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doc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 花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2 .通过训练,提高速读质量。3 .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4 .学习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重点1.提高速读能力2.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难点: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一、导入新课:课前玩飞花令,引出驿路梨花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 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 作)、绿色的网等。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 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教学过程L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
2、文的线索。本文以“梨花为线索。2 .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 .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 想梨花诗句(虚写)。一、一写梨花。4 .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 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 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 峻。5 .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6 .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 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7 .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 写景的作用。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 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 To8 .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 没有人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 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 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
4、受到了许多优待: 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 安排是细心的。感受是温馨的。9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二、二写梨花1 .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一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 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2 .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 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3 .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 茅屋做些什么。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 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瑶族
5、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 什么作用?-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三写梨花1 .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 的悬念。2 .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 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3 .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 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4 .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
6、话的理解。一驿路梨花处处开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 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 大,加深了主题。5 .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 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 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6 .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自然界中的梨花;梨花姑娘;梨花精神,即雷锋 精神。二、归纳本文主旨。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 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 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 辉。三、小结: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
7、在寻找小 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 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 代的优秀品质。第一部分Q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 现了小茅屋。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 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 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1 .记叙中有抒情。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 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 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爰、崇敬之情。文中或通过梦境,或 描写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把对一代新人的情 寄寓在这景中。2
8、 .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本文中直接写的人物是我、老余、瑶族老人、一 群哈尼族小姑娘;间接写的是梨花和解放军。直接写的人物 都在现在出现,间接写的都是出现在以前的人。这样写使 文章结构紧凑,容量增大。驿路梨花我和老余修葺瑶族老人照管哈尼小姑娘照管 梨花姑娘照料解放军叔叔建造小屋(主人)(悬念迭起)-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处处传)教学反思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对驿路梨花 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后,我在如何扣住文本,设计课堂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且就如何提高学生学 习语文的
9、兴趣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一、所设问题要激 发兴趣,这篇文章是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 是要表现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 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从这 个认识出发,在教学中我设计了 学生自读一提问一精读 一一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型进行教学。二、所设 问题要由浅入深。如果学生在刚刚弄清课文是怎样描写 小茅屋”这个问题时,就提问本文为何以驿路梨花 为题,有何好处,学生就会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教学 中我这样提出了几个问题:1 .小屋的主人是谁?2 .文章为何用驿路梨花为题?这样问题就有了坡度, 学生不至于茫然无措。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5
10、【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 元课文都是叙事性的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李祥森的台 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 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 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 重感情色彩。考虑到学情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结合第三 单元写作要求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把人物的细 节描写和对父亲的形象分析两条主线相结合进行备课,力 求让学生了解父辈的艰辛和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理 解、热爰自己的父亲。【学情分析】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 有所理解。但目前的学情是留守儿童滞留农村和农村
11、荒的 问题使得农村儿童不理解父辈的艰难困苦,加之叛逆期的 到来使得他们对父辈充满不理解甚至是怨恨。于是我没有 对文章中的故事内容和情节脉络做深入的解析,浅尝辄 止,而力求在品读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效果的前提下,分析 父亲的人物形象,突出父亲的责任感和艰辛,以此对学生 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1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词句含义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3 .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热爰、尊重父亲 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体会作者热爰、尊重父亲的感情,并学会 理解,热爰自己的父亲【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初步使用细节描写【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设置课堂随笔练习:描述你的父亲,并找
