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企业管理导论第三章.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企业技术管理企业技术战略与技术创新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价值工程第一节 企业技术战略与技术创新l技术与技术管理l企业技术战略与技术能力l企业技术战略实施与组织管理l企业技术创新l知识管理一、技术与技术管理1.技术内涵 起源于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最初指技能、技巧;伯格曼、辞海中对其进行定义;总体而言,技术是一种广泛社会现象,是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按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济需要和社会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用于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技巧,包括实验技术、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和管理技术等。2.技术生命周期 是指技术从
2、萌芽、成长直至衰退的全过程,是从开创一个可供开发的新领域的重大突破到下一个主要的技术壁垒的一个周期。一般遵循“S”曲线,经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3.技术管理 是一门关于开发和运用技术、创造竞争优势和财富的交叉学科,包含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维度。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将技术管理定义为关于技术能力的规划、开发和实施,以此来完成组织运作与战略目标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企业技术管理应强调生命周期、技术发明与创新、作为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技术管理一般分为研发管理学派、创新管理学派、技术规划学派和技术战略管理学派。二、企业技术战略与技术能力1.企业技术战略 是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进行与技术相
3、关的重大决策,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这些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以及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平台。技术战略基本内容包括:核心技术选择;核心技术的获取与培养;已有核心技术的使用;技术跟踪和创新;技术与创新的组织和管理。2.技术战略的类型 根据进入市场的时机、技术创新的特征和市场竞争的态势可以分为:领先战略;跟随战略;模仿战略。根据企业针对市场环境的态度,可分为:主动战略;被动战略。3.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目前尚无权威的定义;根据技术职能活动的类别,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决策能力;技术获取/吸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一般经历从仿制能力、创造性模仿能力、
4、再到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阶段。三、企业技术战略实施与组织管理1.企业技术战略实施 企业技术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企业技术战略制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企业技术战略制定与技术路线选择;企业技术战略的组织实施;企业技术战略的评价和控制。2.企业技术组织 常见的企业技术组织形式有:职能制组织;并行组织;矩阵组织;团队组织。四、企业技术创新1.企业技术创新特征 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创造性;积累性;效益性;扩散性;风险性。2.技术创新分类 按创新对象分类:产品创新
5、;工艺创新;按创新程度分类: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3.技术创新过程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涉及创新构思产生、研究开发、技术管理与组织、工程设计与制造、用户参与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可以是由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的,也可是由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激发的。4.技术创新模式 目前,技术创新的模式有三种: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四、知识管理1.知识与知识创造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大类: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经合组织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中,将知识分为四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一般的知识创造可分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
6、在化四个部分,其转换模式如下: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内在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2.知识管理 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知识管理包括内容有:知识获取的管理;知识存储的管理;知识共享的管理;知识传播的管理。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知识管理形成了创新知识的有效获取与共享机制,加快 了企业技术创新
7、速度;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成果起到了保护作用;知识管理降低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3.知识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M.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其主旨是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学习型组织包括五项要素: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第二节 企业技术管理过程l 技术预测l 技术评估与选择l 研发管理l 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一、技术预测 技术战略、技术能力、技术创新是技术管理的宏观层面,技术管理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技术的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1.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
8、技术预测是指通过对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发明的诞生,以及技术应用领域拓展等进行预计和推测,以便企业技术战略的制定,并有利于企业在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方面进行战略部署。技术预见是指一个综合考虑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选择战略研究领域和新兴技术,以期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技术预测的基本程序如下:确定预测目标;搜集资料;选择预测技术;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和应用预测结果。2.技术预测的内容 一般企业技术预测的内容包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相关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的预测;新技术对行业未来的影响及本行业对新技术的运用范围。3.影响技术预测的因素 技术预测的影响因素有:科技发
