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doc
《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以减少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影响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来提高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结果: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采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一环节的疏忽,都会使检验分析结果产生偏差。结论:只有通过医、护、技各方面的相互协作,杜绝标本采集缺陷,才能提高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 关键词:标本检验质量;采集因素;分析 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将直接
2、影响临床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假设干规定?的公布和实施,患者依法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实验室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而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采血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多数医院护理人员负责住院病人标本分析前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的工作。在某一环节的疏忽,都会使分析结果产生偏差。因此,采血员如何排除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正确掌握标本采集技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影响检验质控分析前的各种因素 1.1 病人方面 饮食
3、、采样时间、采血体位、采集部位、运动状态、药物等的影响。 1.2 采集方面 止血带的使用、标本采集量、标本溶血、标本添加剂的使用、抗凝剂的比例、标本运送时的保存、标本送检的存放时间等。 2 影响检验质控采集因素分析 2.1 采血前 1.饮食的影响。多数检验尤其血液化学测定,采血前应禁食12h,因脂肪食物被吸收后可能形成脂血而造成光学干扰。同时食物成分也可改变血液成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如让患者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6h,也会使血清白蛋白、补体C3、转铁蛋白、葡萄糖含量下降,而血清胆红素因去除率减少而升高。因此,在采血前要询问患者是否进食,对饮食影响较大的指标,要求在早晨空腹12小时以上采
4、血。但是空腹不超过16小时。 2.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在同一时间采集标本,以减少因不同时间采集标本所造成的结果波动。一些检测工程对抽血时间的要求比拟严格,如血糖的测定要求清晨空腹抽血,因空腹抽血是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取得的,不受肌肉活动、环境、进食以及服药等影响。做肥达氏反响,血清中的凝集素在发病的第一周出现,第二周阳性率最高,到第四周达90%,应57天抽血一次,每次效价依次增高对伤寒有诊断价值。 3.采血的体位。当患者体位不同时,采集的标本对某些实验结果有影响。因为体位改变时,体内的液体分布也发生改变。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血液中直径大于4nm的成分不能通过血管壁转移到间质
5、中去,使其血浆含量升高5%至15%。另外,站立时体液较多地从血管转移到组织中,血液中成份浓缩,其中易受体位影响的有蛋白质、酶类、脂类、钙、铁等。因此,采血时建议患者不要长时间站立,体位改变液体平衡所需时间为2030分钟。 4.采血部位。根据不同的检验需要,可选择不同的部位采血。常用的有静脉采血、动脉和导管采血及毛细血管采血法。直接从输液通路中、同一血管中或同侧手臂采取血标本,可致血中某些成份改变。因此,在静脉输液时进行采血,应在静脉输液装置的对侧采血,使血样受静脉输液稀释的影响最小。动脉血采成静脉血,如心脏外科手术病人,为了监测体内血氧饱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情况,需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由于
6、动脉血管分布在人体深部,并由静脉伴行,常误穿静脉,那么可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准确而误导临床诊断。因此,护士应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静脉采血决不能在输液装置的近心端采血,抽血时还应避开局部水肿、炎症部位,并根据检验工程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5. 体力活动。运动会引起血液成份的改变。轻度活动可引起血糖升高,继之皮质醇及胰岛素上升,与肌肉有关的酶如肌酸激酶CK、LDH、AST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CK最为明显。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持续运动后可使血中白细胞、尿素、肌酐及乳酸增高,碳酸氢根减少。运动时,由于出汗和剧烈呼吸,体液的量及分布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要做生化检查,必须在患者安静状态或正
7、常活动下收集标本,一般处于根本状态为宜。 6.药物。临床上在输液过程中抽血送检的标本,可使检验结果因输入一定量的药物而产生较大的差异。一些药物可使体内某些物质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得到正确结果,必须事先停服某种药物。在做生化检验时要严格遵守标本的采集要求,尽量防止输液采血,急需时应在输液肢体的对侧采血,从而减少输液造成的误差。 2.2 采血时 1.止血带的使用。止血带的松紧也会改变静脉压力,从而引起与体位改变类似的检验指标改变。静脉采血时用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太紧。如果止血带压迫超过1min,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同时被结扎肢体血液浓缩,血浆白蛋白可增加6%。用止血带压
8、迫3min后可使胆红素、胆固醇、AST、ALP等成分也增加5%以上。静脉阻流5min,可使胆固醇升高10%15%。实验证实,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性纤溶酶激活物,使纤溶活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及血小板因子分泌增加。因此,采血时应尽量缩短止血带压迫时间。选择较粗的静脉,不过分拍打静脉或扎压止血带过久,以免造成组织瘀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2.采血量。采血人员在采集标本过程中,未按要求采集,均可造成采血量过少或过多。采血量过少活细胞数目不够。采血量过多容易发生凝血,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影响组织配型结果。 3.标本溶血。采血人员抽血后直接用力将血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响 检验 分析 质量 控制 因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