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控高三语文试卷(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5 分)1.按要求填空。(5 分)(1)_,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_)(2)出师未捷身先死,_。(杜甫蜀相)(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2.按要求选择。(5 分)2.按要求选择。(5 分)(1)下列红楼梦中片段,不能印证乡土中国中相关概念的一项是()。(3分)A.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
2、。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红楼梦第四回)差序格局B.刘姥姥道:“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红楼梦第六回)从欲望到需要C.秦氏道:“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红楼梦第十三回)乡土本色D.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贾母笑道:“凤丫
3、头,不许恼了,再恼我就恼了。”(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无讼(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 分)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_,_。_。_,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鲁迅俄文译本序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因为,已经说过,我们究竟还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足A.B.C.D.第二部分 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
4、成第 37 题。(16 分)文学作品的物性存在是词语。然而,词语却是观念的符号。我们可不可以说词语也是一种声音的存在呢?自然,词语总可以被朗诵,若朗诵得合拍中节,抑扬顿挫,富于韵律,那会很好听。若非常好听,会差不多成为音乐,但那是歌唱了,不属于文学,文学作品不是如此接受的。文学总是一组观念的符号,而不是一组悦耳的声音。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真实的文学经验,在这种独特的语言经验中,我们确实就在一个感性的世界里。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在于我们当如何解释这种语言经验。解释的困难来自我们通常具有的对语言之本性的误解。我们会以为语言的词和句总是表达着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人类用语言的词语来指称外部对象或由
5、外部对象引起的观念,这种指称本身,作为符号,总是超感性的。这个想法表明,我们实际总是采取了逻辑理性的立场来思考语言的本质。初民形成语言,并非仅仅为了用词语赋予外部对象以一个符号。语言在其起源上讲,乃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性交往。交往的内容并不是关于外部事物所形成的共同的概念,而是交往者共同进入其中的那个“生存场”。生存就是与外物打交道。外物并非首先作为我们的认识对象而进入语言,而是作为与我们的存在休戚相关的东西而进入语言。在词语中凝聚了我们对存在的领会。“树”“河流”“田野”“羚羊”“风”“雷”等词语,所表示的并不是关于自然物之概念,而是这些自然物与我们的生存的一种关联,表示着它们在我们的生存中的意
6、义。它们是一种感性的存在与力量,我们人类对这些自然物有一种真切的生存感受,在这种感受中凝聚着我们的情感、愿望、体验。海德格尔从中指认了人类所用词语之“原始的命名力量”。词语之意义是在人的“生存场”中形成起来的,就像今天的孩童在彼此交往中仍然会做的那样,他们总会创设一些成年人不明其义的词语来表达存在于他们共同的生存场中的那些对于事物的神秘体验。然而,成人世界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形而上学化”了,语词在成人的用法中已与确定的概念体系建立了稳固的对应关系。因此,孩童在长大之后便顺从成人世界的原则而“准确地”使用词语,把他们在孩提时代的语言创造遗忘了。作为“物性存在”的词语,即是能显示其原始的命名力量的词
7、语,它们在语言日常的和逻辑的用法当中必定被掩蔽,而只在语言的艺术用法中才得以保存和展示。所谓“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用法。唯在文学中,词语才真正地作为词语而得到保存,并显示其感性的力量。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文学家的写作并未“消耗词语”,而是“保持词语”。这是见地深刻的。我们日常使用词语是为了传达信息或观念,一旦达成此任务,词语就消失了,它们只是充当了传达载体的角色。意既已达,言即被弃。然而,文学阅读却始终让读者停留在词语本身之中。在文学经验中,我们不可能对词语采取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态度。我们不能想象当我们读杜甫的一首诗时,会在得其意之后便把词语本身遗忘了。事实上,只要我们确实在欣赏着这首诗,那