9、展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产业发展及竞争态势;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政策因素。4.技术预测的方法 技术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增长曲线法;趋势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关联树法;矩阵法;先兆事件预测法。二、技术评估与选择1.技术评估概述 是指对技术的性能、水平和经济效益及技术对环境、生态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评价,以确定技术发展的可行性,为企业技术开发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的先进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连续性、外界环境对技术影响、技术或项目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风险性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根据技术评估的内容,从纵向划分,技术评估有企业
10、级、国家级和全球性问题评估;按照评估的工作对象,可将技术评估分为项目评估、特定技术评估和问题评估三种类型。项目评估是对某一地理、技术上都有明确限定的专门项目的评估;特定技术评估是针对一项创新技术进行的评估;问题评估是针对某一领域中一个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各种备选解决方案进行的评估。技术评估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需要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技术评估程序如图3-9所示。2.技术评估方法 层次分析法,步骤如下: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综合评价法。3.技术选择 技术战略层次选择主要包括产业定位、市场定位和技术定位
11、三方面,重点是市场定位选择。产品技术选择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产品技术阶段、技术机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制造工艺适应性等。技术项目选择,最重要的是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三、研发管理1.研究与开发 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开发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成果,把生产、技术或经营方面的某种可能变为现实的一系列的活动。广义的研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企业的研发项目更注重经济性和风险性,一般为产品开发项目和工艺改造项目。常见的研发模式可分为自主开发、外包开发与合作开发。2.研发管理模式 从20世纪开发至今,研发管理主要经历如下:第一代研发管理希望策略模式;
12、第二代研发管理项目开发模式;第三代研发管理流程优化模式;第四代研发管理战略研发模式。3.研发过程管理 研发项目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过程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研发项目的阶段特点而展开的,包括研发立项、小型试验、中型试验、扩大试验(工业现场试验)及项目验收五个阶段。研发过程管理的方法很多,影响较大的有门径管理方法和产品及周期优化方法等。新产品开发门径管理系统是由罗伯特G.库珀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其两个要点如下: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采取跨职能的工作团队,把项目做正确;对做正确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的项目筛选和组合管理。4.产品及周期优化方法 PACE是美国管理咨询公司PRTM于19
13、86年提出,其思想内涵如下: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基于市场的创新;异步开发模式;采用公用构建模块;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结构化的流程。PACE的核心内容:一个流程、五个阶段、七个要素,具体如下:一个流程即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公司产品发展战略的要求,投入各种资源,最终开发出产品,并大规模推向市场。产品开发流程按其逻辑性分为五个阶段,即概念、计划、开发、测试和发布。产品开发流程管理由七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即阶段评审决策、核心小组组织、结构化开发任务、开发工具和技术、产品策略、技术管理和管道管理。四、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1.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是科学和技术通过人类的活动而被传播的过程,是技术商业化和应用
14、的体现。不同学者对其理解的角度不同,卡特勒、吉马、提斯等都对技术转移给出不同的理解。按照转移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无偿转移、有偿转移和许可证贸易。技术转移是企业整体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技术转移活动可理解为三种知识的移动,即有形知识体系的移动、无形知识体系的移动和信息的流动;技术转移过程是三个有机过程组成的整体,即通用知识的转移过程、系统知识的转移过程以及企业特有知识的转移过程。从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的角度看,可将隐性知识分为:隐藏在研发人员头脑中如洞察力、直觉、感悟、思维模式等;隐藏在研发人员及其生产人员中技能、技巧等经验类隐性知识;隐藏在技术成果研发部门及其员工中的理念、精神、价值观等文化层面的隐
15、性知识以及具体管理知识。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可分为三步骤,如图3-17所示。2.技术扩散 是指技术通过一定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传播采用过程,一般是指给新使用者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技术新应用。根据技术创新扩散的方向和方式的不同,可将技术创新扩散模式分为:企业内部扩散模式;交易式扩散模式;合作式扩散模式;国际化扩散模式。技术扩散过程是指一个技术创新从诞生开始在用户或者采用者之间的传播过程,对技术扩散过程研究分为四方面:一是企业采用过程;二是企业内的技术扩散过程;三是技术创新按时间序列展开的过程;四是技术创新按空间位置展开过程。其中,从技术扩散的空间来理解,技术扩散的过程是指技术在社会各企业间或各
16、个部门之间应用规模扩大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遵循“S曲线”规律。技术扩散效应是指技术扩散的作用及其引起的效果,有管理变革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市场竞合效应、生产规模效应和增值效应。第三节 价值工程l 价值工程原理l 价值工程的实施l 价值工程的理论缺陷和发展思路一、价值工程原理1.价值概念 价值是功能和实现这个功能所耗费用的比值,即 V=F/C2.提高价值的途径 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成本不变,提高功能;功能提高,成本降低;成本稍有提高,带来功能的更大提高;功能稍有下降,使成本大幅度降低。3.价值工程的特点 目标特征,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价值为目的,即以最低的总费用实现产品的必备功能;方法特征,价
17、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组织特征,价值工程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二、价值工程的实施 价值工程实施步骤如图3-19所示。1.选择价值工程的对象 经验分析法;百分比法;ABC分析法;用户评分法。2.搜集情况3.功能分析 功能分类;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评价。4.成本分析5.价值分析6.提出改进设想,分析与评价方案三、价值工程的理论缺陷和发展思路 价值工程存在如下理论缺陷:价值工程学的“价值”可以看作是一种不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时间所间接赋予的价值内涵越来越大,它对事物的发展特性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价值工程中的“功能”和“成本”的内涵仅限于物理意义而没有涉及人文精神意义,仅限于社会的经济方面,而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方面。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价值工程理论进行拓展: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和效能,用“价值率”代替“价值”;丰富“价值”内涵,扩展其外延,实现各学科领域价值观的统一;以顾客为中心,一切从顾客角度出发,不仅重视产品的客观功能,也要考虑顾客的感知功能;不仅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也要考虑产品的时间和方便成本;以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