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pdf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50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着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面是有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六大特点 第一,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平稳增长,产品市场全面进入回升通道。2016年世界电子产品产值同比增长%,销售额增长了%,可见,世界电子产品已经扭转了从2016 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态势。第二,发达经济体的产销稳步回升,新兴经济体仍是产业复苏的主导力量。2016 年世界电子产品市场全面恢复增长,世界排名前
2、10 的国家均保持了增长态势,美国、日本、欧洲呈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增长还是比较缓慢。中国、巴西、印度这三个金砖国家增长显著,增速均超过5%。第三,移动智能设备领衔后PC 时代,国产品牌表现突出,全球市场低迷。PC 去年销售同比下降10%,智能手机市场同比高速增长,2016 年前三季度的销售亿部,同比增长46%,全球进入了由移动智能设备领衔的后PC 时代,我们国家的联想首次超越了惠普,登顶了全球PC 的第一厂商,我国智能手机的产销量跃居全球首位,联想和华为等国产手机企业产销已经跻身全球前五位。第四,跨国并购竞争激烈,此消彼涨。2016 年微软以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
3、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50 54 亿欧元收购了诺基亚,加速向移动业务的战略转型,谷歌全年共收购18 家公司,押注未来的创新科技。苹果2016 年共完成15 笔战略收购,加强技术整合。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特别是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战有增无减。第五,移动互联时代全面到来,信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可穿戴设备、手机游戏,还有移动医疗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成为最为活跃的消费热点。我国信息消费快速发展,2016 年整体规模达到万亿元。第六,物联网进入实际推动阶段,智慧城市应用加速实施。2016 年全球物联网发展迅
4、速,产值规模2300 亿元,同比增长15%,2016 年预计将突破3100 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超过30%。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六大发展特征 互联网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是属于知识、技术与信息密集型 产业,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新的特点:1.互联网信息产业是动态、竞争性产业 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连。目前,世界上信息产业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它以科 研、开发为光导的特点日益突出,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每三年 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 万件,科研资料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50
5、的有 效寿命平均只有5 年,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和柔性加工系统 的广泛采用,大大缩短了信息制造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的时 间;现代通信业和软件业以高出GDP 增长率3 倍多的速度递 增,服务质量与服务功能逐年增强。同时,全球范围内与区域行 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增强,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2.互联网信息产业是创新性产业 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包括技术、知识、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创新,也包括经营机制、经营模式、管理体制 和政策法规等生产关系的创新。通过创新,促进技术人员与管 理人员的有效整合,产学研的有效整合,资本与市场的有效整 合,构建好适应快速化、国际化和条约化要求的技术开发与市场 开
6、发良好融合的市场体系以及有利于人才真正发挥作用的良好 环境,通过创新来保证资源得到最优配臵,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 力和企业的竞争力。3.互联网信息产业是开放性全球化产业 随着经济与贸易壁垒的消除,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变革,各国 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加大,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发挥越来越大的 作用,这当中尤其是对于信息产业来说更明显。据统计,2000 年世界经济出口21 万亿美元,是 1998 年 4 万亿美元的5 倍多,其中信息产品的出口占据40%多,在发达国家比例还更高一 些;另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逐步转向信息技术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
7、优质的文档!4/50 产业 和信息服务业,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提升。4.互联网信息产业是知识型产业 无论是产品的研制、生产还是传播、消费都体现着知识的密 集性,知识人员的重要性,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产业精神。据 统计,仅在19 叫1996 年间,美国信息产业产值便占美国GDP 的60%以上,其雇佣的职工占美国劳动力的比重已从1975 年 的40%上升到1995年的60%.2000年则上升到65%以上.在 信息技术领域,其核心产业就业人数达38 万人,若再加上其他 产业的程序员和网络技术人员就达到910 万人,是汽车、船舶等 一些传统制造业人数的近6 倍,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从业人员的 积极作
8、用,才造就了微软、英特尔等世界性的大企业,推动着美 国信息业和经济获得超前发展。5.互联网信息产业是具有前瞻性战略产业 信息产业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有较高 的关联度,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促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 业效益大大提高,经计算,信息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40%多,信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在发达国家已高达60%多,且呈 递增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和光导产业,也将逐步成为 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另外,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传统产 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迎合世界范围 内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再次,信息产业是一种环保产业,无污染、无公害,符合现代产业发
9、展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5/50 趋势,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 高要求需要。6.互联网信息产业是不成熟的产业 由于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人们对信 息产业的认识还十分肤浅,还没有对其发展机制、发展过程以及 发展规律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因而我们对其在发展历程中所 碰到的一些问题难于作出较好的回答,如信息产业的经济周期 等,所以对于我们较好地把握现代经济发展方向有一定困难。前几年由于信息技术变革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使美国经济出现 了高速增长,正当全世界都在为美国新经济喝彩时,美国经济却 突然出现了衰退,使人们又开始怀疑
10、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作 用力和影响力,无法对此类问题作出较为有力的解释,这都因为 信息产业毕竟不是传统产业,人们还没较好地掌握它的发展规 律所致。信息产业之全球及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特点 科技革命带来了国家竞争力的交互替换。第一次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产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工业资本战胜了没有强大产业支撑的商业资本;第二次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英国向美国和德国转移,后起的美国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强大动力,在20 世纪中叶全面代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第三次世界经济从美苏两极走向多元化和多极化世界,美国的重心地位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但是由于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并出现了所谓“新经
11、济”,美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6/50 国的重心地位一时难以动摇。每次世界经济的转移都与科技革命同步,相关性非常强。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投入比例、生产组织与经营模式等,引起了经济结构比例的调整。国际电联
12、的统计结果显示,一个国家对通信建设的投资每增加1%,其人均国民经济收入可提高3%。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极大改变了劳动力结构,如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在机械化初期阶段,两者之比为9:1,在自动化条件下,两者比例正相反,为1:9。全球科技产业市场也在这20 年得到飞速发展。信息产业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速增长的奇迹,包括近20 年来的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功不可没。产业与市场的结合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在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60%-80%是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7/
13、50 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集中经营活动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所取代。其标志是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换句话说,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能使全球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的配臵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占比会不断地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显然,这是劳动在被资本、技术替代以后,继续被人力资本、数字化替代的结果。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要求生产者要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导致生产关系、从而分配方式的革新。其一,生产制造环节低附加
