(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本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 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
20、学生对小说表达的心境及其表达的方式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小说中的“我”为第一人称,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小说,是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把自己当做故 事的见证人写进文章中,甚至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这样写可以通过“我”把整个故事 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想 法,让内心活动更好地表现出来;以“我”的见闻、感受、感情为线索;但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要受到“我”的观察点、立场和所处的时间空间的限制。1014.【答案】B、C、D、【解析】(1) “出政施教”“赏善罚暴”都是并列短语,是并列结构,所以“教”“暴”后分别
21、 断句,排除AB; “天下之乱”和“社稷之危”是对举性结构,“也” 一般不出现在句子的开头, 排除A。译文: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 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 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故选:Bo(2) C ”是后人为两位国君所设立的庙号”错误,“幽”与“厉”是后人为这两个国君所设的谥 号。故选:Co(3) D. “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虚心采纳谏议”错误, 整篇文章都在批判那些自身不努力而非要以“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狡辩的人,与“不能虚 心采纳谏议”
22、无关。故选:D。(4)“视”,看待;“恶”,怎么;“亡”,通“无”,没有。译文: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 像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中”,内心;“实”,确实;“强非”,努力批驳,强烈反对。译文: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 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5)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为狭隘的“命运”观所麻痹,要靠自己 的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等。题目探讨的是“为人为政”所获得的启发,这一问 题可结合墨子的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中的素材来解答,同时要注意作者借助历史规范当下的做法 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由
23、原文“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又日吾命固将穷”可知,不能好好地对 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 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由 此可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由原文“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是以入 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可知,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 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 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 百姓没有得到
24、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由 此可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由原文“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 所以共挖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可知,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 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由此可知,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答案:(1) B(2) C(3) D(4)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 不努力批驳它。(5)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业精于勤而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湖南 师大附中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