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及对比等写作手法。 2、品味词中化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词,体味“黍离之悲”的感情。 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可爱的明月有三分光华,扬州就独占二分啊。)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
2、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在古代文学史上“无赖”一词不仅不是一个贬义词,而且还是一个褒义词,在古文中多指代“可爱”的意思。比如我们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有出现“无赖”一词,在那首诗中原句是这样写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在这里“无赖”就是指“可爱”的意思。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1.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天下闻名。瘦西湖,大明寺,茱萸湾,纵有无数美景令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都
3、抵不过扬州的月亮。扬州月亮有多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只为一睹扬州月亮的风采,连隋炀帝都“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架六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令人生出多少如痴如醉的想象。 2.慢 “慢”指慢曲。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二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到处依人作客。政治上困顿、失意,
4、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三背景介绍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
5、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抒发了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四诗词赏析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
6、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维扬: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之美誉,历史上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荠麦:荠菜和麦
7、子。弥望:满眼。戍角:军中号角。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
8、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 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有二说:一说唐时扬
9、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在扬州瘦西湖里。红药:芍药。二十四桥边生长红芍药又名红药桥。 【译文】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
10、,都厌倦了战争。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答案】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答案】“千岩老人
11、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3.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答案】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一派“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破败荒凉景象。这种荒凉景象体现在上阙“空城”二字上。 4.“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词人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
12、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5.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答案】“惊”。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6.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并加以分析。 【答案】昔日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
13、风景秀丽的竹西亭。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景象,表达诗人世事变迁之叹。 7.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答案】“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繁华热闹。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8.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一虚一实,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
14、州:实写。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五合作探究 探究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用典。“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
15、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这句虚实结合,同时进行对比,一边繁华热闹,一边萧条冷落。表现出战后扬州的荒凉破败。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探究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扬州 淮左名都 名师 教学 设计 统编 版高二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