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化练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化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化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节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A 组基础达标练1(2017南京月考)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其特点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当在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由受刺激点 S 向两端未受刺激部位传导;电流流动方向是从正电荷部位到负电荷部位,所以膜外的电流流动方向为从未受刺激部位流向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流流动方向从受刺激部位到
2、未受刺激部位。C 正确。答案:C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B当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C刺激图中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D刺激处,神经兴奋传导方向是解析:刺激图中点,在上方的同一神经元上,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由于中间两个突触的存在,信号可以传递到下方两个神经元,可知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当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负内正,B 错误;刺激,由于突触不能逆向传递,信号不能测到电位变化,C
3、错误;刺激处,神经兴奋只能传到,D错误。答案:A3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A丁区域发生 K外流和 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
4、位;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 K外流造成的,无 Na内流。答案:A4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的传递只能从 A 到 BB和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C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DB 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或腺体细胞解析:分别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都具有膜结构,因此一定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处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它和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不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细胞中;B 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或腺体细胞(属于效应器部分)。答案:C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
5、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 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 正确;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 正确;从 a 到 d 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 正确。3答案:C6(2017烟台月考)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
6、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答案:C7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于 S 处给予刺激,则在 A 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B若于 S 处给予刺激,则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若兴奋由 A 传导到 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而传递的D若兴奋由 A 传导到 E,则 AB 的传导速度大于 DE 的传导速度解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刺激 S
7、处,在 A 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A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相同的,D 错误;兴奋在突触处是通过递质的形式传递的,C 正确。答案:C8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 H 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大脑皮
8、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从而控制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病人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答案:D9下图中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乙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1)图甲装置 A 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装置 B 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4(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
9、性发生变化,_离子大量流向膜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段。(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的刺激后,下图丙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_。解析:由图示可知,A 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 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所以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神经细胞外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答案:(1)A 静息 C 动作 (2)通透 钠 内 B(3)D10(2017大连高二检测)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生物 第二 章动 人体 生命 活动 调节 通过 神经系统 优化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