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核电温排水热影响如何减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滨海地区核电温排水热影响如何减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地区核电温排水热影响如何减缓.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滨海地区核电温排水热影响如何减缓减缓核电温排水热影响是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结合核电发展形势及海洋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展某核电排水工程改造优化研究,充分利用海域地形、潮 流特点及明渠结构特征等,提出减缓温排水热影响的排水明渠优化原则及改造方 案。研究结果表明:与现状排水明渠相比,推荐排水方案的高温升影响区域不贴 近滨海岸线,且影响面积减小了约64.1%,低温升区域分布满足生态环境要求, 为生态友好型核电排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引用本文:高宁,韩瑞,赵懿琼,等.基于减缓温排水热影响的滨海核电排水明 渠改造优化研究口.给水排水,2022, 48 (10) : 109-115.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
2、电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基于对 核电建造运行成本、冷却效率等因素的考虑,我国已建、在建的核电厂均布局于 滨海地区,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核电厂从临近海域取水,向核电机组供应冷 却用水,冷却水经凝汽器发生热交换后,将等量的超温水体排入环境海域,即温 排水。核电运行期间,温排水源源不断地排入近海。每台百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核电机组 日均排热量约o 2021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约为5464.7 万kW,由此估算,核电排入近海水体的年排热量(按机组年运行7 000 h计算) 约1.94xl0153.47xl015kJ。“十四五规划提出,截止到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 装机容量需达7 00
3、0万kW,滨海核电排热量将持续增加,加重了临近海域的环 境压力。如何减缓核电温排水的热影响已成为我国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 学问题,也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核电评审、监管的关注重点。近年来,温排水问题的关注点已从工程角度,即关注温排水对核电取水温升的影 响转向了生态环境角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温排水的稀释扩散特 性、排水方式的选择、排水工程的布置原则、排放口型式与结构的设计、余热综 合利用及减缓温排水影响的辅助工程措施等,研究目标旨在尽量将温排水的热影 响区域限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以减小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上述研究为新建电厂的取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了较强的指导意义,
4、但对已经运行的 电厂,如何在已有排水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优化,使得排水热影响满足国家日 益严苛的环境保护与核电监管要求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核电发展的新形势及海洋生态保护的新要求,基于我国某在运滨海核电厂排 放现状,开展排水明渠工程改造优化研究,对温排水在受纳海域中的稀释扩散特 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排水海域岸线、地形、潮流环境特点 及明渠结构特征等,提出减缓温排水热影响的排水明渠改造优化原则及推荐方 案,为在运核电厂现有排水工程的改造提供思路,对缓减温排水热污染、制定生 态友好型核电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具有重要意义。01数据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概况某核电厂位于山东半岛某椅角状
5、半岛上,半岛西侧沿岸为大面积水深低于1 m的 沙质浅滩,东侧为琵琶口湾,湾底水深较浅;半岛南侧海域逐渐加深,10、20 m 等深线离岸距离分别约为2.5、15 km。核电厂附近潮汐观测站的统计结果表明,海域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浅海潮流类型。 2019-2020年研究区域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海流以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为主, 夏季各测站最大流速范围为1146 cm/So厂址气象站2016-2020年气象要素特征 值统计结果表明,厂址附近年平均气温为13.5 C,平均风速3.7m/s,年平均相 对湿度76%,夏季水温为27.1 C。核电厂所在半岛附近海域是小黄鱼、带鱼、蓝点马蚊等多种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
6、场,生物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污染、过渡捕捞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致使该区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生物群落及资源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大型经济优 势种被个体小、营养层次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逐步替代,如2016-2018年渔业调 查表明,该核电附近海域鳏和黄簸螺均为全年优势种,优势种更替较快。与核电 厂相临的环境敏感目标主要包括乳山湾限制区、大乳山红石崖禁止区、乳山口限 制区这三个生态红线区及某临港工业与城镇建设区这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1.2 取排水工程现状概述该核电厂采用海水直流供水系统,以厂址附近海域作为机组运行的冷却水源。厂 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4台机组的夏季冷却水总量为268 m3/s
7、,温升为8.1 电厂采用4台机组共用取排水明渠,取水明渠位于厂区东南侧,取水口位于-8.0 m 等深线处,排水明渠位于厂区西侧,排水口位于-3.0 m等深线处,排水明渠的北 堤距岸线相对较近,最短距离约800 mo13数据来源研究采用的地形数据为厂区附近实测水下地形及海图;水文数据为2019年的实 测资料,水文监测期间共布设12个潮流观测站及2个潮位观测站。1.4 数学模型建立与验证采用Delft3D-Flow模型open source版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不同排水方案下温 排水输运分布模拟。结合研究区域潮流特征及温排水扩散趋势,确定模拟范围为 顺岸方向长约140 km,离岸方向宽约70 km
8、的区域,计算域面积约9800 km?。 模型采用贴体曲面四边形网格,最小网格尺寸约为20 m。模型参数设置:模型底部糙率与海床底质、水深分布有关,取值范围为 ;水平热扩散系数取值范围为0.l110m2/s,扩散系数分布总体表现 为从近岸浅滩到离岸深水逐渐增大、从排口近区向远区逐渐增大的分布特点;水 平粘性系数背景值为l.0m2/s;水面综合散热系数根据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 模拟技术规程推荐公式计算,夏季为45W/ (m2.C)。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流场进行了验证,部分潮位及流速、流向验证结果如图4 所示。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与原型潮位过程及定点流速、流向符合较好,模型的 整体流场分布特征与原型基本
9、一致。02排水明渠改造优化思路2.1 排水明渠改造优化目标为减缓核电机组运行造成的环境影响,减小温排水混合区范围(4及以上温升 影响范围),降低高温升区对滨海岸线的影响,提出了排水方案的改造优化目标: 优化后方案较排水现状的4温升影响范围应有明显减小;4温升影响分布不 贴岸(即高温升分布不贴近岸线附近生态物种较为丰富的区域);夏季温升 影响范围满足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及生态红线控制区的要求; 兼顾考虑温排水对核电取水的影响,保障核电安全、经济运行。2.2 排水明渠改造优化方案排水明渠改造优化的总体思路为充分利用排水海域潮流、地形特点及现有排水明 渠结构特征,采用排水导流堤单边堤或
10、双堤延伸方式将温排水送至离岸更远、水 深流强的环境海区,以期提高温排水初始稀释扩散能力、促进高温升区远离岸线。 排水改造方案的优化要素主要包括:明渠延伸类型、延伸角度、长度。(1)明渠延伸类型:明渠延伸类型可分为单边堤延伸和双堤延伸。(2)明渠导堤延伸方向:主要原则是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在较短距离内将排水 口送至潮流主流区。为此,拟将延伸导堤沿海域潮流流向的法线方向(西南向, SW)及地形等深线梯度方向(西南南方向,SSW)作为主要延伸方向。(3)导堤延伸长度:在明渠延伸方向确定的基础上,结合排水明渠出流附近局 部海域流场特征进一步优化导流堤延伸长度。基于上述3个优化要素,设置6种方案。03排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海 地区 核电 排水 影响 如何 减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