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pdf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32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
2、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32 3.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33 4.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容、方法及作用(1)胎教的容 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 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注意环境的影响 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
3、逸以节”(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5.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 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 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 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6.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7.简述礼记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容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1
4、)子能食食,教以右手。(2)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3)六年,教之数与方名。(4)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5)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6)九年,教之数日。(7)十年,出就外敷,居宿于外,学书计。8.男唯女俞: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应答大人的招呼,这是古代礼仪的基本要求。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女孩应声“俞”,声音委婉。9.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容 36(1)婴幼儿身体的养护(2)道德教育 包括:伦理纲常教育;立志教育;简朴、正直、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3)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 幼儿礼仪,即所谓的“幼仪”。“幼仪”要求儿童对他人谦让有礼
5、,要求儿童自己行止有方,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项基本容 10.简述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38(1)以身示教的原则(2)因材施教的原则(3)重视环境陶冶的作用(4)爱与教相结合的原则(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11.蒙养教育: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连接小学与学龄前教育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与一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蒙养教育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特指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经过一定的组织过程,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所进行的的文化、道德启蒙教育。因此蒙养教育是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12
6、.简述古代蒙养教育的任务(1)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2)保养性真;(3)打好文字基础,掌握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学、道德、生活礼仪的基本知识和生产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必要的准备。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13.“保养性真”:主要是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依据提出德教育目的论,是相信儿童生来就有向善的本能,有不学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蒙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保全这种生来就有的善性,使其不被外部的物欲所污染。14.简述蒙养教育的容与教材。(1)道德伦理和礼仪规方面的启蒙教育
7、,如学则、学仪、家训和圣谕广训小学韵语教子斋规等;(2)初步的识字教育,所用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文字蒙求等;(3)鼓励儿童读书进取,培养意志的启蒙教育,这类的教材和读物主要有劝学发蒙记等。(4)启发儿童智慧的故事传说;(5)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如高厚蒙求名物蒙求史学提要等;(6)结合歌舞进行陶冶性情的启蒙教育,如神童诗千家诗等;(7)有关性理大义之类的启蒙教育,西铭讲义性理字义。15.三字经:相传由南宋王应麟编写,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全书采用三言韵语的方式,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上述王朝兴废,下至宋代历史故事,后由明清学者续补辽金元以下的历
8、史容。16.百家姓:作者不详,是一部宋代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蒙学识字教材,它集古今姓氏为四言韵语,容虽无文理,但字音押韵,便于诵读,且篇幅简短,切于实用,因而深受民间乡塾与家庭的欢迎。17.千字文: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一千个字,编为四言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儿童不仅可以识字认字,还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18.简述古代游戏遵循的原则。(1)崇尚礼乐的原则;(2)崇尚俭朴的原则;(3)崇尚正德的原则。19.文字蒙求:王筠的代表作,该书结合汉子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则。许多见解指导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指出教育儿童识字
9、要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把握三个原则:形象对比,将文字与实物结合起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言入于耳。20.幼训:崔学古在蒙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崔学古根据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蒙养教育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其所思考的围更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加广泛,涉及蒙养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道德教育、健康保育、师生关系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1.简述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p46(1)论身心统一:人生而即可受教育,是王充身心统一论的基本主。儿童教育要注
