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功能完善和附属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功能完善和附属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功能完善和附属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功能完善和附属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表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 边坡 及其 影响 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 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 局度0岩质边坡勘探点范围均大 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 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 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 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 围。外倾结构面为岩土界面,勘 察范围为岩土界面后缘满足勘察 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 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L
2、5倍边坡高度。均大于坡顶外线20m满足勘察 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 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 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 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场地北东侧环境边坡,上部 为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边 坡,下部为岩质切坡满足勘察 范围基坑 边坡 及其 影响 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 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车库基坑岩质边坡大于基 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 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 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车库基坑土质边坡大于基 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 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
3、,勘察范围线到 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 的2倍。无满足勘察 范围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布孔满足勘察范围要求。勘察等级划分根据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位于斜边坡上,依地势而建,逐步开挖。边 坡上部回填土较厚,下部填土稍薄。边坡边坡坡角一般为1930。,地形地 貌较复杂;岩层倾角4,属于简单;岩体较完整,属于简单;岩土特征种 类较多,人工填土最大厚度9.80m,属于中等复杂;场地地下水、地表水受 雨水影响较大,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为中等;场地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 人工填土边坡最大高度32m (位于建筑红线外),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复杂;无相邻建筑物。经以上各条判定,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
4、复杂。 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见表142-1。表L4.2-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场地描述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地形坡度19-302岩层倾角(。)4V3岩土特征填土、粉质粘土、砂岩、 泥岩4岩体完整程度中风化基岩较完整75土层厚度(m)最大13.40m6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 响程度中等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红线外临近滑坡侧缘, 已治理q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程 度填土边坡最大高度 32m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综合确定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5勘察工作完成
5、情况根据拟建场地,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沿柱列线兼顾建筑物轮廓,基 坑,拟开挖的环境边坡,现状可能滑动的边坡,共布置勘探钻孔57个,其 中控制性兼取样钻孔24个,一般性钻孔33个,钻孔及勘探线间距一般控 制在1030m之间,孔深1045mo1)钻探:本次勘察外业施工,于2022年8月2日组织150型钻机4台 进场施工,2022年8月10日结束野外工作,历时8天。全孔取芯钻进,土 层采用回转跟管钻进。本次勘察共完成钻孔57个,总进尺1471.3m。2)测量:本次勘察测量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收集、复核,钻孔的测放及 复测,1: 200工程地质剖面的测量。3)水文测试:钻孔终孔后,对每个钻孔均进行简易水文
6、观测。4)取样试验:本次勘察共布置取样钻孔24个,采集I级原状土样6 件、扰动样2件,孔内取水样2件,采取中等风化岩样砂岩12组、泥岩12组、粉砂岩7组做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完成实际工作量详见表1.5-1。表1.5-1工作量统计表工作内容工作量单位外业工作工程 测量勘探点放孔57个实测剖面线(1: 200)2.5/17Km/条工程地质调查测绘(1: 500)0.034Km2工程地质勘察钻探1471.3/57m/孔水位观测57孔动力触探2.8/3m/孔取样土样8件岩样31组水样2组内业工作室内 试验土样土常规6件土腐蚀2组岩样抗压16组抗剪15组物性10组水样简分析2组室内 报告编制勘察报告(文字