12、一两个学生 起立,现场朗读。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刚才听过大家对于 父亲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每一位父亲的外貌、体 型、职业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份责任心,一份对家 庭,对子女的责任,为了让家人享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为 了让你们能享有现在的教育资源,父辈们辛苦工作,努力 赚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台阶,虽然名字叫台 阶可讲的也是一位父亲的事情,下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二、速读训练:(一)介绍速读口诀,幻灯出示1、老师板书解释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 声,忌回视。2、师生齐读,齐背。(二)公布速读比赛规则。1、比速度:读完举手示意,合上书本。记录自己所 用时间。阅读完后学习掌握幻
13、灯上投影的字词2、比效果:速读后分大组抢答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 相关问题。(三)速读开始(四)抢答开始:L整个故事由好几个小故事构成,这些小故事是由 一个什么问题串联在一起?2、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文中涉及 到哪些人物?3、这些人物各自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翻到第11课,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 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展示学习目标:L识记重点字词,理解词句含义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3 .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热爰、尊重父亲 的感情。二 .检查预习教师:首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打开导学案, 将学案上的作者简介及生难字词、成语的相关空格填上, 并找一到两名同
14、学说说自己的答案。作者相关:李森祥;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小说文体:三要素:;其中是小 说的核心;一是小说的背景;一是小说的骨架生难字词凹()困()珞()涎()水揩()嘎()筹()划黏()撬 ()尴()尬()过瘾()口忽()嗒熬()住憋()住门槛()成语积累微不足道:大庭广众:三 .感知课文教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结合你 的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本篇文章台阶 有什么特殊含义?本文的故事情节怎样发展的,是否能将 这篇文章划分一下文章结构?把答案填在导学案的相应位 置。教师板书:1 .(1-9)2 .造台阶的准备3 .(17-24)4 .造好了高台阶之后父亲老了学生浏览课
15、文之后,和教师一起填黑板上的空文章的脉络:1 .为什么要造台阶Q9)2 .造台阶的准备(10-16)3 .开始建造新屋和台阶(1724)4 .造好了高台阶之后父亲老了 (25-32)四.品味细节教师:现在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情节脉络,也从中 发现了文章前后数十年的岁月流逝,新屋造好了、台阶变 高了、父亲也老了,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了一辈子的父亲 建造了一栋台阶高高的新屋,扬眉吐气了一把。可是在他 新屋建成的那一天却及其不适应大家的目光,很尴尬,请 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这段对父亲的描写(21自然段父亲的双手露出尴尬的笑)这一段描写及其传神,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父亲内心激 动喜悦,却不适应大家的目光,手足无
16、措的神态,这种有 目的性的细化描写的方法,就是细节描写,请大家看白板(白板展示细节描写定义及相关知识)现在相信大家对细节描写有了些模糊的印象,现在我 们从这篇课文中找几段细节描写,一起分析一下,这篇文 章从内容脉络上可以划分四个部分,现在以排为单位,每排重点细读一个部分,找出你所负责的部分里的细节描写,并前后桌互相讨论,说一说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1 .第4自然段我对台阶的一系列举动2 .第5自然段对于父亲脚的描写第二部分1 .第13自然段摇摆的树枝,父亲的目光2 .第15自然段磨穿的鞋堆的超过台阶第三部分1 .第19自然段父亲的头发沾满露珠2第20自然段父亲双手的描写手足无措3第2
17、4自然段父亲对台阶的一系列举动第四部分2 .第26自然段父亲在台阶上磕烟枪3 .第27自然段父亲坐台阶的描写(同学来找描写,能找那个说那个,不必找全)归纳细节描写,从中总结父亲的形象1 .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 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 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2 .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兴业, 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的身上还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 谦卑。五.课堂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出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 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 子,恰是撑托事
18、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层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 和喜悦,感谢父亲!六作业描写你的父亲或母亲,最少采用三次本课所学的细节 描写,总字数500字左右。【板书】台阶李森祥1 .为什么要造台阶(1-9)2 .造台阶的准备(10-16)3 .开始建造新屋和台阶(1724)4 .造好了高台阶之后父亲老了 (25-32)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教学重点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识记字词:凹(a。)困(dang)门槛(
19、kan)涎(xioan)水揩(kai)嘎(ga)筹(chou)划黏(nian)尴尬(gan ga)撬(qiao)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大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下面我 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台阶,台阶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板书课题。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复述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 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 感情。复述之
20、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思考题: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 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提小: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 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 有局)台阶的新屋。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 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 是无
21、法形容。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 老了,身体也垮了。研读与赏析教师导学: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 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 造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 读一读,议一议。思考题: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占? / 4、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文中先后 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你能指出来吗?5、如果按小茅屋的来历为顺序来写,事件先后顺序 该怎样安排6、课文写作顺序的好处7、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8、你从小茅屋的故事中联想到了什么?9、请为驿路梨花处处开对
22、出下联,点出文章中 心(五)小结,计分,再次温习口诀三、课文细读1、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找找看,文中关于梨 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分别起着什么作用?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 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 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 理?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 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 细?提小: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
23、1、2、5、12、14、 20、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 合乎情理。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 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 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5题,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拓展延伸思考题: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故事情节的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 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
