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吉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吉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课程的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答案】C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答案】C3、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答案】C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与下列选项中哪个是相同的()A.春风化雨B.其身正,不
2、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答案】B5、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答案】B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答案】A7、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A.记忆表象B.思维表象C.动作表象D.定向映象【答案】C8、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
3、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答案】B9、“旧三中心论”指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A.学生中心B.教材中心C.活动中心D.经验中心【答案】B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的是()A.洛克B.爱尔维修C.康德D.高尔顿【答案】D11、吉尔福特认为智力三个维度中,()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A.产品B.内容C.操作D.单元【答案】C12、以()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A.语言传递B.直观感知C.实际训练D.探究活动【答案】B1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
4、影响【答案】C14、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答案】B15、爱弥儿的著者是()A.康德B.裴斯泰洛齐C.卢梭D.洛克【答案】C1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4B.2040C.60120D.7080【答案】B17、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答案】C18、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齡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特征。A.不平
5、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19、“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A.同辈群体B.家庭教育C.早期童年经验D.社会文化环境【答案】C20、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的国家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古代斯巴达D.古代雅典【答案】D21、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A.高B.低C.一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答案】A2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答案】A2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
6、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A24、2012 年单项选择: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答案】B25、读书指导法是一种()的教学方法。A.以直觉感知为主B.以引导探究为主C.以实际训练为主D.以语言传授为主【答案】D26、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D27、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 年 5月 5 日”出生的这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
7、策略属于()。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编码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D2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答案】C29、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联想B.幻想C.想象D.理想【答案】C30、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设置B.学年编制C.课时分配D.学生兴趣【答案】A31、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答案】A32、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常常随意插嘴,还会故意捣乱,李老师常常无奈
8、停止讲课,来维持课堂秩序。李老师的课堂表现出了()的课堂气氛。A.积极B.消极C.对抗D.不民主【答案】C3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A.普遍与特殊B.个别与一般C.具体与抽象D.基础与扩展【答案】A34、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A.替代强化B.潜伏学习C.试误学习D.意义学习【答案】B35、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A.文B.行C.忠D.信【答案】A36、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答案】A3
9、7、中国近代史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六三三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B38、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融合了历史与地理的知识,该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答案】B39、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两眼呆呆地望着老师一动不动而内心却在考虑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的学生其视、听、动作则始终随着老师从一个问题换到另一个问题。两类学生分别反映了注意的()。A.分散与转移B.分散与分配C.转移与分配D.转移与分散【答案】A40、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揭示教育规律B.撰写研究报告C.发现教育问题D.改进教育现状,促进教育发展【
10、答案】D41、丽丽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一小时且效率高,而燕燕只能专心学习半小时,这说明丽丽注意的()比燕燕强。A.广度B.转移能力C.分配能力D.稳定性【答案】D42、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 3 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同化迁移D.顺应迁移【答案】A43、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亲密感对孤独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答案】C44、()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11、。A.备课B.课外辅导C.布置作业D.考试【答案】B45、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A.宣泄B.升华C.补偿D.认知重组【答案】D46、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 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C47、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成绩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答案】A48、(2020 年真题)张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2023 教师资格 之中 教育 知识 能力 题库 答案 典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