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老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施行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县中小学老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落实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老师聘用、管理、流动、退出新机制,进一步优化老师资配置,促进全县教育平衡优质开展,特制定本施行方案。一、施行对象全县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在编在岗教职工。二、施行时间2022年7月县教育局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22年8月,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三、成立指导组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四、施行步骤和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7月中旬前2022年6月底前,县教育局会同县委编办、财政局核定全县教职工编制总量,会同县人社局核定各学段所有学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总量。将教职工
2、编制和各类岗位数额详细分配到校,并报县委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备案。2022年7月,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长及相关人员开展“县管校聘”改革研讨工作,借鉴外市、县改革经历,做好充分准备。二发动部署阶段7月下旬1.召开全县“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发动会,安排部署改革施行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各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老师座谈会,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工作步骤和标准流程,加强政策宣传和言论引导,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三制定方案阶段8月上旬1.各中心学校、县直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教职工岗位聘用工作指导组,下设竞聘组和仲裁组
3、等工作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那么,成员由校级指导和老师代表组成,其中老师代表由行政提名、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指导组成员视学校规模一般由7-11人组成,在校内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备案。2.各单位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总额内,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的原那么,设置管理、专技、教辅等岗位,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岗位工作量等详细事项;任何学校不得因人设岗,可设置优先聘任条件和一票否决工程;设置岗位时要满足“校内直聘和校内竞聘人数原那么上到达学校教职工总数的95,跨校竞聘、组织调剂人数原那么上控制在5以内”的总体要求;教职工岗位聘用工作施行方案和岗位设
4、置情况要广泛征请教职工意见,经教代会和校委会表决通过,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审核备案方可施行。校级指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展聘用;中层人员根据学校实际可采取校长聘用或竞聘上岗的方式。四组织竞聘阶段8月11日20日1.校内直聘学校直接聘用对象指距退休缺乏三年的教职工,处于孕期、哺乳期的教职工,患有重大疾病的教职工,效劳期未满的新招聘老师,当年调入本单位教职工,正在参与交流支教及当年交流支教期满返校老师,经县教育局批准选派挂职锻炼抽调老师,县级督学。符合校内直聘规定的教职工假设不满意学校安排的岗位,可参加竞聘上岗,但不再保存原直聘岗位。直聘教职工须在学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直聘人员,并存档备查。
5、2.校内竞聘1竞聘对象:本校教职工不含已确定的直聘人员2竞聘程序:公布岗位。包括岗位名称、岗位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岗位工作量等。个人报名。教职工本人填写意向申请书,申请报名。规定时间内未提交个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竞聘资格。组织竞聘。学校按照竞聘方案组织竞聘。公布结果。竞聘结果及时在校内公示。汇总上报。学校根据聘任情况填写校内竞聘情况汇总表,并将汇总表与空岗数一并上报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学段间的转岗聘任列入校内竞聘。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组织多轮教职工竞聘,每轮完毕后应当及时公布结果。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竞聘过程全程摄像备查,县教育局指派专人进展现场监视和指导。3.跨校竞聘1竞聘对象
6、:校内竞聘未被聘任人员。2竞聘范围:跨校竞聘人员可以在全县范围内有空缺岗位的学校参加竞聘。3竞聘程序:公布岗位。由县教育局根据各校校内竞聘结果公布空缺岗位。个人报名。校内竞聘未聘教职工向空岗学校提交申请。组织竞聘。各学校按照竞聘方案和空缺岗位情况组织竞聘。公布结果。竞聘结果及时在校内公示。汇总上报。学校聘任教职工情况和空岗数及时上报县教育局。跨校竞聘人员在同一轮竞聘中只能向一所有空岗学校提交申请。在上一轮跨校竞聘时已经聘任的人员不得再次参加竞聘。4.组织调剂各学校聘用工作指导组对本校已竞聘上岗人员和跨校竞聘上岗人员可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确定或调整其详细工作岗位。县教育局汇总全县各学校竞聘结果,
7、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未聘用人员进展适当的组织调剂。对未能落实聘用岗位又不服从县教育局调剂的,当年度起纳入待岗人员管理。5.签约聘用学校汇总各类聘用人员,统一在聘用学校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学校依法依规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施行岗位管理。合同聘期一般为三年,报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备案。6.争议处理教职工如对竞聘工作有异议,可向本校聘用工作指导组提出书面申诉,学校聘用工作指导组给予答复处理。对学校违犯政策和程序的聘任行为,将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五、强化考核管理一建立岗位管理新机制。