14、值的格局可能会发生改变。当前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产业转移至低要素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完成简单、重复性的生产任务,进入门槛较低。这一模式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将难以为继。生产制造环节由更多、更高效、更智能的资本品和装备产品参与,不仅完成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还完成更为灵活、更为精密的任务,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更高,这也是制造业回流至发达国家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强化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而由于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8/50 专业技能人员组成,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更高、行业的进入门槛更高
15、、从业人员谈判能力更高等各种因素,使得服务业在整个价值链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更大。因此,随着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相关专业服务业向发达国家进一步集中,发达国家更有可能享受国家间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红利”。新一轮科技革命与过去不同,它不是以一种主导产品或主导技术为基础,而是以具有革命性的发展价值观为指引,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发生的技术创新为特征;它不是发生在一个或若干个技术领先的领域,而是一种全球化的广泛过程;它也不是简单地从生产领域发起,而是迅速地遍布生产、社会、消费、投资的一种“集体行动”。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新的技术革命已然发生,其本质就是引起了人类获取、使用、分配和消费财富的行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16、。综合来看,推动新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其本质可以归结为能源互联、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几大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一是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信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一代信息系统,正从以过程为中心的计算转向以信息为中心的、具有自学习能力的认知计算,将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核心。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交叉融合,使信息技术逐渐成为这些新兴产业的技术和应用平台,从这个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9/50 角度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基础产业,直接影响着第三次工业
17、革命的进程。二是智能制造技术。3D 打印技术作为添加制造技术的一种形式,可以自动、快速、直接和精确地将计算机中的设计转化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从而有效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并缩减生产成本。未来3D 打印技术将向高效率、低价格、多领域、多材料应用方向发展,并将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航天军工、船舶、建筑等领域。而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以3D 打印机、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三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能源互联网技术。可再生
18、能源更符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其快速发展将推动全球经济摆脱化石能源消费结构约束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由于能源互联网技术将开创生产、运输和消费为一体的分布式能源应用的新经济范式,将带动可再生能源行业、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氢能源储存工业和电气运输部门的发展,共同构筑新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链。四是新材料技术。目前高技术合成材料如碳纤维、石墨烯、纳米、新工业蓄电池等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并已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0/50 经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通信设备、家电等行业。未来新材料技术将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
19、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同时,新材料将与3D 打印技术和能源互联网技术的产业化融合发展。五是现代生物技术。目前,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一是遗传基因工程,或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其可以广泛用于药物及农业方面,并有望通过同构改变物质生产方式而重塑全球经济。二是生物能源,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生物制氢等,有望替代传统能源,缓解各国能源危机。三是生物材料,包括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因其良好的性能及同时兼具生物工程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应用特性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纺织等领域。可以说,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物基产品替代石化基产品成为可能,
20、从而将引发医药、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深刻变革。而信息技术发展远未终结,在孕育着新的、更大的突破,高速度、大容量、宽带化、泛在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不断加强,推动新的产业形态出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将大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孕育更多新的工业形态。信息技术作为通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广泛渗透特征,可以在所有领域和环节得到深入应用,也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1/50 因此便有了国家信息化、地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城
21、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大容量、宽带化、泛在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下,尤其要强调泛在化和智能化。泛在化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能为基本特征。从人的角度来看,泛在化意味着要能保证一个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保证使用同样的通讯手段,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从对象和工具来看,泛在化意味着每个物品都将会被赋予信息化的功能,每个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无线、宽带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泛在网络应用不断深化,网络与应用的泛在化将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宽带网络将如同路网、电网、管网一样成为通用型基础设施,深刻地融入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
22、工作中去。同时,随着全球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全球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比如智能电网、智能水利、智能交通。IT 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 技术充分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公路、供水系统、油气管道和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可以大大提高产品、产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2/50 信息产业同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特征当中。即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
23、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不断加强,尤其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传统产品的提升作用。目前一些国家高档车中电子类产品价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如音响系统、自动导航、安全系统等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未来信息化在制造业、农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强。二是产业融合的加速。产业融合首先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的产业边界模糊化现象,其始于技术融合,到产品和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最后达到产业融合,这是一个动态实现的过程。从产业演进和发展看,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三是新的产业形态的不断
24、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算创新,新产业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迈进的重要载体。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控制权争夺的今天,中国若不能在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取得先导性技术突破并将其产业化,不仅无法占据此次超级产业革命制高点,更有可能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与财富版图切割中被边缘化。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3/50 在发展与关注方向上需要强调的两点一是迎合全球的工业革命路径下的市场化和政策化的一致性,另外就是国家政策支持下的特定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5、。在中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有关的方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一个长久的国策。包括加强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研发,推动高技术向传统产业、尤其是支柱性的制造业扩散转移,加快提升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都是需要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包括“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各子行业十二五(通信、电子、文化、软件等)规划及专项规划,核心内容为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发展 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