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下册教案合集(含教学反思).doc





《最新2022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下册教案合集(含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2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下册教案合集(含教学反思).doc(1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2022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下册教案合集含教学反思最新20_年度上学期教案 七 年 级 生 物 单 位:任课老师:学期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p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进步了学生的动手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局部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敏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根本领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根底知识,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消费理论和社会开展中
2、的应用。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根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理论才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开展的意义,进步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初步形成生物学根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世界观。三、学情分析p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进步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根底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生。四、方法与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
3、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络和规律,全面深化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2、备学生 1深化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才能程度,充分估计学生承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3老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打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4、备作业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稳固当堂所学知识为根底,培养学生才能、开发学生智力。5、岗位练功、继续教育 为了进步自身的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进步创新才能,深化施行素质教育,使练功与
4、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学生,认真修改,认真辅导等,其次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此外,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五、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8.31至9.6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 9.7至9.13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 9.14至9.20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六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4 9.21至9.27 第七节 植物细胞 第八节 动物细胞 5 9.28至10.4 国庆放假 6 1
5、0.5至10.11 第九节 细胞的生活 第十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7 10.12至10.18 第十一节 动物体的构造层次 第十二节 植物体的构造层次 8 10.19至10.25 第十三节 单细胞生物 9 10.26至11.1 复习 10 11.2至11.8 复习 11 11.9至11.15 中段考试 12 11.16至11.22 第十四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十五节 种子植物 13 11.23至11.29 第十六节 种子的萌发 第十七节 植株的生长 14 11.30至12.6 第十八节 开花和结果 第十九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5 12.7至12.13 第二十节 绿色植物是
6、有机物的制造者 16 12.14至12.20 第二十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二十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7 12.21至12.27 第二十三节 保护植被,绿化祖国 18 12.2至1.3 复习 19 1.4至1.10 复习 20 1.11至1.17 复习 21 1.18至1.24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p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使每个公民的责任。当今社会,由于
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开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开展,都需要理解生物圈。学情分析p :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拟大,所以老师开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场,介绍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场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络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重的生物学兴趣。从学生的认知程度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场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
8、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才能目的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p 的根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情感目的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p 的根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保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p 的
9、根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3、初步形成保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难点: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p 的根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2、细形成保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采取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提示和启发学生考虑。3、自主探究、学生积极参与 4、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方面的东西,进展分析p 解决实际问题。5、抓问题关键,进展深化分析p 6、与实际生活相联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时安排:第一章 认识生物 2课时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
10、课时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课时 第二章 理解生物圈 3课时 第一节 生物圈与环境的关系 1课时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课时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课时 第一章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p 本章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程度出发,精选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和一些常见的植物、动物、真菌的生活,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根本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有关生物的根本特征,科学家在不同的层面上看法不尽一样,教材是在义务教育的层面上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根本特征,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做过多的拓展和加深。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要求学生大致区
11、分生物和非生物,总结出生物的根本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根底,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是建立在第一节知识内容根底上的,即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根本特征的根底之上,做一次调查活动,发现和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生物,并注意到这些生物生活的不同环境。这样,一方面加深对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根底,同时对如何开展调查活动,获得初步的认识。本章的教学要注意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调查、表达和交流,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目的。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根本特征。生物具有以下特征:需要营
12、养;能进展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可以按照一定的特征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学重点:1、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p 的根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课时安排: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课时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课时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p ,
13、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 1.可以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观察才能和分析p 问题的才能。教法:讨论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教学过程: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
14、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完毕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老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15、。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顿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1许多植物可以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3白薯、土豆能出芽。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响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
16、响;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1植物可以通过落叶带走一局部废物。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6生物能生长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可以长成一个大人。等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等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作业: 1分析p 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渐渐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
17、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展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化地理解生物的特征。深化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p ,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场可以理解错的问题。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根本功 ,并在学习中不断地理论和应用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
18、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应做到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的:1、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通过调查,学会合作,进步自己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p 才能。3、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2、对生物进展分类 教学难点:制定调查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教法:讨论 课时:1课时 教具:调查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同学们答复看来我们的生活并不寂寞,有
19、那么多“伙伴”在陪伴我们,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一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第2段红背景方框内的内容,尝试解决:1、什么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2、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3、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 4、假设要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拟准确? 二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1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你们的疑点? 2释疑解惑一:举例如:调查我国的森林资、调查人口、调查我们班的视力、调查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安康状况、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等等
20、。3释疑解惑二:范围太大时,要设计好调查道路如调查校园生物和选好样本(如调查种子的发芽率)很关键。否那么调查慢、不能反映整体情况。三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假设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 老师总结:1、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的情况。2、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亲密配合,事先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事,防止盲目。二、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8、9页,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2、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3、调查时的考前须知有哪些? 4、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展归
21、类整理。5、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 二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1)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制的? (3)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老师也作出评论 三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1、调查中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 2、考虑如何书写调查报告?结合练习题3和实验报告册。3、谈一谈你在调查中的收获。总结: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作业:1按照形态构造特征生物可分为几类? 2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分为几类? 板书:教学反思: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
22、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理解活动的规那么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老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才能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得到进步,获得开展。第二章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p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了生物的生活环境中包括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第二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2022 年人教版 初中 年级 生物 上册 下册 教案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