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孔孟两章孔孟两章 第 14 课 孔孟两章 第 15 课 劝学(节选) 第 16 课 过秦论 第 17 课 师说 第 18 课 晏子治东阿 第 19 课 谏太宗十思 疏2第 14 课 孔孟两章本课话题量力而行一、从课文中积累“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对于领导而言,要量才录用;对于个人而言,要做到量力而行。二、从生活中积累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应当对自己有一个准确恰当的把握,不保守,也不冒进,否则前途一片漆黑,绝望深不见底。量力而行就是这样的一把前行的利剑,将万千困难斩于马下;量力而行就是这样一簇阳光,将万千阴霾驱散殆尽。三、从历史中积累公元前 712 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
2、,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辖,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一、作者简介圣人孔子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亚
3、圣孟子孟子(约前 372前 289),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伟大的儒学大师,被认为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 。孔子被尊为“圣人” ,孟子被尊为“亚圣” 。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二、背景回放循循善诱,反对征伐3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势力最大,他要征伐颛臾。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筹划。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4、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行不通的“仁政”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三十五年(前 334),孟子被“招贤” ,应邀来到魏国,魏王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梁惠王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而孟子反对“霸道” “虐政” ,主张施行“仁政” ,用仁义治天下。本文记载的只是孟子在魏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三、相关知识1 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 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中有不少精辟的
5、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后人把论语和大学 、 中庸 、 孟子合称为“四书” 。 2 孟子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 “王道” ,主张德治。3文化常识1 “社稷” ,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代指国家。2 “庠” “序”都是指学校。商(殷)代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不要3鸡豚狗彘之畜,勿
6、失其时 “勿”通“毋” ,不要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5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路上二、古今异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4古义:让担任。 今义:认为。 3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 不安定,不安宁;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三、一词多义1相Error!2过Error!3是Error!4发Error!5数Error!6为Error!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栽种填然鼓之 鼓:敲起战鼓王无罪岁 罪:归罪(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忧患(的事)
7、养生丧死无憾生:活着的人 死:死去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安:使安定(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谨庠序之教 谨:认真从事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也”表判断)非我也,兵也(“也,也”表判断)5(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何以伐为(现代汉语语序:以何伐为)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未有之也)2状语后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现代汉语语序:季氏将于颛臾有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现代汉语语序:而于邦内谋动干戈)虎兕出于柙(现代汉语语序:虎兕于柙出)申之以孝悌之义(现代汉语语序:以孝悌之义申之)(三)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宾语)盖(财)均(则
8、)无贫,(上下)和(则)无寡,(上下)安(则)(国)无倾(省略主语)可以(之)无饥矣(省略宾语)明大意1 季氏将伐颛臾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和季路的对话,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孔子虽然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是面对原则问题时,他却又有“当仁不让”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格。2 寡人之于国也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理脉络6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 ,回答问题。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示孔子认为“攻打颛臾错误”的一组是( )是社
9、稷之臣也 颛臾,固而近于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且在邦域之中矣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A BC D解析:选 C 是冉有的话,是孔子批评冉有的话。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 。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无乃尔是过与?”C 论语在记言之中,能显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他善
10、于文过饰非和狡辩。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解析:选 D 从文中看,对话主要在孔子与冉有之间展开,孔子对冉有的责备大于子路。可以推断,孔子认为冉有的责任更大。二、阅读寡人之于国也 ,回答问题。3下列各句内容都符合孟子主张的一组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斧斤以时入山林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 BC D解析:选 C 是孟子反对的做法。7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
11、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B孟子针对梁惠王因施小恩小惠与百姓而自得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使梁惠王认识到自己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生计问题。C针对梁惠王渴望使民加多的心理,孟子解决了梁惠王的认识问题后,很自然地转入了对施行仁政的阐述。D孟子在最后直接批评了梁惠王的虐政,从正面证明了自己主张的正确。全文结构严谨,在语言上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具有雄辩的气势。解析:选 D D 项,孟子在最后批评了统治者的虐政,但并不直接针对梁惠王。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 伐 颛臾。冉有、季路见于 孔子曰:“季氏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谒见孔子
12、说:“季康子将有 事于颛臾。” 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季氏:季孙氏,鲁国贵族季友之后,这里指季康子。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伐:征伐。颛臾 zhun y :鲁国的附庸国。故城在现在山东省费县西北。冉有:名求,字子有。他是孔子的弟子,季氏的家臣。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他也是孔子的弟子,季氏的家臣。见:拜见,谒见。有事:这里指有军事行动。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 过 与? 夫颛臾, 昔者 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那颛臾,从前 先王 以为东蒙 主, 且 在邦域 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况且颛臾又在鲁国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 伐 为?” 的境内,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
13、要讨伐它呢?”无乃与:古汉语中一种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宾语前置句,“过尔”,责备你。过,责备,用作动词。夫 f :语气词,可译为“那”。昔 者:时间词,从前。先王:先代的国君。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介词,用。为,做。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南。主:主管祭祀的人。且:连词,可译为“况且”。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何以为:表示反问语气。冉有曰:“夫 子欲 之,吾 二臣者皆不欲 也。” 冉有说:“季康子想征伐它,我们两个人都不想 这样做 。”孔子曰:“求!周任 有 言 曰: 陈 力 就 列, 孔子说:“求!
