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普通用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普通用卷.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岁月沧桑中,成都涌现出多少位卓绝千古的风流人物,上演过多少出的传奇! 一代代文人学士 地咏歌这片土地的壮丽、丰饶和繁华。成都, 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三星堆文化的考掘、金沙遗址的横空出世,渐次掀开了古代蜀国身上神秘面纱,那些精妙绝伦的 青铜神像,太阳神鸟金箔,无一不在向世人炫耀着这片土地上 的远古文明,在向世人默默 地诉说:中华文明的源头 一处,古老的蜀地也曾经是辉煌的中心。公元三世纪初,这片华夏 西南的一隅,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山川物产,凭借其济济人才的智勇忠义,书写了一段令人
2、津津乐 道的历史。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见证了成都当时独领大唐风骚的繁华。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 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 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益”是益州,就是成都。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 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一座城市,就有了底蕴; ;,;有了灵魂,一切都变得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成都的气韵,从锦官 城的迷蒙细雨中氤氯,从浣花溪畔的千朵万朵中飘荡,从宽窄巷子的舌尖温情中洋溢,让“诗和 远方”成了人们魂萦梦牵的向往。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回肠荡气B.回肠九转C回
3、肠九转D.回肠荡气不厌其烦诡遹不止不厌其烦诡诞不只不胜其烦诡谪不止不胜其烦诡诞不只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 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B.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 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C.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 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D.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他在高歌
4、“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 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3 .依次填入文中标号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了文化有了底蕴就有了历史有了历史就有了灵魂A.边鄙僻远(bi)行人如鲫(ji) 憩坐(qi) B.一掬清泉排阚迎人(ta) 着落(zhao) C天崖沦落冬避朔风(shod)高踞(ju) D.汗流夹背(jia)盘桓(huan) 埠道(bu) 2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使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能够引发读者对城市找不到栖息之所的感 受的共鸣。B.文章对“路亭”描写,有写实性的白描速写,也有寄托于想象性的景象叠现,两者的相互 映衬
5、,绘就了极富诗情画意的浪漫风貌。C.作者引用“民亦劳止,之可小休”表现对现代都市中难寻休息之处的行人的关爱和同情。 D.文章引用过渡亭亭柱上的两副对联,揭示路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彰显过渡亭建得“特别 讲究”。E.本文恰当地使用口语、俗语,又化用古语,用词华丽精美,风格绚丽飘逸。22 .从全文看,本文开头叙写“通都大邑,行路更难”有哪些作用?23 .作者认为“路亭”具有怎样的“风貌和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24 .文末说“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 和品质”,结合全文探究内涵。25 .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
6、合作品中的 相关内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100字 左右).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杨绛:“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 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易经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意思是君子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交往不谄媚,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不轻慢。新闻联播主持人:“我们无需仰视,也拒绝被俯视。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 作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以上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 看法。【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
7、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答案和解析15.【答案】A、C、B、B、D【解析】(1)第一空,“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回肠九转”,形容内心焦 虑不安,痛苦万分,仿佛肠子被多次牵转一样。语境强调历史人物的丰功伟业, 故用“回肠荡气”。第二空,“不厌其烦”,不嫌麻烦。“不胜其烦”,烦杂项碎得使人受不了。语境强调人们对成 都的热爱,故用“不厌其烦”。第三空,“诡谪”,奇异多变。“诡诞”,虚妄荒诞。语境强调远古文明的神秘奇异,故用“诡 谪”。第四空,“不止”,副词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连词,不但、不仅。语境中有“一处”, 故用“不止”。故选:Ao(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
8、病:一是语序不当。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改 为“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二是语序不当。“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改为“在他高歌九天开 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三是搭配不当。“跻身殊荣”搭配不当,改为“跻身序列”。故选:Co(3) 一座城市先有历史,历史承载了社会性质的变迁,承载了民族国家,承载了经济,承载了文 化,承载了外交。有历史才有文化,历史概念最大。灵魂是文化里的上层建筑。灵魂主要是在哲 学层面上的认知,所以这里的概念是从大逐渐到小的。根据逻辑语意、文中分号和“有就 有”表明的关系进行
9、排序。故“有了历史”就“有了底蕴”,历史与底蕴相搭配,故为“有 了历史,排除AD;分号前与分号后的句子应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故为“有了底蕴”,排除C。 故选:Bo(4) ACD.正确。B.有误,“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说法错误,应是杜甫。 故选:Bo(5) ABC.正确。D.有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一扬州”说法错误,应为“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一一镇江”。答案:(1) A(2) C(3) B(4) B(5) D(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答此题首先要清楚成语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选项 的语境分析,可以从成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
10、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选择。(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没有病 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不合逻辑等。(3)本题考查排序能力。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逻辑语意和文中分号,“有就有”表明 的关系,进行排序。(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答此题要做到平时都加积累。(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答此题要做到平时多加积累。平时要做笔记,加强复习。 解答词语题正确方法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
11、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 义重复的现象。(6) 答案】A【解析】A.杜,杜绝,抑制。句意:增强了王室的力量,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故选:Ao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实词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推断词 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 离篇”是古己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 顾后,披文入理,
12、推断出其意义。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 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 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 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