7、)1份钻孔平面布置图1张图例1份剖面图(1: 200)17条利用初勘剖面图(1: 200)20条柱状图(1: 200)57张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6.1 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作平面布置图使用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测量坐标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本等高距为0.50m, 依据委托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放孔及剖面测量,钻孔定位及剖面测量均采 用RTK实测,测量精度满足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测量工作于2022年7月29日进行放孔 及剖面测量,野外施工期间进行钻孔复测,报告中所有坐标高程均采用复 测
8、成果。其成果详见“测量说明及测量成果表工程地质测绘主要针对拟建场地及附近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第四系土层情 况及分布范围、基岩露头、岩层产状、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及发育程度和不 良地质现象等。并将界线勾绘于总图上,同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 工程地质测绘面积约0.034km2。1.6.2 工程地质钻探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方案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未出现安全质量事 故。土层以(pllOmm合金钻头钻进,采用回转跟管钻进,填土采取率大于 65%,粘性土采取率9092%;基岩采用q91mm合金钻头施工,强风化基 岩采取率大于75%,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85%,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工程地质物探本次利
9、用初步勘察剪切波测试成果资料:由震源产生压缩波(又称P 波)和剪切波(又称S波),经过土层,由在孔中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根 据波传播的距离和走时计算出场地上的波速,进而评价场地土的工程性质。 测量间距为1.0米。声波测试:单发双收,源距0.5米,间距0.2米,通过两个接收器接收 声波在泥浆和地层中的传播时间差来判断岩性变化。1.6.5 试验及原位测试试验、测试:岩样采用(p91mm岩芯管采取中风化岩样31组(93块) 做物性、抗剪及抗压,采取土样8组做土常规及土腐蚀性。样品采集过程 中,对粉质粘土及易崩解的泥岩岩样采用封口胶及时封包,并装箱保存, 一般采取3天送一次样品。采样数量能控制整体场地
10、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 第10页共55页质,取样深度及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岩土室内测试由重庆市地质矿产 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负责完成。本次勘察进行了动力触探测试,测试方法及记录均满足相关规范技术 要求。1.6.6 水位观测每个钻孔终孔后观测水位,用提筒抽完孔内循环水,24小时后观测静 止水位,在场地野外施工结束时,对所有钻孔进行一次水位观测。1.6.7 野外见证在本次勘察过程,外业见证单位全程跟踪并见证勘察工作的进行,外 业见证符合有关规范及要求。见证单位为:重庆源瑞地质勘察有限公司, 见证人员为:龙历卫,见证编号为:YKJZ-2310035-0008。1.6.8 制图软件综上所述,本次
11、勘察已完成了 “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中提出的任务 要求,勘察质量满足规范要求,现经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后,采用QuickGE 勘察软件、WORD、EXCEL等软件编制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距重庆市区230km。 东接云阳县,南与石柱县、湖北省利川市毗邻,西连忠县、梁平县,北靠 开州区、四川省开江县,是重庆市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 三峡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又是库区重要工业和移民城市。拟建工程 位于江南中学校西侧,四周地块均已开发,交通便利。2.1 气象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具有春
12、雨较早,夏多优旱,秋季多绵雨,冬季温暖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8.1。, 最低气温一3.7。、最高气温42.1,气温垂直分带显著。入春以后,降雨量 逐渐加强,夏季常形成大雨和暴雨。表2.2-1万州区常年各月降雨量及雨日表降雨量(mm)月份123456789101112降雨量12.118.958.6112.5173.0178.0164.7145.7162.589.749.121.2雨天7.57.711.414.115.215.212.011.412.814.711.98.5据万州气象站自1975年1月至今的资料统计,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91.3mm,集中在夏秋两季,其中49月占全年降雨的90
13、%,夏季大 雨、暴雨频繁(表2.1-1),最大日降雨量243.31mm(1982年7月16日), 雨后地表径流遍布、飞瀑迭出。年蒸发量1085.6mm,夏季占44%,春、秋季分别占27%和24%。蒸 发量因地而异,一般随高程增加而减少。干燥度0.72%,相对湿度81%, 以秋季湿度最大、春季相对较干燥、秋季热而闷。常年多东南风,年均风 速0.7m/s,最大风速17m/s,多出现在夏季,春季间或出现但历时短。2.2 水文区内无河流穿过,地块四周城市市政排水管网均已完善,不受江河洪 水位影响。3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勘察区位于长江南岸河谷斜坡地带,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勘察 区北东高
14、南西低,地面高程约197253m,相对高差56m,地形坡角530。微地貌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岩层平缓。拟建场地整体呈斜坡,坡体上 堆填弃土,斜坡中上部填土较厚,中下部填土薄。图3.1拟建工程区地形地貌3.2 地质构造勘察区在构造单元上属新华夏系川东褶皱束,主控构造为万县复向斜 万县向斜南东翼近轴部,轴向NE60。,地层产状较平缓且稳定,岩层产状 为:310330。/25。,岩层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场区内及附近未发现活动性断裂从拟 建场地通过,场地现状稳定,地质构造简单。裂隙发育程度受岩性及岩层 组合特征控制明显,裂隙多发育在砂岩中,尤其是砂岩陡崖部位,发育方 向与