10、重身心两个方面,不可偏废。这是王冲身心统一论的另一个含义。(2)论小儿禀性:在小儿禀性问题上,王充是有善有恶论者。他强调善可变为恶。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名词解释)他强调教化和防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充论小儿秉性思想的主流。他还特别提出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3)论优生:子女的强弱夭寿是由夫妇禀气的厚泊所决定的,禀气之厚泊是由于剩余多少决定的,多生则气薄,少生则气渥。(4)论在活动和中学习:王充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他主的“人有知学则有力”“用耳目以定情实”“教化成性”的观点,都是很有创见性的。2.简述王充的“在活动中学习”的观点(1)王充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
11、动中产生的(2)王充强调手脑并用,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3)提出活动越广泛,认识就越全面 3.论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p49(1)注重家庭教育。颜之推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最早受教育的场所,也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外在环境,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2)提倡及早施教。颜之推主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最好能从胎儿开始,要行“胎教”,年幼之时心理单纯、精神集中、记忆力强且可塑性较大。(3)主“严而有慈”,主“父母威严而有慈。主“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主对子女要一视,反对偏爱;(4)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注重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提出“与善人居”“慎交游”的教育原则。4.颜
12、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唐期间,著作甚多,现仅存颜氏家训。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注重家庭教育、提倡及早施教、主“严而有慈”、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5.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其中,序致、教子、兄弟、治家、慕贤、勉学、涉务诸篇是研究其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篇章。就学前教育而言,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婴幼儿教育的意义、容、原则和方法。6.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p51(1)注
13、重胎教 朱熹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注重胎教的教育家。他从“理气二元论”出发论述胎教问题(2)重视乳母之教 朱熹十分重视乳母对婴儿的保育作用,主要慎择乳母。(3)善从师,慎择友 幼儿童稚,模仿性强辨别力弱,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很大。(4)提倡由浅入深的启发教育原则 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上,朱熹提倡由浅入深进行启发诱导。(5)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朱熹主多用积极诱导,少用消极防禁 7.小学: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和子澄编撰小学一书,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汇集起来,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全文共六卷,分外篇,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容生
14、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8.童蒙须知:是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分衣服冠履、言语步履、读书学习、道德行为礼节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在行为习惯方面,要求儿童“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等;在学习习惯方面,要求“凡读书,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等。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童蒙须知上规定了详尽的行为准则,称为“应对、进退之节”。9.小人之学:朱熹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把教育分成二等,即“小人之学”和“大人之学”。“小人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进而“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
15、、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使之学到“做人的样子”,进而再学“大人之学”10.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p53(1)“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2)循序渐进的教育主(3)因材施教的教育主(4)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5)主陶冶教育(6)提倡广泛的教育容 11.明人伦: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教育的任务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儿童也是完全可以掌握人伦之学的。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1.简述清末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
16、(1)在政治方面,教育改革是整个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的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2)在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促使教育体制向社会化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教育社会化的一部分。(3)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也是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要求变法的思想推动下进行的。2.简述康有为书中有关儿童教育的主要构想。(1)书描绘了一个人人相亲相爱的美好世界。在这个被称为“之世”的美好世界中,儿童完全由社会公育。未出生之前,享受胎教。从一出生开始,就送到公立育婴院,由社会抚养。3 岁后,转到慈幼院或继续在育婴院接受良好的保育。(2)书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其一,保育