13、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7) 答案】B【解析】A.副词,表推测,大概;助词,不译;助词,不译。(8) 词,因为;连词,表修饰;介词,在。C.介词,表被动;动词,是;介词,表被动。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往,至I;动词,往,至I。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 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 飞“以”的用法:1 .用,拿,把,将。如:我辞礼矣,彼则以之。2 .凭借。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3 .依然,顺,按照。如:以时启闭。物以类聚。4 .因为。如: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
14、物喜、不以己悲。5 .在,于(指时日)。如:“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6 .目的在于。如:以待时机、以儆效尤。7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如:梦寐以求。8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以内。9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10 .古同“已”,已经。8.【答案】B【解析 1 A.定语后置句,相当于“铿然有声之石”;判断句,“非”表示否定的判断;定语后置 句,相当于“有吹洞箫之客”。B.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分别相当于“不知句读”“古之人不欺余也”“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C.被动句,“于”表被动;状语后置句,“急于星火”相当于
15、“于星火急”;被动句,“于”表 被动。D.被动句,“见”表被动;被动句,“见”表被动;无特殊句式。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每个句子的含义,正确判断文言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倒装 句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915.【答案】A、D、A、B、C、【解析】(1) A.方:比拟。译文: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故选:Ao(2) A. “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B.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C. “以”,介词,用;介词,因为
16、。D.两个“乃”都是副词“才”。故选:Do(3)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中,主谓宾完整,要连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语意,排除BC; “天下 事”是“纵谈”的宾语;“胡公”是“大喜”的主语,应在“胡公”前断开,排除D。译文:中 丞胡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长每次参见胡公,身着葛布长衫,头戴黑 头巾,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高兴。故选:Ao(4)注意题干要求是“全都表现徐文长荡不羁的一组是,是说将士总是跪下回话,爬 着行走,不敢仰视胡宗宪,是将士的行为;是说徐文长很有诗才;是说徐文长“赋”写得好。 排除这三句,可排除ACD三项。故选:Bo(5) C. “有一次他竟拿起斧头
17、砍人”分析有误。原文相关表述是“或自持斧击破其头”,是徐文 长拿着斧头砍自己,不是砍人。故选:Co(6)“以,凭借;“信心”,随心所欲;“行”,行事。译文:而文长凭帐下一生员的身份 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高傲(而文长凭一个秀才的身份傲然自得),随心行事。“好”,喜欢;“中”,切中;“当”,适合;“竟”,最终。译文:喜欢出奇计,谈论用兵 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全天下的读书人,没有适合他的心意。然而,他终究命运不好。(7)由原文“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可知,他仕 途失意,英雄无用武之地;由原文“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可知,他 所见之景可惊可
18、愕;由原文“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可知,他胸中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 概。答案:(1) A(2) D(3) A(4) B(5) C(6)而文长凭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高傲(而文长凭一个秀才的身份傲然自得), 随心行事。喜欢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全天下的读书人,没有适合他的心意。 然而,他终究命运不好。(7)仕途失意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所见之景可惊可愕;他胸中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 概。参考译文: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就不利,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中丞胡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 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长每次参见胡公,身着葛布长衫,头戴黑头巾,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
19、事,胡公听后十分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好几个防区的军队,威镇东南地区。戴盔穿甲的武士在 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而文长凭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高 傲(而文长凭一个秀才的身份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好议论的 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文长对自己才智谋略很自负,喜欢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全天下 的读书人,没有适合他的心意。然而,他终究命运不好。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 来放纵自己,尽情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的风光。 他把见到的山峦壁立、海浪奔腾、胡沙满天和雷霆震天,风
20、雨交鸣和树木倒伏,乃至山谷的幽深 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鱼鸟,一切能使人震惊、惊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一 一写进诗中。他胸中有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概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写的诗有时像是 发怒,有时又像是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 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哭泣,有时像游子被寒风惊醒。虽然这些诗作的体裁格律时有 不高明之处,但是却匠心独运,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种像女子一般侍奉他人的媚俗的诗作敢于 企及的徐文长的文章有真知灼见,气势沉着而法度精严,不因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 力,也不因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
21、是属于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 文长素来不迎合时兴的调子,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视作奴婢,以和 他们结交为耻辱,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一天文长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宴席上的一个小物件请文长赋诗一首,并暗中叫童仆又拿 出一丈多长的纸来,想用这种办法让他吃苦。文长拿笔就写,马上就写完了,并写满了整整一张 纸。诗句韵味深刻,风格雄劲,物态毕现,生动有趣,宴中宾客无不惊叹其才。文长喜好书法, 笔意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又涌现出一种妩媚的姿态,正像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 一种韵味的说法。有时,他又把剩余的精力另外倾注在创作花鸟画,画得都美
22、妙飘逸而有情趣。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他才得出狱。出 狱之后,倔强得和当初一样。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故作疯癫也更加厉害了。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都会会拒绝不见。当权的官员到来,求一个字也不能得到。他又经常 带着钱到酒店,招呼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 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徐文长终究因不合于时,抱恨长终。石公说:“先生的命途多艰,致使他激愤疯狂,狂病发作,又被抓入狱。古今文人的牢骚和 苦难,没有超过先生的了。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本人更 要怪,而他的人又比他的诗更要
23、奇,诗比他的字更奇,字比文章奇,文章又比绘画奇。”我则认 为徐文长没有一处不奇特的。正因为没有一处不奇特,这也就注定他到了哪里都不能得志。可悲 啊!(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 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 还必须熟悉语法。(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要在理解所给句子的基础上,结合题干 要求做出判断。(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天津 一中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普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