15、岸坡走向、岩体卸荷等因素密切相关。泥岩和粉砂岩中主要发育网格 状微裂隙,在地表和基岩裸露处风化严重。工程区砂岩岩体中裂隙按走向 主要有两组,见表3.2-1。裂隙面结合差,均为硬性结构面。裂隙 分组产状()裂隙间距 (m)延伸长度 (m)张开宽度(mm)裂面充填物情况倾向倾角1250800.31.90.52.72-10面平直,局部 弧形无充填或充填少量 粘土、钙铁镒质薄膜2105750.32.60.43.82-12面平直无充填或充填少量 粘土、钙铁镒质薄膜表 3.2-1裂隙统计表地层岩性特征本次钻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残坡积 层(24耳+山)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
16、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粉砂岩,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1)素填土(QV):暗褐色为主,稍湿,松散-稍密,主要成份为粉 质粘土,含有少量砂、泥岩碎石,硬质含量一般小于8%,仅在XK12中 主要以泥岩碎石和岩屑为主,硬质含量高达95%。填土为无序堆 填,堆填时限约5年。该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斜坡中下部稍薄,主要为周边建筑物施工时挖方弃土顺坡堆填而成。本次 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11.10m (XK12)O(2)粉质粘土(34,1+小):暗褐色,可塑状,切口较光滑,手可搓条,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少量砂岩碎石。该层主要分布于斜边坡中 下部部
17、,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层厚3.7m(XK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3)砂岩(Ss):主要为青灰色灰白色,中细中粗粒结构,厚 巨厚层构造,主要为钙泥质胶结,局部出现差异性风化,胶结较差。主要 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是场区主要岩层之一,与泥岩互层,一 般位于泥岩之下,岩质一般硬。(4)泥岩(Ms):主要为紫红色,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 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夹薄层状砂质条带或团斑,是场区主要岩性,岩质 相对较软,该层与砂岩互层,一般位于砂岩层之上。(5)粉砂岩(S/):青褐-青灰色,粉粒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主 要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组成。胶结差,岩质极软,局部软,
18、手搓易碎 成粉,岩芯一般较完整,多呈柱状,差异性风化明显。该层主要以透镜体 或夹层形式存在。上述地基岩(土)层分布埋藏情况详见所附工程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及钻孔数据一览表。3.3 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将钻探深度范围 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基岩带: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块状、块状、饼状,岩饼手易折 断,裂隙较发育,分布连续广泛。中等风化基岩带:岩质新鲜,较硬,岩芯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呈短 柱状,长柱状,少量块状。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中下部岩土界面稍缓,倾角约210。;斜边 坡中上部岩土界面较陡,倾角约2039。3
19、.4 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及地下水特征场地位于山体斜坡,勘察区无影响工程的地表水分布。场地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人工填土结构松散稍密, 夹砂、泥岩碎石,为透水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基岩为泥岩、粉砂 岩、砂岩,强风化基岩裂隙较发育,属裂隙较强透水层,中风化砂岩裂隙 微张闭合,属裂隙弱透水层,中风化泥岩属相对隔水层。场地周边无地 表水体分布,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地形地貌有利地表水排泄,雨季期 间地表水主要呈散流向坡底处排泄。根据地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及含水层 的分布特征,建设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如下:1) 土层孔隙潜水分布于填土、粉质粘土内,由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期间,地表水呈散 流向低洼处
20、及坡底排泄,部分下渗深部岩土体,沿隔水层顶面向坡底排泄, 局部排水不畅时在土层中形成孔隙潜水,该类地下水丰枯取决于区域降水强度及地表排水措施,水位变化大,贫富程度受季节影响大;而枯水季节, 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限,场地无良好的储水条件,形成地下水的可能性小。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及陡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 雨及上覆土体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通过裂隙向坡底处排泄。由于强风化 分布范围小,厚度较薄,故强风化及陡崖裂隙富水性较差。勘察期间偶有降雨,经钻孔终孔后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地下水位埋深 1.626.3m,为上层滞水,地下水受季节影响,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经上述观测、调查、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功能 完善 附属 工程 工程地质 勘察 报告 详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