17、员的选择。其二,育婴院的外环境。其三,育婴院的保育方式。3.简述梁启超“新民”学说的核心要旨 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本末倒置,没有优先发展国民教育。只有首先普及义务教育,广开民智,才是强国固本的正确道路。强弱的根本在于民,而每一个民的强弱则取决于其早期所受到的教育。这就是梁启超新民学说的核心要旨。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梁启超极为重视幼学和女学。4.简述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思想,并予以评价。(论述)(1)梁启超极为重视幼学和女学。他通过对日本、欧美等国教育的考察,提出了建立中国学前教育体制的构想。(2)他主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特点来划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任务。他参照日本的学制,列出
18、了一个教育次第表,根据身体、知、情、意、自观力等五个方面发展的年龄特点,将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幼儿期(5 岁以下)、儿童期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6-13 岁)、少年期(14-21 岁)、成人期(22-25 岁)四个阶段,与此相适应的学制划分为家庭教育期、小学校期、中学校期、大学校期。这个教育制度表将幼儿期的学龄前教育,设为两年期的“幼稚园”教育。(3)每一个学制阶段教学任务的规定,都应该与相应阶段儿童年龄阶段的身体、知、情、意、自观力发育特点相适应,不能“躐等”。(4)梁启超对于女学问题的关注,也是完善学前教育
19、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他认为发展女子教育史益国益民的好事。发展女子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男女权利平等的问题,而且涉及幼儿教育师资的实际问题。主向美国学习,由妇女担任幼稚园的教师,并通过兴办女学培养师资。5.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答或名词解释):1904 年 1 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正式颁行,标志着清末蒙养院制度的建立。本章程分为四大章,即蒙养家教合一、保育教导要旨、场屋图书器具和管理人事务。主要有三个要点:(1)蒙养院的基本性质和构成形式。规定了蒙养家教合一的宗旨: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确定蒙养院专为保育教导 3 岁7 岁的儿童,每日不得超过 4 小时(2
20、)蒙养院的师资问题。各地蒙养院附设在旧有的育婴堂或敬节堂,由堂原有的乳媪担任(3)蒙养院保育的任务与容。保育的容分为游戏、歌谣、谈话、手技四个方面 6.武昌蒙养院(幼稚园):1903 年,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建的幼稚园。1904 年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行后,幼稚园改称武昌蒙养院。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的萌芽。幼稚园的教员主要由日本人担任。户野美知慧,是日本来华的最早幼教工作者。她拟定了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重养不重学”的原则。保育幼儿包括开发知识、发展身体,培养行为习惯三方面。课程有行仪、日语等。7.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最有名的,由严修
21、所设。1902,开办严氏女塾,1905,创办严氏女子小学,并设蒙养院和保姆讲习所。聘请日本人为教师,采用日本教材,购进钢琴等教具,课程有手工、唱歌、故事等。每日上午授课,招收亲友和邻居子女中的 4-6 岁儿童。8.简述清末蒙养院制度的主要特点(1)初步体现了学龄前教育由家庭向社会化的转变,尽管实现这一转变的步伐迈得不大,体制也不够完善,但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向近代化演进的必然性。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2)仍然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宗旨,其维护封建礼教的意图贯彻始终,严重制约了学制改革的成就。(
22、3)清朝统治阶层对于妇女的歧视,以及剥夺妇女教育权利的种种举措,导致了清末蒙养院制度从一开始就残缺不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蒙养院师资的严重缺乏以及优质蒙养院的极度稀少。(4)脱离中国实际,照搬日本学制和严重依赖外国教习。9.结合史实,分析评价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影响。目的:(1)从小开始培养优秀的基督教人才,使他们将来可以在中国占据领袖的地位,从而更好的支配中国。(2)通过开办幼稚园吸引更多的民众信仰基督教,以扩大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社会基础。(3)使得基督教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减少双方之间的误解和冲突,从而使西方的势力更方便地进入并支配中国社会。影响:(1)教会学校
23、的动机确实是培养代理人,以方便西方宗教渗透并支配中国,在客观上配合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入侵,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2)教会学校在华的活动,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教会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为清末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作用,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清末教育改革的进程。特别是教会学校率先在华开办女学、禁缠足、开设蒙养学堂,也为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学龄前教育起到了开风化之先的引领作用。10.女塾:1844 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亚尔德西在创办。这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学,也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学堂。它免收学费,供给衣食。课程容有国文、圣经
24、、数学、地理以及缝纫、刺绣等。后该校与美国长老会女校合并,定名为崇德女校,后又改名甬江女子中学。11.英华女塾:由美国女传教士金振声 1889 年在慕家花园创办的英华女塾,是一个将女学、幼稚师、幼稚园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学前教育机构。这所学校是先办女塾,然后派两名女生到美国留学,专门学习幼稚教育,回国后于校开设幼稚师科,向女塾学生讲授“关于幼稚园的教育暨教授法,养成保姆人才。”并设幼稚园于校近旁,所施教育,一依美国最新之方法。12.简述清末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
25、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总结-这种思想。中国掀起了宣传实用主义的高潮,广度、深度及持久性都超过了其他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1)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育是奴隶教育,摧残人性,践踏人权,是教儿童以“孝”作出发点,以“忠”为归宿。(2)“五四”前后,鲁迅以辛辣的战笔,批判旧教育对儿童的摧残。同时,阐发了他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主。指出父母对于子女,应该是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为了教育好儿童,第一要理解儿童,第二要指导儿童,第三要解放儿童。(3)教育家蔡元培在儿童教育上提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教育史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