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二).doc
《生产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产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二)【案例 7】物体打击事故 【基本情况】 一、事故时间:20_ 年 6 月 22 日 23:55 二、事故地点:_ 工地 三、事故伤亡:轻伤一人 四、事故类型:物体打击 五、事故等级:轻伤事故 【案情】 六、事故经过:20_ 年 6 月 22 日,根据生产计划, 1#汽车泵白班驾驶员叶 _ 及泵操作工廖 _ 驾驶泵车于 11:00 到达 _ 五期 8#楼工地,约 11:30 摆泵并检查泵车无异常后开始施工。夜班驾驶员陈 _ 和泵操作工马 _ 约 18:20 到达工地接班,马 _ 在例行检查支腿和底盘无异常后上到二楼楼面,待施工人员吃完晚饭后约 18:45 开始泵送混
2、凝土。约 23:30,因施工人员吃夜宵停止泵送作业,约 23:55,工人吃完夜宵后开始泵送作业,重新恢复作业后泵车打不上料,操作工马 _ 即打反泵后再泵送混凝土,混凝土送到臂架时因重量增加臂架缓慢下沉,操作工马 _ 当即把五臂架伸直升高后继续泵送作业,当混凝土料泵出的同时,整个臂架突然下沉,五臂砸到了一名正在扶管作业的工人致伤。【评析】 七、原因分析p :1、直接原因 (1)、1#汽车泵在泵送作业中,左前支脚因油缸密封圈老化破损造成液压功能突然失效,导致支脚伸缩部分瞬间缩短致使臂架大幅度下沉。事故发生后查看现场显示,泵车支脚垫护合理,地面无下陷,前轮接触地面。7 月 6 日,设备厂家技术服务人
3、员李 _ 到公司对 1#汽车泵进行全面检查和隐患分析p ,发现以下主要问题:左前支脚有渗油、下降现象,升臂架后下降速度加快,臂架一臂有渗油;拆卸检查发现左前支脚油缸密封圈老化严重,且有破损(见附图)。经设备厂家技术服务人员检查拆卸的左前支脚油缸导向环和密封圈后确定,油缸密封圈老化破损造成液压功能突然失效,导致支脚伸缩部分瞬间缩短致使臂架大幅度下沉。(2)工地工人张 _ 在泵车臂架下方用肩膀扛软管作业,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2、间接原因 (1)、生产部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泵车检查专业知识和技能,对 1#汽车泵的日常设备检查、安全检查不专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2)、泵车操作工马 _ 未制
4、止、纠正张 _ 站在臂架下作业的违章行为,亦未停止泵送作业,违反泵车安全操作规程第 5.2.5 条“泵车在施工泵送过程中,布料臂架的回转应限定在作业区域,布料臂下禁止站人”的规定。(3)工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脚手架搭设无上下安全通道、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作业人员站在臂架下作业等违章违规行为较突出。八、防范措施 1、事故发生后,立即停止使用 1#汽车泵,待设备厂家技术服务人员对泵车进行全面检查、整改。2、邀请设备厂家专业人员对生产部及泵送班相关人员进行泵车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泵车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3、建立泵车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或期限及更换台账,方便日后检查、维修及更换。4、加强泵
5、车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车辆不“带病”作业。5、泵车操作工在泵送作业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臂架下站人时严禁继续作业。6、生产主管及泵送主管每月至少两次到达泵车作业现场检查,提醒泵车操作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事故启示】 1、建立泵车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或期限及更换台账,到期维护/更换。2、泵送过程中,臂架下方严禁站人。【案例 8】物体打击事故 【基本情况】 一、事故时间:20_ 年 4 月 10 日 9:58 二、事故地点:一线预热器分解炉 三、事故伤亡:死亡一人 四、事故类型:物体打击 五、事故等级:一般事故 【案情】 六、事故经过:20_ 年 4 月 7 日,
6、_ 公司一线窑停窑大修,由相关方 _ 公司承包耐火材料维修施工。4 月 9 日 22:00,相关方 _ 公司人员开始进入分解炉锥部开展脚手架搭设作业。10 日 7:00 左右,搭设至分解炉锥部,即预热器三楼人孔门处,此后转由白班架子工继续进行搭设脚手架作业。10 日 9:00 左右,相关方 _ 公司在办理好危险作业审批手续后由三楼人孔门处继续往上搭设脚手架。当班作业人员 9 人,5 人在分解炉内搭架子,4 人在炉外搬运钢管及竹排。9:58 左右,分解炉内靠近检修人孔门的作业人员张 _、杨 _ 听到物体打击钢管的响声,看到分解炉内上方有物体掉落,发现站在对面脚手架上的邓 _ 坐在竹排上,摸着右肩
7、,并疼痛呻吟;王 _ 侧从工作面跌落,整个身体被安全带悬挂在半空,呼叫无应答,头部的安全帽已掉落至烟室下部。杨 _ 随即朝检修门外的监护人鲍 _ 等人叫喊“砸人了,快救人!”,附近人员听到呼救声后迅速前来查看、施救。10:40,伤者送达医院,12:30 左右,王 _ 经抢救无效死亡;邓 _ 肩部受伤住院观察治疗。事故现场示意图 【评析】 七、原因分析p :(一)直接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受害人王 _ 在分解炉搭设脚手架作业过程中,未正确佩戴劳保用品,安全帽佩戴不牢。2)相关方 _ 公司脚手架搭设作业未按照 _ 公司“20_ 年一线回转窑大修主进度计划”时间要求,提前进入分解炉搭设脚手架
8、。2、物的不安全状态 1)相关方 _ 公司脚手架搭设人员安全帽为劣质品,在遭受物体打击时,帽衬折断脱落,未发挥有效的防护作用。2)分解炉壁部分区域的耐火砖磨损比较严重,接触面变小;炉内耐火砖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遇到脚手架搭设过程产生的振动,造成耐火砖突然脱落。(二)管理问题 1、相关方 _ 公司管理问题:1)风险分析p 不到位。提供的耐火材料施工方案没有对预热器、分解炉等砌筑作业过程进行风险分析p 和拟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没有制定脚手架搭设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无预防物体坠落伤人的具体措施。2)存在盲目抢工期行为。未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大修计划进度,提前进入分解炉搭设脚手架,增大了作业人员的风险。3
9、)风险控制不到位。在进行分解炉内作业时,未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没有在作业面上方进行隔离。4)劳保用品管理存在缺陷。对短期雇佣的架子工等人员仅配备廉价劣质的劳保用品,且对员工现场实际佩戴情况缺乏监督检查。5)教育培训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架子工所持证件不符合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2、_ 公司管理问题 1)风险控制不到位。配合相关方进行入分解炉作业前的安全检查时,手段单一,只是通过目测远距离判断,进行简单的排险处理,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2)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分解炉属于大直径大高度(Ø7.5m_30m)的单体内空设备,分解炉锥部至顶部鹅颈管总高约 50 米,设计上只在中部缩口处开有 4 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安全事故 物体 打击 事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