8、么我们就始终驻留在它的词语之中,我们感受着它的每一个词语的感性魅力。在文学创作中,我们运用语言的目的,原就不是为了传达观点和见解,而是为了让某种生存场、某种生存体验成为在读者的想象世界中能够被建构起来的意境。这一切是作诗者所不能不知道的第一原理,除非一个作诗者只是把散文式的句子分行排列,并且合辙押韵,让它具有“诗作”的模样。在文学中,词语作为观念符号,是通向感性形象的桥梁,并且在感性形象已被通达、已经形成之时,这个桥梁却并没有被拆除。桥梁还在,亦即词语的观念性还在。不过,这时候,词语的观念性与它们的感性意趣这两个方面已经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这从哲学上说,就是观念通过形象而被带进了感性世界。“
9、文学形象”之所以是“文学的”,就在于它们都是已被观念所渗透了的感性形象,感性要素与观念交织在一起,所以,文学形象是高度“精神化”的形象,这就是文学的感知特性。(节选自王德峰艺术哲学)3.第段中的“过河拆桥”具体是指_。(3 分)4.将以下这段文字加入文中,正确的位置在()。(2 分)然而,我们如何能把观念的符号也看作作品的物性存在呢?我们一旦进入文学,不是进入了一个抽象观念的世界吗?在这个世界里,哪里会有本质上是感性存在的作品呢?A.两段之间B.两段之间C.两段之间D.两段之间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2 分)A.语言的词和句的本性首先不是表达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的。B
10、.在人与人的感性交往中形成的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语凝聚了我们对存在的领会。C.词语的意义是在自然物与我们的生存关联中形成起来的。D.我们总是将外物作为认识的对象,所以采取了逻辑理性的立场来思考语言的本质。6.第第段,两处画线句都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说法,简析其不同的作用。(4 分)7.小明正绞尽脑汁地在完成创作新诗的作业,突然看到弟弟轻轻松松写的下面一行字,惊喜万分,觉得这就是打动人心的诗句,但一时也说不出它好在哪里。请你运用本文作者的观点,和小明交流你的感受和理解。(5 分)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师者楷模于漪2019 年 9 月 2
11、9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气氛热烈庄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在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致敬乐曲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给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佩戴上金色的“人民教育家”奖章。这是共和国首次颁发“人民教育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获此殊荣。她的教育事迹和贡献必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她教育生命的原动力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她教育生命的原动力于漪从教 68 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共和国的人民教育家,最重要的动力何在?高度自觉的使命与信仰!自打从教那天
12、起,于漪就有明确的使命追求。母校江苏省镇江中学的校训“一切为民族”伴随她终身。“求学为什么?从愚昧走向文明,就要立志为解救苦难的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当年老师激昂的话语引导着于漪的人生追求。“一切为民族这五个大字,掷地铿锵,镌刻在我心中,成为我铸造师魂的基因。”她念兹在兹的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过去,正是我们民族的奋斗精神与无数先贤的奉献牺牲,才有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新中国;今天,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依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与付出。作为中华儿女,我深感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她说,“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我一个肩膀挑着学
13、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崇高的信仰,推动着于漪一步一步攀登上教育的“珠穆朗玛”。生活是信仰的重要源泉。生于 1929 年的于漪,早年饱受艰辛。“国家被侵略,遭灾难,普通老百姓家同样遭殃、受罪,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得烟消云散。社会现实的教育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爱党爱国,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早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基因。炮火连天中,于漪辗转求学: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一年后因学校调整,再考入省立淮安中学;读了一个学期,淮安中学搬迁,又考入刚刚复校的镇江中学。初中教国文的黄老师,每堂课都全