24、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 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 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 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 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IW;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教师小结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 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 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 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
25、重点是农村, 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 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业写成研讨与练习调查附近农村的经济现状。从农民家庭收入的角度,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看有了哪些发展。写一份500字的调查报告。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L欣赏课文,体会小桃树的形象所寄托的感情理想 并从文本中感悟生活。2、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 写作方法。重点难点体会作品情感,感悟生活内涵。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相遇L课前欣赏音乐2、许多花草树木中,哪一种你最喜爰?哪一种牵动过 你的忧愁与欢乐?3、引出课题一棵小桃树二、淘金L自由朗读一
26、棵小桃树,从文中划出描写这棵 小桃树的文字,体会作者笔下的小桃树有着怎样的外形特 征?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理由是什么?3、小结:是啊,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去看 作者对小桃树外形的描写,原来那是作者是用描写小桃树 外形的瘦弱来突出它生命力的顽强。这是一个让我们为之 感动,为之震撼的生命。作者同样被他感动着。更从小桃 树身上汲取了力量,有了生活的信心。4、从文中找句子探讨:作者与小桃树有哪些关联?作 者受到什么挫折?5、请学生用这一棵小桃树,让我明白了小结 感悟。三、创造学以致用:具体描绘记叙所写物的经历,并在记叙描 写中抒发自己对所写物的感情(喜爰、厌恶、怜惜)四、享受推荐与本文类似作品
27、:丑石文竹。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课文并从中找相关语句体会把握。学生把握反衬手法。学生讨论,明确:小桃树是我的化身。学生明确主题,畅谈感悟。学生课后练笔。板书设计:托物寓意小桃树我化身饱受冷落、经受 风雨生活受挫依然坚强重拾信心与希望教后反思:这堂课以探讨文本主题为要旨,通过课堂预设的:这 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共同阅读文 本,从文字的描述中把握文本的内涵,从文字的描述中感 受作者思想情感的流淌,并由此及彼从作者的文字中体验 人生、感悟人生。从课堂伊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自己 与花草树木的情感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学生较容易接受, 探讨文本时也能切中要旨,及至感悟时学生的体悟更是水 到渠
28、成。然而课堂中对于反衬与对比”手法的理解 太过于执着,以致于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沌,还需斟酌。 因为本身这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分割,若要细细区分,对 于学生而言有难度。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8一、教学设想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 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 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 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 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 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 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
29、,第一层面的解读 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 与善。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 爰弱者。(二)教学侧重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 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三)课堂预设1、新课导入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2、研读老王之苦Q)随机朗读Q4)自然段;(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 身体一一残疾 生活一一塌败小屋 再追问老王精神之 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22
30、)自然段;(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 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 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 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 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爰够了没有?(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爰。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 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 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
31、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 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 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为何愧 作?),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爰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 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 爰。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 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设计说明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 讨论,肯定学生的爰心。6、课后作业四、拓展思考:总有一天,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 人也老了;我与老余也没机会回来了。岁月流转,时代变迁, 小茅屋会变成怎样呢?五、结束语:梨花不只是自
32、然界的梨花,茅屋也不仅 是茅屋。它可能是你在街头的一次热情指路,也可能是你 乘公交车时给陌生人及时递上的一元硬币,更可能是你的 一次倾情捐助不管岁月怎样流转,时代怎样变迁,雷 锋精神不会老,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曾远去。让我们都化成 那清香四溢的一瓣梨花,装点自己精神上的小茅屋。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2【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2 .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3 .弘扬传承雷锋精神。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 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
33、材料方面的特色。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 的写法。(二)教学侧重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 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三)课堂预设1、回顾上节所学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2、讨论语言特点(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朴素3、讨论组材特点Q)举例说明叙事特点;(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平淡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 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 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 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
34、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 来的文学。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6、选择作业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附板书: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1、老王以一善一良一对一待一善一良杨 绛善:善良朴实语言简洁朴素2、杨绛作品真实震撼叙事琐碎平淡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9一、指导思想: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 识,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5、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 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二、教学要求:1、让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 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并由此体会 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 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2、按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 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 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 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 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
