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02页).doc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0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102页).doc(1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目录5.1.1相交线导学案设计25.1.2垂线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45.1.2垂线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6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导学案设计85.2.1平行线导学案设计10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12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14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设计165.3.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导学案设计195.3.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习题课导学案设计215.3.4命题、定理导学案设计235.4平移导学案设计255.5.1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导学案设计295.5.2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课导学案设计315.6.1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
2、导学案设计335.6.2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试题讲解及卷面分析导学案设计356.1.1算术平方根导学案设计366.1.2估算导学案设计386.1.3平方根导学案设计406.2立方根导学案设计426.3实数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456.3实数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486.4.1第六章实数复习课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506.4.2第六章实数复习课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536.5第六章实数练习课导学案设计556.6.1第六章实数单元测试导学案设计606.6.2第六章实数单元测试试卷讲解及卷面分析导学案设计627.1.1有序数对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637.1.1有序数对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657.1.1有序数对第三课时
3、导学案设计68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70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73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课时导学案设计757.2.1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导学案设计777.2.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导学案设计79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复习课导学案设计837.3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导学案设计857.4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课导学案设计887.5.1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导学案设计917.5.2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试卷讲解及卷面分析导学案设计937.6.1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947.6.2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987.
4、6.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导学案设计1007.6.4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讲解及卷面分析导学案设计1025.1.1相交线导学案设计 题 目5.1.1相交线课时1学 校星火一中教 者刘占国年 级七年学 科数学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3年3月4日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5、?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_O_D_C_B_A例如:(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
6、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4.探究对顶角性质.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
7、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学案整理5.1.1相交线1、相交线2、对顶角定义:对顶角的性质:3、邻补角的概念邻补角定义:邻补角的性质:达标测评【达标测评】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 AOD的对顶角是_,AOC的邻补角是_,若AOC=50,则BOD=_,COB=_,AOE+DOB+COF=_。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若AOD-DOB=50,求EOB的度数.4.如图,直线a,
8、b,c两两相交,1=23,2=68,求4的度数5.若4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若n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呢?教与学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小组交流,互助解决)教学反思:相交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要求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知道“对顶角相等”;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是“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 为完成教学任务,不遗漏一个知识细节,我按课程标准要求,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完美解决每个问题。在第一个教学办上这节课,学生
9、在教师的引导下,点点击破每个知识点,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正好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到了第二个教学班授同一节内容时,由于在第一个教学班教师从上课给学生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引导讲解,不停地提问、解答,感觉很累,便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先自学本节内容,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自学的收获,同学们互相补充、交流探讨,教师只是强调了重点、点拨难点,在下课也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只是教师讲的少、轻松多了。 课后反思: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是不同的情感体验。第一节课我为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以教师引导讲解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解决一个问题,紧接着又一个新问题的提出,一堂课下来,教师从头说到尾,学
10、生接受命令式的跟着听到尾,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师感觉很累,学生也有点被迫无奈。第二节课,因教师累想休息而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学、谈收获、体会,教师只点拨难点,同样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学生还讲出了不同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比这两节课,才发现自主学习不是教师引导学生圈套式的学,而是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设计并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正来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等。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基本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1.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
11、只有程度较好的学生思考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还在思考中。2.欠缺对“学困生”的关注,我也没能用更好的语言激发他们。3.没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4.没能进行很好的知识延伸和拓展。5.合作探究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还是没能研究出结果。我想:在以后实际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这句话,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不足之处,使自己的水平再迈上一个台阶。5.1.2垂线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题 目5.1.2垂线(1)课时1学 校星火一中教 者刘占国年 级七年学 科数学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3年3月5日学习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掌握点到直线
12、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难点垂线的画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教师讲授学习过程1如图,若1=60,那么2=_、3=_、4=_ 2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若1=90,请画出这种图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条直线的关系是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2. 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他们的交点叫做_。3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
13、垂足为O”,则记为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下图。4.垂直的推理应用:(1)AOD=90 ( )ABCD ( )(2) ABCD ( ) AOD=90( )5垂直的生活应用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找一找:在你身边,还能发现哪些“垂直”的实例?【画图实践】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1)已知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能画几条? 小组内交流,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_条,即存在,但位置有不_性。 l(2)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呢?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 能画几条?再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
14、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A lB l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 2变式训练,请完成课本P5练习第2题的画图。画完图后,归纳总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就是画它们所在_的垂线.【学具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学案整理5.1垂线(1)一、垂线的定义二、垂线的画法三、垂线的性质四、垂线的应用达标测评【达标测评】(有困难同学可以选做)(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填
15、空题.1.如图1,OAOB,ODOC,O为垂足,若AOC=35,则BOD=_.2.如图2,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_.3.如图3,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三)解答题.1.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 (1)画直线DEOB (2)画直线DFOA,垂足为F.2.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的位置关系.3. 你能用折纸方法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吗?教与学反思【反思总结】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
16、助解决?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垂线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初步几何知识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接收和掌握的知识之一.怎样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要点,我没有按课本上的概念和定理说教,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生活中的垂线.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垂线的特点.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1、学生动手引出垂线,我在讲这一课之前让学生自制学具.也就是用两根木条或硬纸条制成能旋转的活动角.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学具放在桌面上,旋转其中的一根,使其中一个角成直角,再量一量其他三个角,看是不是都是直角.由此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17、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2、学画垂线先学画过直线上任意一点画它的垂线,再学过直线上给定的一点画垂线,最后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有易到难,循序渐进,便能水到渠成.指导学生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2、画垂线时应先重合边后重合点.)本节课学生由于对垂线早有接触,大部分学生学习时较轻松特别是作垂线、垂线的一些简单推理掌握的很好.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得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善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灵活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18、之处:课堂上时间分配不妥(前松后紧)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不够灵活、部分题目在教师的点拨下才能完成.针对课堂出现的这些问题,只能在课后对部分特殊的学生进行辅导、纠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习数学.而我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也做的不够好,课堂气氛略显得沉闷.如果能对学生搜集一些垂直的相关实例及时评价,并多渠道的对学生的表现开展比赛,效果会更好.5.1.2垂线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 题 目5.1.2垂线(2)课时1学 校星火一中教 者刘占国年 级七年学 科数学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3年3月6日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
19、养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毛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重点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学习方法自学后教师讲解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1.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什么什么最短”的几何知识,还记得吗? 。 2.思考课本P5图5.1-8中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 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3.自学课本P5-6页的内容后,你能解决2中提出的问题吗?若不能,有哪方面的困惑?【合作探究】 1问题转化如果把小河看成是直线L,把要挖的渠道看成是一条线段,则该线段的一个端点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数学 年级 下册 全册导学案 10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