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docx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 案教学设计15篇)2022-12-12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精选15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 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 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 言。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2、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生自
2、由交流。二、精读理解。1、恐龙到底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找出答案。第一种(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凶猛异常(猎食性恐龙)和狗一般大小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生评价交流情况。(板书)有些恐龙两足奔跑 有些恐龙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有些身材小 有些温顺可爱身体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恐龙繁衍成一个庞大的恐龙家族,繁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合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 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 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 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
3、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 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 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 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 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 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 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 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 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
4、一历史进程。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 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 言。二、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 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3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 索求知的浓厚兴趣。三、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五、教学时间 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
5、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6、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 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篇5【内容提要】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一般形式简短,内 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知识性、科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它 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 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类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 有一定的比例。如何上出科普类文章的“语文味”,把此类课文上得 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我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作了点尝
7、试, 现与同仁共商榷。【教学片断】师板书: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 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点睛”之笔。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话,读后会有什么问题吗?生1:我想问,为什么说辽西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是“点睛”之笔呢?师:问得好。就有同学举手发言,可能是想回答这个问题吧。不 过同学们不要急,我们先小组讨论:“点睛”之笔是指什么?为什么 说这是“点睛”之笔呢?现在开始。(小组讨论)师:好,请将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吧!生2: “点睛”出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上学期我们学的,画 龙点睛是比喻在创作到了最重要的地方时,加上关键的一笔就会更加 生动、传神。生3:根
8、据上下文,我理解“点睛”之笔就是指最重要、最关键 的内容。师:好,请接着发言。生4: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历时一百多年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是将这一成果比喻为“画卷”,而保存有羽 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一一这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点睛之笔二生5: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 说。“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但相关的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二所以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 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全世界研究者们认为这给研究工作提供 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研究的进程,所以认为是“点睛”之笔。师:文中之所以说辽西化石是“点睛之笔”,是因
9、为科学家提出 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而来的假说,而在这之前又没 有强有力的证明。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刚才同学提到的“一些与鸟 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什么?生6: “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师:非常好,那么“应该”又表示什么?生7: “应该”表示一种推测,意思是在没有找到证据证明之前, 不能完全确定。师:是的,科普类的文章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语句表达得准确,象这样的语句同学们还发现吗?生8:我,在第一自然段,“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在这里“漫长的演化”表达很准确,我预 习时查了资料,中生代距今约2. 5
10、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漫长的 演化”是指恐龙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演变成鸟的,而不是突然变 成的。生9:我要纠正刚才同学的发言,他不能说“恐龙经过了很长很 长时间,才演变成鸟的“,应该说是“恐龙的一支“,课文只是说了恐 龙的某一个分支演变成鸟的,而不是全部的恐龙。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就让我们在朗读中慢慢体会。(生读)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说呢?生10: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与鸟类骨骼 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生11:还有,是科学家们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 提出了这一假说的。生12: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但我要补充一点,就是我 们也
11、可抓住“点睛之笔”,学老师用“之所以”来说:之所以说辽西 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是因为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很可能就 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说;之所以提出这一假说,是因为科学家 们在研究恐龙与鸟类的化石后,发现它们的骨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师:好啊,表扬!我们抓住“点睛之笔”,围绕“假说”,一步一 步地往前理清课文的线索,知道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那么同 学们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又有什么问题呢?生13:老师,我不明白“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这是什 么问句?有什么作用?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生14:这是设问句,先问后答,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生15:哦,我明白了,老师抓住“点睛之笔”,是为
12、了理清我们 的阅读思路,跟着课文的这个设问句,很自然地想到恐龙变成鸟类的 演化过程,去再现这个过程。师: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设问,穿越时空隧道,去远古的中生代, 看看恐龙变成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吧。【评析】飞向蓝天的恐龙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 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而辽西首次发现的保 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科学家们推想的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 蓝天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研读课文,我认识到: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 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又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事物的 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 学、探
13、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从二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科普类文章的 特点,理清课文的线索。教学时,在学习完生字词后,我直接从课文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点睛之笔”导入,来了个 “反弹琵琶”,从中间向前一步一步反推,理清阅读思路,让学生了 解课文是如何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的。之后, 又引出全文重点内容一一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懂得: 正是这个重大的发现,使得科学家们可以把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蓝 天的演化过程再现出来;二是上出科普类文章的“语文味”。在学生 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紧紧围绕
14、着“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个阅 读话题,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领悟科 普类文章准确的语言;让他们各抒己见,领悟科普类文章的特点,体 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模仿科学家,也去推想“恐龙变成鸟类 的演化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兴趣比较高,效果也不错, 都说学得有滋有味。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已然尽在其中。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篇6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影像等)。2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1 .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
15、流。(出示课件:恐龙和鸟儿的图片)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 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 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 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 言说说课文大意。1 .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 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2)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
16、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认读词语。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 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辨析字形。巩-恐、会-绘、顿-吨等。猜测词语。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 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目的性。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
17、哪些 内容?2 .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 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3 .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 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 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设计意图: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学习作 铺垫。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导入,了解学习情况1
18、.认读生字词。凶猛、笨重、描绘、敏捷、崭新、顿时、轻盈、欣喜若狂.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设计意图:巩固复习,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二、阅读重点段落,领悟文章写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理解课文第二段。1 . 了解演化过程。(1)自主阅读,想一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2)小组研讨: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 (如下表)繁衍情况时间特点第一代恐龙和狗一样大小,像鸵鸟数千万年后两足奔跑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许许多多年后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介绍这样一个庞大家 族的。(3)学习汇报:在恐龙大家族
19、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找出课文中的 句子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示学生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 到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出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学习作者清楚有序的表达。小结: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 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 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 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 蓝天。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需求,顺应学生阅读心理,引导学生直奔 学习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合作填
20、表、个性表达等形式理 解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特点,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2 .感悟语言特点。(1)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过渡段:这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循着 读者的阅读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读者视线引向中生代,再现 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去掉句子中的横线部分,比较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出示课 件)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 儿。”“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 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
21、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 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还不能确定。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3)感情朗读生动的句子,感悟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 执着的工作作风。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比较朗读等形式感悟语 言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学习锤炼 语言。三、学习其他段落,把握全文内容.第1、2自然段。(1)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谁?去掉“似乎” 行吗?找出介绍恐龙
22、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读一读。(2)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3)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件出示)“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 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 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 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 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设计
23、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习思考,发 现问题。1 .第5自然段。(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 程。)(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 的理解。(“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 续探索、搜集证据。)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浓 厚兴趣。四、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1 .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2 .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总结:科学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飞向蓝天的恐龙 蓝天 恐龙 第二 课时 公开 获奖 教案 教学 设计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