通过全面施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教职工聘用合同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8、,每三年为一个施行周期,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管理新机制,形成学校按岗用人、教职工依合同履职、双方靠合同约束的岗位管理新格局。二完善老师考评制度。各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的考核工作,建立完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老师考核评价机制,在理论工作中不断完善考核方法。从师德、才能、业绩、奉献等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职工,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发放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等工作的重要根据。三实行老师退出管理。对竞聘未上岗或因其它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岗位工作的老师,实行转岗、待岗培训或解聘的退出管理机制,并按照规定享受相应待遇。1.转岗。不
9、合适教学岗位的,视情况转至非教学工作岗位。转岗的对象为:才能程度与所聘岗位任职条件不匹配、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的老师、老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转至非教学工作岗位者,不得参加老师系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老师退出教学岗位主要以老师师德表现、工作态度和才能程度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为根据,退出教学岗位老师有异议的,按照规定可向学校提出申诉。2.待岗培训。对没有竞聘上岗且不服从统筹调剂安排工作的,或其他违背有关规定需待岗培训的人员,在原工作学校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不超过12个月,待岗培训期内,只发放根本工资和根底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待岗期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10、等次,不得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各级各类评优评先。待岗培训完毕后仍未能竞聘上岗的,只发放根本工资,同时降低其专业技术岗位等级。3.解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予以解聘:1.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2.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3.受到开除处分的;4.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调整其工作岗位的;5.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6.违背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渎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7.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或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展的;8.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上刑罚
11、的。9.丧失或撤销老师资格的;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符合解聘条件的,学校与受聘人员根据相关条款终止岗位合同,解除人事聘用合同。六、有关情况说明一校级指导、中层、班主任工作量1.校级指导、中层要带头满课时工作量工作,校长、副校长、中层授课时数分别不少于所任教学科老师标准工作量的1/4、1/3、1/2。不达规定课时工作量的,不得参加高一级老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等级晋升。2.班主任工作在发放班主任津贴后,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老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1/41/3计入老师根本工作量。二关于教辅、工勤技能人员1.老师在处室、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卫生保健、后勤保障效劳等主要从事教辅、工勤
12、工作,不在一线上课或虽上课但课时量缺乏所任教学科老师标准工作量一半的,不得参加高一级老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等级晋升。2.施行县管校聘后老师中主要从事教辅、工勤岗位的情况各单位报教育局备案,今后各学校不得再随意增加。三孕期、产期、哺乳期和重大疾病人员1.孕期、产期、哺乳期人员须提供县级及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及有关诊断材料。2.重大疾病指患有在现医疗条件下短时间内难以治愈的重病,重大疾病人员须提供县级及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及有关诊断材料原始病历、病假期间的所有配药单据、发票等材料,重大疾病人员按规定执行病假工资的,在核定编制时不占用学校的编制。七、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指导。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
13、长的“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指导组,改革工作在指导组的统一指导下进展,指导组下设办公室,详细负责全县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统筹安排、协调催促等事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改革精神,统一思想,进步认识,周密部署。县教育局指导和各科室按所包学校蹲点指导,全程监视;各学校要及时向包片指导汇报、反映工作的进展情况,精心组织,加强沟通,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施行。二严肃工作纪律。各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坚持原那么,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学校指导不得将直系亲属聘任在学校财务、后勤事务管理等非教学岗位上工作,已经安排的,在本次改革中应予以调整。如有违背规定、徇私舞弊者,一经发现,将对有关人员进展严肃处理。三稳步推进改革。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各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做好充分的评估分析p ,提早制定应急预案;对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遵循属地管理原那么,做好正面教育和政策解释,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不稳定因素。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