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2).ppt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2).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5.1 对流传热概述对流传热概述1.对流传热的定义、研究对象对流传热的定义、研究对象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工程上约定的计算习惯:工程上约定的计算习惯:h为对流传热系数或表面传热系数,单位为为对流传热系数或表面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不,不是流体的属性,而是为方便工程计算而定义的参数。是流体的属性,而是为方便工程计算而定义的参数。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粘性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粘滞性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粘性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粘滞性起作用的区域仅仅局限在靠近壁面的薄层内。起作用的区域仅仅局限在靠近壁面的薄层内。流体流过固
2、体表面时,。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2.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由傅里叶定律:由傅里叶定律:对流传热的定义式:对流传热的定义式:在边界层不脱落的前提下:在边界层不脱落的前提下:hx 取决于流体热导系数、传热温度差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取决于流体热导系数、传热温度差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温度梯度由边界层的温度场温度场确定,温度场取决于其流场流场,即取决于流体热物性、流动状况、流速及其分布、表面粗糙度。u;t t w3.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1)流动的动力(强制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流动的动力(强制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2)流动状态(层流,湍流)流动状态
3、(层流,湍流);(3)流体的热物理性质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4)流体有无相变流体有无相变;(5)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管内强制对流,外掠圆管对流)。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管内强制对流,外掠圆管对流)。4.对流传热的物理机制对流传热的物理机制几种说法:几种说法:(1)对流传热是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对流传热是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程;(2)对流传热的本质是导热;)对流传热的本质是导热;(3)对流传热的物理机制是)对流传热的物理机制是边界层边界层。理解:理解:紧贴固体表面的流体薄层,为边界层的底层,它与固体表面间紧贴固体表面的流体薄层,为边界层的底层,它与固体表面间没有相对
4、运动,热量只能通过导热的方式由流体传递给固体(或由固没有相对运动,热量只能通过导热的方式由流体传递给固体(或由固体传递给流体),而边界层本身的特征却受到对流的影响。体传递给流体),而边界层本身的特征却受到对流的影响。5.2 对流换热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对流换热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1.运动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二维对流换热)运动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二维对流换热)关于上述方程的几点说明关于上述方程的几点说明:(1)方程由非稳态项、对流项、扩散项组成;)方程由非稳态项、对流项、扩散项组成;(2)运动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中引入了流场变量运动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中引入了流场变量 。(3)导热能量守恒方程:)导热能
5、量守恒方程:(4)流体中有内热源:)流体中有内热源:2.Navier-Stokes方程(方程(1820年年1850年)年)4个方程,4个未知量:速度 u、v;温度 t;压力 p;求解出温度场后,即可以根据 求得表面传热系数。但是,当时人们无法求解N-S方程。直到1904年-1908年,普朗特提出边界层理论。控制方程控制方程3.速度边界层的理论(回忆流体力学知识)速度边界层的理论(回忆流体力学知识)边界层理论是在研究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阻力特性的问题时提出。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阻力特性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举例阻力特性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举例流线型设计流线型设计流动边界层流动边界层: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
6、生剧烈变化的: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薄层;特征特征:(1)薄;薄;(2)沿平板长度层流过渡到湍流。沿平板长度层流过渡到湍流。普朗特边界层方程普朗特边界层方程(1904年提出)年提出)由于由于N-S方程方程上述方程可解。普朗特的学生布拉休斯成功求解了边界层方程(1908年),得到边界层内速度场。已知速度场后,便可求得边界层的厚度、局部阻力等。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层流:层流:x为当前点与板前缘的距离。上述理论解与实验值吻合。上述理论解与实验值吻合。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在流体力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在流体力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3 流体流体外掠等温平板传
7、热的理论分析外掠等温平板传热的理论分析厚度t 范围 热边界层或温度边界层t 热边界层厚度当当壁壁面面与与流流体体间间有有温温差差时时,会会产产生生温温度度梯梯度度很很大大的的温温度度边界层(热边界层边界层(热边界层,thermal boundary layer)1.流体外掠等温平板的传热流体外掠等温平板的传热层流问题分析层流问题分析根据边界层理论简化的对流传热问题根据边界层理论简化的对流传热问题对于主流场均速对于主流场均速 、均温、均温 ,并给定恒定壁温的情况下,并给定恒定壁温的情况下的流体纵掠平板换热,即边界条件为的流体纵掠平板换热,即边界条件为求解上述方程组求解上述方程组(层流边界层对流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2 传热学 第五 对流 传热 理论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