14、身心投入,走进教材与文中的人同悲同喜,身历其境,自己感动,然后再向学生放射文字波、情感波。他的课堂深深感动了于漪。高中数学毛老师,不但教给了于漪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且教会了她严谨的做人道理。一次数学期中考,同桌的女同学要于漪帮帮忙,免得再不及格。同学之间讲义气,考试时于漪把一道题的解法写在纸条上递给她时,被毛老师发现了,他一把抓走了纸条。试卷发下来,她俩都是零分。“谁知毛老师还不罢休,把我找去说了一顿。有几句至今我还记得:你这是帮助同学吗?歪门邪道。她有困难,不懂,你可以跟她一起学,讲给她听,还可来问我。用这种投机取巧,不诚实的方法,不是帮她,是害她。你好好想想。离开办公室时,他又加了一句:学习
15、和做人一样,老老实实,懂吗?”这件事于漪刻骨铭心,“从此,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是否老老实实?是否想投机取巧?”上了复旦大学,于漪碰到了许多“大先生”。一年级国文老师是方令孺教授,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引导我们超越阅读的具体文章,认识世事,了解人情,视野一下子拓宽了”。教世界教育史的曹孚教授,上课时“手无片纸,口若悬河,各个国家教育的发生、发展、特点、利弊,讲得具体生动,有理有据,似乎他在那些国家办过教育一般”。没有对民族文化的血肉亲情,就难有“为中华民族而教”的高度自觉的教育信仰没有对民族文化的血肉亲情,就难有“为中华民族而教”的高度自觉的教育信仰于漪说,“对自己的母语不热爱,很难有
16、浓烈的民族情、爱国情”,“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求学的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应该有一种血肉亲情”。是的,人生使命、教育信仰,也必须建基于文化自觉之上。古典诗词是走进中国文化世界的重要途径。当年有一本别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于漪爱不释手。她说,通过读这本诗集,自己领略了家乡山山水水的非凡美丽,祖国大地山川的气象万千。但仅凭古典诗词,尤其是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读书,是难以系统性地把握中华文化精髓的。走进中华文化深处的那扇门在哪里?中国作家中,于漪最喜欢鲁迅。偶然间,她听说鲁迅为青年学生开过一张必读书单。她想办法了解到了这张书单,其中列了唐诗纪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 12种书。“这是一张很有见地、很
17、精到的书目单,教你读书要知门径,全局在胸,轻重得体,领会人物的精神风貌。这张书目单让我领会到读书与做人一样:要识大体、知先后,知人论世、知世论人。”于漪说,这 12 种书她“并未一一读”,常读一读的是世说新语,常翻一翻的是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这样对中国文学、中华文化就算入“门”了。但这还不够!要让文化与自己的身心打成一片,则“必须专心致志地研读几部大作家的著作,随着他们的人生足迹走一遍,才能真正领会他们的心路历程,领会他们生命的光辉”。为此,于漪先后通读了辛弃疾、杜甫和陶渊明三位大家的著作,“深深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为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她还读了许多思想哲学方面的书。不但读,她还提倡背一点
18、经典。“今天,我们要初步具备中华文化修养,粗知义理,从小应背哪些书呢?我想应该是构成中华文化不朽的原典。”她列了三本书:论语中庸老子。不但要读和背,而且要“力行”。她说,读经典要做到把自己的“思想活体”放进去,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这就超越了一般的文学欣赏、文化研究,而进入以文学文化滋养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境界。教育信仰由此而坚定,而纯粹!(节选自人民教育记者 余慧娟 赖配根 李帆 施久铭 任国平)8.分析第段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 分)9.第和第段都独句成段,请选择一处赏析它的表达效果。(3 分)10.本文写作对象是于漪,但文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叙写于漪的“老师们”,是否削弱了人物通讯
19、选材的典型性?请分析。(4 分)11.班级读书会拟将本文作为单元拓展篇目,你觉得补充在教材的“劳动光荣”单元合适,还是“抱负与使命”单元合适?请写一则推荐语,并在其中表述你的理由。(6 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3 题。(8 分)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桃花嫩,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12.根据诗歌的题目判断,本诗可以归类于()。(2 分)A.送别诗B.咏物诗C.酬和诗D.拜谒诗13.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并说明理由。(6 分)A.映、照B.愁、怨C.走、过D.入、归(1)我的选择是
20、()。(2)我的理由是_。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9 题。(18 分)与子俨等疏陶渊明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1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2,室无莱妇3,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義皇上人。意浅识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上海市 金山区 上学 第一次 质量 调研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