36、中富于 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5、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 等古代散文的特点,增强对古代生活的感性认识。朗读、 背诵古诗文,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6、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 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三、教学目标:1、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爰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 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 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 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养成学习语文的良 好习惯。领
37、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 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 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 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 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 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 常用字典词典。4、人文素质目标: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 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 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四、教学难点:L古代的作品毕竟距今有些距离,学生不能完全理 解古代作品的文字表达。2、学生文学水平有限,对有些文章的理解有一点的 难度。3、没
38、有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理解作者的情 感思想有些许困难。4、学生阅读量少,文学常识薄弱,写作水平有待提 局)。五、教学重点:1、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好预习,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 识要及时补充。2、好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引用诵读,感受它的 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中。3、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须真正深入体会作者的感 情爱憎,感受作品的艺术感。4、学习古文讲解详细,注重字词解析,打好学生学 习古文的能力。六、教学方法:1、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认真抓 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2、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3、
39、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 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 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4、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 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5、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 发教学资源。七、教材分析: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 练。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 探究能力。第一单元:状物类记叙文单元;第二单元:传 记单元;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第四单元:现代诗单元; 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第 七单元:古诗文传记单元。八.
40、所需课时:80课时九.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共13课时(第一三(第一三E1!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考2课时)第二单元:共12课时(第七、八、十课各1课时,第九、十一各2课时, 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三单元:共15课时(第十二至十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第四单元:共15课时(第十七至二十一课各2课时, 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第五单元:共12课时(第23、24课课各2课时,第22、25、26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六单元:共13课时(第26、28、29课2课时, 第27、30、31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 课时
41、,综合性学习1课时)十、教学总结:希望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 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 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能够扩宽学 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打好学习古文的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 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 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课上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一学期的语文学习, 学生接触的作者,文章多了,学生语文基础得到提高,具 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篇10教学目标:1 .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
42、儿情、英雄气,了解 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2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爰国精神和对和平生 活的向往。3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 的爰国主义精神。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 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 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4 、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 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
43、民 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1 .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 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2 .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3 .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作者设置了一个又一 个的悬念和误会,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说说这些悬念、误 会及它们的妙处。4 .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 .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 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6 .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驿路梨花领略到边疆少数民族 淳朴的民风和他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我们的核心价值 观中也提到
44、文明、和谐、友善”,我们的自愿服务理念 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现在,你对公 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谈谈。乐府诗” 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 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 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 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二.整体感知1 .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 音。2 .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 述故事情节。3、要求以木兰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 线上限填四个字。(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
45、赴战场、征战沙场、还 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三.赏析人物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 文读到木兰是一个的人句式来说。板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 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 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3 .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 玉、红娘子、花木兰),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 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四、拓展延伸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爰, 对国家的爰呢?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附板书:木兰诗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L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 步理解木兰形象。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教学过程:一、导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