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测备考资料】苏教旧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pdf
《【国测备考资料】苏教旧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测备考资料】苏教旧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一、物质科学【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苏教版)】(一)空气的性质 1.空气的性质:有重量、具有流动性、能被压缩、能够占据空间。(结合课本 2-3 页实验插图,能说出一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例如:竖直倒扣在水里的玻璃杯底处的纸不湿,说明了 空气占据空间 ;吊在小棍两端呈水平状态的两只气球,放掉一只气球里的气后,小棍翘起来了,这说明了 空气有重量 ;放开气球的喷嘴,气球里的气吹到脸上,感觉有风,说明了 空气会流动 ;用手把气球压扁,松手后,气球恢复原状,说明了 空气容易被
2、压缩 ;等等)2.压缩空气有弹性,在日常生活中,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玩空气枪等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3.空气和水的异同:相同: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不同: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二)热空气和冷空气 1.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2.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也就是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孔明灯是中国人发明的,热气球是法国人发明的。)3.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
3、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 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4.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1)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气温。(2)取暖器应放置在下方,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三)空气中有什么 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其他的主要是氮(dn)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1%(21%氧气+78%氮气+1%二氧化碳、水蒸气和
4、其他气体=空气)。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使澄(chng)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3.饼干放久了会变软,夏天的自来水管外壁上有水珠等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四)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2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3.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1)植树造林(2)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3)不
5、焚烧垃圾(4)不吸烟(5)绿色出行(6)不随地吐痰等 【第二单元 冷和热(苏教版)】(一)冷热与温度 1.课本 16 页上图说明:(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完全可靠)。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2.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1)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别让温度计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2)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 顶端 保持水平。3.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的。因为热水温度高时,与周围环
6、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的很快。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继续下降。如果有足够长的时间,这杯热水的温度会降到和室温一样。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二)热的传递 1.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热总是从物体的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或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2.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3.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4.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特征:不接触),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5.使用酒精灯时,要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
7、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三)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另一个是对物体体积的影响。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形态。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4.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1)瘪(bi)了的乒乓球变圆(2)弯曲玻璃管(3)预留铁轨缝隙,等等。5.1593 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在 1603 年造出了空气温度计。6.1742 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
8、温标,用 表示。7.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 3637读法:36 摄氏度(疫情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5 期间晨午检测体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水结冰时)是 0,沸点(水烧开时)是 100。(四)吸热和散热 1.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性能不同,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而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它们的吸热、散热性能也不同,通常是深色比浅色好。2.在做水和油的吸热、散热性能的比较试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相同的条件。研究不同的颜色对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影响,在实验时要注意使用同样的物
9、体。这样验的结果才可靠、可信。3.冰箱后面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是因为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在炎热的中午,海边沙滩的温度很高,甚至有些烫,而海水却很凉,是因为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3.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10、,落向地面变成雨或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了解自然界中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第一单元 溶解(教科版)】(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6 1.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和面粉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把它叫做沙(面粉)和水的混合物。2.一些物质容易 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 溶解在水中。3.不容易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
11、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二)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1.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的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2.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3.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三)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2.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
12、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7 3.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便均匀分布;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在慢慢向下扩散,最后均匀分布;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于水面。(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于洗洁精中。)(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比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强,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2.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 1/3 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
13、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汽水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4.水除了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五)溶解的快与慢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方糖在水中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水、搅拌等方法。(六)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1.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
14、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常温下,100 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 克。2.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其溶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8 解。(七)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2.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是一定要
15、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苏科版)第二单元 声音(教科版)】听听声音(教科版)我们周围充满不同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苏教版、教科版内容基本一致)苏教版课本30-31页的实验插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9 有振动才有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 1.声
16、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是向四面八方(各个方向)传播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3.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在固体(沙子)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水)中其次,在气体(空气)中最差。声音在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速度快。4.“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人的耳朵中的。土电话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要好。5.“伏罂而听”是指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yng)后会引起罂壁内的空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测备考资料 备考 资料 旧版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知识点 整理 完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