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8 页滨城高中联盟滨城高中联盟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ADDBDD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DBDAC1【答案】D【解析】据材料“北京周口店西北两百公里的河北东谷坨村”“这些石器体积较小,器型精致”“东谷坨遗址距今约 100 万年”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东谷坨遗址属于旧石器时期,且此地出土的石器与比它晚的北京人遗址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东谷坨文化可能影响北京人文化,故选 D 项;东谷坨遗址属于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史实不符,排除
2、 A 项;旧石器时期古人类从事渔猎、采集,但东谷坨文化遗址出土的这些石器体积较小,器型精致并不适用于猎杀大型野兽,逻辑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文明时代产生的标志是城邑、文字和礼器等的出现,材料仅涉及到东谷坨遗址的石器,没有明确有关于文明产生的相关标志的具体内容,故“能证明中国较早进入文明时代”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庞大的军队及兵马俑的制作,都需要政府动员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集权体制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能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规模巨大的活动,故 D 项正确;专制与暴虐是无法通过兵马俑及制作看出来的,排除 A项;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与兵马俑没有必然
3、联系,排除 B 项;兵马俑可以显示军容,但无法显示战斗力,且“战斗力”与兵马俑的制作过程无关,排除 C 项。3【答案】B【解析】据图片信息,匈奴与鲜卑、汉族、其他杂胡之间的交融最终的归宿都指向了汉族,说明匈奴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最终归宿都是走向汉化,故选 B 项;文化认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 A 项;图片中匈奴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都指向了汉族,这说明在这一过程中汉化处于主导地位,互动性色彩比较弱,排除 C项;材料只是展现了匈奴与其他民族之间民族融合的结果,并未对融合的方式进行说明,排除 D 项。4【答案】A【
4、解析】据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频次统计表可知,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大部分出自儒家经典,说明金代少数民族政权深受儒学经典的影响,这有利于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故选 A 项;材料只是讲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大多出自儒家经典,不能得出所有少数民族政权实现了封建化,排除 B 项;材料中金代科举考试除了出自儒家经典外,还有其他内容,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女真族与汉族并没有融为一体,排除 D 项。5【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选官措施明显是在向汉人倾斜,辽是少数民族政权,在选高三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8 页官制度上向汉族倾斜能够获取汉族人民的支持,同时也能争取他们对少数民族政权的认同,故选
5、 D 项;二元化的体制主要特点是因俗而治,即针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材料只强调了对汉人的倾斜,并不是因俗而治的形式,因此不能体现二元制的政治体制,排除 A 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非常漫长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是在选官制度上向汉族倾斜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但是不能仅仅以此就完成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 B 项;材料中的表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但是对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没有直接作用,排除 C 项。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徽商的财富流向使大量资本投向非生产领域,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资本,不利于社会的转型,故 D 项正确
6、,排除 B 项;明清时期传统的“四民观念”即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并未瓦解,A 项排除;材料中徽商财富的流向仍然是传统的消费观念,不会导致社会消费观念的更新,排除 C 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对外交涉由通商大臣或各口所在地的地方督抚办理,然后由军机处、皇帝批准,外国使节不得进入北京”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清政府设立专门官职及机构处理对外事务,近代以来清朝逐渐走向近代化外交,故选 B 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此时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仍然存在,排除 A 项;中国的社
7、会性质自鸦片战争后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材料没有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下的具体表现,故“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列强为扩大市场及获得原料,进而不断对外侵略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五口通商大臣是随着清政府国门的开放和商业、外交活动的日益频繁,负责管理通商口岸以及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员,是清政府对外交往的重要标志,而非列强利益的代表,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8【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材料提取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可指,康有为主张由国家控制农工商业,发展近代机械,孙中山同样赞成国家控制部分行业,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
8、权益保护的状况,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民族危机,为解决民生问题,两者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方案,这些主张符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对近代乃至现代中国的经济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故选D 项;两者在政治上有着不同的革命目标,但是由于及阶级属性,在经济主张上体现出共同性,排除 A 项;材料仅涉及到两者在中国近代提出的针对于经济发展层面的相关主张,体现了时代性,没有明确作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发展的不足,故“体现出自身的局限性”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康有为是戊戌维新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但材料仅涉及到两者对于社会民生问题的相关主张,没有明确具体政治文化运动的措施与影响,且中国近代以来面
9、对社会危亡,早已开始救亡图存的政治行动,故“掀起”一词表述不当,排除 C 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戴季陶等不仅阅读、翻译,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可知 20 世纪 20 年代初,国共两党都宣扬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说明国共合作具备一定的思想条件,故选 D 项;20 世纪 20 年代初存在多种救国思想,社会主义并未成为主流思想,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国共两党的共同性,而不是新思潮与旧思潮的斗争,排除 B 项;反帝反封建不可能成为北洋军阀的共识,排除 C高三历史答案 第 3 页
10、共 8 页项。10【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中,陈云的经济思想从理论上突破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是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尝试,故选 A。陈云的经济思想强调的仍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与苏联模式相似,而不是背道而驰,排除 B;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78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陈云的经济思想强调的是以个体经济、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为计划经济的补充,而不是将计划与市场完全融合在一起,排除 D。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培育了多元化
11、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了企业经营的活力,C 项正确;材料所述属于国企改革的内容,未涉及工业布局的调整,排除 A 项;“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排除 D 项。12【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的由公社及长老赔偿被劫者财务和公社及长老赔付给亡者的抚恤金,体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故 D 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被劫者和伤亡者的阶级属性,排除 A 项;材料只是法律的规定,不能体现现实的社会状况,排除 B 项;材料不能表明巴比伦王国的法律发展程度,排除 C 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王室法庄园法城市
12、法商人法”可以看出西欧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原有秩序的逐渐瓦解,社会呈现多元化结构,因而推动了适用于不同方面的法律诞生,故选 B 项;近代民主宪政体现的是民主,突出“法律至上”“人民主权”,材料当中的法律意在协调不同群体的关系,与民主没有关系,排除 A 项;材料当中分别阐述了不同法律的适用范围,而庄园经济内部和城市关系分别由不同的法律进行规定,不会加剧矛盾,排除 C 项;不同的法律服务于不同的群体,这反而不利于内部统一力量的发展,排除 D 项。14【答案】D【解析】虽然政治家福克斯是首相热门人选,但是因为国王乔治三世厌恶他,所以他无缘出任首相,这说明英国国王在首相人选上还是有较
13、大影响的,故选 D 项;题干只是说到国王与首相人选的问题,没有涉及到议会的权力问题,所以单凭题干信息没法得出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的结论,排除 A 项;题干仅是体现国王在任命首相问题上还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并不能体现血缘在政治中的作用,所以没法说明贵族政治色彩浓厚,排除 B 项;题干显示内阁首相的人选问题上,国王还有一定的权力,而并不是说内阁权力大小问题,排除 C 项。15【答案】A【解析】据材料“认为人的直接感觉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准确地描述太阳系的结构,所以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之前的地心说,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重要
14、成果之一,康德提出“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这是用理性进行思考的进步表现,故选 A 项;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有利于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但材料仅涉及到康德借用哥白尼的学说对于人的直觉进行质疑的态度,没有明确对于教会的具体影响,故“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康德认为人非工具,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但材料仅涉及到康德借用哥白尼的学说对于人的直觉进行质疑的态度,没有明确为获得真知的具体途径,故“应独立思考”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材料仅涉及到康德借用哥白尼的学说对于人的直觉进行质疑的态度,没有高三历史答案 第 4 页 共 8 页明确康德及其余启蒙思想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大连市 高中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中 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