14、周任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不能 者 止。 否则就不要去 当那个官 。周任:古代的一位史官。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危 而 不 持, 颠盲人 摇晃着要倒下, 辅助者 不去搀扶,跌倒8而不 扶, 则将 焉 用彼 相矣? 且 尔言 了却不去扶持,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况且你的话过 矣, 虎 兕 出 于 柙, 是错误的, 试问 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 占卜用的 龟 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 与?” 龟甲、 祭祀用的 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危:摇晃,站不稳。持:护持。颠:跌倒。则:那么。焉:何。彼:那。相 xing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15、兕 s :独角犀牛。龟:占卜用的龟甲。玉:祭祀用的玉器。过:错误。柙:关猛兽的木笼子。椟:木匣子。冉有曰:“今 夫颛臾, 固而 近于费。 今 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又靠近费。现在不 取, 后世必 为 子孙忧。”如果 不攻取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季氏子孙忧患 的事 。”今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停顿。固:坚固。文中指颛臾的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封地。为:成为。忧:祸患,忧患。孔子曰:“求!君 子 疾夫 舍曰 欲 之 孔子说:“求!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 而 必 为之辞。 却偏要编造借口 来搪塞的态度 。疾:憎恨。舍曰:不说。辞:托词,借口。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
16、 不均,不 患 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而 患 不 安。 盖 均 无 贫, 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财物 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 人和 无 寡, 安 无 与人 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 国家 就没有倾。夫如 是, 故 远 人不 服, 倾覆的危险。如果能做到这样,所以本国以外的人不臣服,则修 文 德 以 来之。 就加强 礼乐等 文教和 施行 德政以吸引远方的人前来 归顺 。既来 之, 则 安 之。 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丘:孔子名丘,自称其名在古代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国:诸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患:忧虑,担心。寡:少。倾:倾覆。如是:像
17、这样。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服:臣服。安:使动用法,使安定。以:连词,用法同“而”。来:使动用法,使来。今 由与求也, 现在仲由与冉求相夫子, 远 人不 服, 而 不能你们两个人 ,辅佐季康子,外国人不肯归附我国,而又不能来也;邦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通过施行教化德政使他们归附;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守业;而 谋动 干戈于邦内。吾恐 季 孙之 忧, 不在颛 反而想在国内挑起战争。我担心季氏子孙的忧患,不在颛9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臾这个小国,而在鲁国内部啊。”相 xing :辅佐。分崩离析:指割地自据,使国家四分五裂。当时鲁国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谋:谋划。动干戈:发动战争。于:
18、介词,在。邦内:指鲁国境内。恐:担心。萧墙: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这里借以暗指鲁国内部。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河内 凶,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则 移其 民 于河东, 移其 粟 于 河内。 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 凶 亦然。 察 邻国之 政, 无 如寡人之 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者。邻国之民 不 加 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 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何 也?” 这是为什么呢?”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 ,所以又称
19、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于:对于。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以加重语气。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在今河南济源一带。凶: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其:代指河内。其:代指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然:这样。察:考察。政:当权者。加少:更少。加,更加。何也:为什么呢?孟子对 曰:“王 好 战, 请 以战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战争,请允许我用战争来作喻。填 然 鼓 之, 兵 刃 既 接, 弃 甲 曳 比喻。咚咚地敲起战鼓,战斗开始了, 士兵 抛弃铠甲、拖着兵 而走。或 百 步 而 后止,或 五十步 兵器逃跑。有的士兵跑一
20、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而后止。 以 五十步 笑 百步, 然后停下来。拿逃跑五十步的行为取笑逃跑一百步的行为,则 何 如?” 那么怎样呢?”好 ho 战:喜欢战争。请:请允许我。以:用。喻:打比方,作比喻。填然:形容鼓声,象声词。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兵:兵器、武器。刃:锋刃。既:已经。接:接触。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曳:拖着。走:逃跑。或:有的人。以:用,凭,拿。则:连词,那么。何如:怎么样。曰:“不可; 直 不 百步耳 , 是 梁惠王说:“不行; 那些人 只是没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亦 走 也。” 也是逃跑呀。”直:只是。是:代词,这
21、,代指上文“五十步而后止”。曰:“王 如 知 此, 则 无 望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指望您的10民之多于邻国也。 百姓比邻国多了。如:如果。则:连词,就。无:通“毋”,不要。望:指望。于:比。“不 违 农 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吃不完;网眼细密的罟 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 山林, 渔网不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完;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就吃不完,木材就用不完,这样使 民 养 生 丧 死无 憾也。 便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于养 生
22、丧 死 无 憾, 王道之始也。 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时:季节。谷:粮食的统称。胜 shn :尽。数 c :密。罟 :网。洿 w :洼地积水,也指池塘。斤:斧子。养生:供 n 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始:开端。“五亩 之宅, 树 之 以 桑, 五十 “五亩大的宅院,在宅地周围种上桑树, 那么, 五十岁的者 可以衣 帛 矣。 鸡豚狗彘 之 畜, 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狗、猪一类的家畜,勿 失 其 时, 七十 者 可以食 肉矣。 百亩 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之田, 勿 夺 其 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第四 单元 文言文 14 课孔孟两章 教学 案粤教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