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2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28页).doc(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 科 目数学年 级四教 者课 题认识升课 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 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教具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大小相同的几个纸杯。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一、初步感知
2、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升。二、认识容量 1.观察比较。出示两个大小明星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引出概念容量。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演示:把其中的一个装满液体,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你是怎么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2.引
3、发需要。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三、认识容量单位“升”1.引入“升”。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引出升L。
4、2.认识1升。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再演示: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交流发现。3.教学“试一试”。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指名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估计对不对。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2题。“练习一”第1题。“练习二”第2、3题。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札记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页 本课时共( 2 )页 第( )页科 目数学年 级四教 者课 题认识毫升课 时1教学目标1.认识毫升,并
5、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 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教具准备学具:一些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教具:滴管、量杯、同样大的纸杯。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一、复习提问:计量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升)学生观察带来的一些饮料瓶,它们的容量有1升吗?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指出: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板书课题。二、认识1毫升1.感知1毫升有多少。活动: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1毫升的感受,再出示一个标有刻度的滴管,交给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然后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并滴一滴、数一数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2.完成
6、“试一试”先估计再通过操作加以检验。3.完成“练一练”第1题口答后找一找类似的容器,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4.完成“练一练”第2题指导:先让学生用量杯倒出50毫升水,再看看题中的3个容器,分别估一估把50毫升水倒进容器里水面大约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组织操作和交流。三、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学习例4操作:拿出2个500毫升的量杯,分别往量杯里倒入500毫升的水,再出示1升的量杯。思考:两杯500毫升的水一共有多少,如果把这2杯水全部倒入1升的量杯里,结果会怎样。 演示、交流,得出:1升=1000毫升。2.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填写,反馈:你是怎么想的。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页 本课
7、时共( )页 第( )页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4、5、6题。完成后反馈、订正。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课外小知识: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算合适呢? 根据科学实验,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2000毫升水(相当于6个-8个口杯,或6瓶-8瓶汽水量),儿童为500毫升-1000毫升。如果一次饮水量过多,超过1天的量,就会伤身体。因此,口渴时,千万不可一次“喝个够”,要少喝、多喝几次才好。如果遇到需要大量饮水的情况,请你注意:1、每次少喝,每天可以增加次数。2、慢慢喝,不要喝得太急。3、用吸管喝板书设计教学札记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8、 )页 本课时共( 4 )页 第( )页科 目数学年 级四教 者课 题升和毫升练习课课 时2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2.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能将升和毫升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 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能将升和毫升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具准备量杯、学生每人一个1升或以上的容量的饮料瓶 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一、深化认识升和毫升1.练习一第7题判断这些容器的容量用什么作单位合适。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2.练习一第8题联系看过的、用过的一些容器,说说1升有多少,1毫升有多少。比一比、
9、想一想、选一选、填一填,再组织交流。二、升与毫升的换算1.练习一第9题观察量杯里水的高度,认读液面所对应刻度的方法:眼睛要平视,看清液面对准的是哪个刻度。先估计这4个量杯里的水合起来会不会超过1升,再通过计算检验。2.练习一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比较时的思考过程。三、实际应用1. 练习一第11题理解题意,弄清每次的服药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范围,计算是否够3天的服药量时应该选择最大值,这样可以确保所有不同情况的患者都能适用。列式解答,说说是怎样计算3天的服药量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算一算,如果按每次服药量的下限计算,这瓶止咳糖浆够一个5岁儿童服用多长时间。学生提出问题并回
10、答。2. 练习一第12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再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交流。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页 本课时共( )页 第( )页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四、动手做准备一个上下一样粗的饮料瓶,先往瓶中倒入1升的水,并标出水面的位置,再按教材提示在饮料瓶上分别标出升、升和升的刻度,并用这个量器量出一定数量的水。在容器里倒入1升水,看看1升水在不同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并据此估计容器的容量,体会估计容量的方法。 五、作业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1)一个电热水器能装水80( );(2)人一天大约要喝2( )水; (3)1瓶果粒橙的容量是1250( ); (4)1瓶啤酒
11、的净含量是650( ); 2、装有5升的色拉油,倒了一半后还剩( )毫升,再倒一半后还剩( )毫升。3、把一瓶2250毫升的“雪碧”饮料倒入300毫升的杯中,至少要准备( )个这样的杯子。4、一听“可口可乐”有350毫升,20听“可口可乐”共有()毫升,合()升。板书设计教学札记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页 本课时共( )页 第( )页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5、将甲容器里的2升水倒入乙容器,这时甲容器和乙容器里的水就一样多,原来甲容器比乙容器多盛水()升。6、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1升水重1千克。 ( )(2)、一个热水瓶大约能装水2升。( ) (3
12、)、一瓶橙汁200毫升,30瓶这样的橙汁一共6升。( )(4)、夏以诚同学口渴时,一口气喝了20升水。 ( )(5)、韩奇同学值日时,拎了一大桶水,大约有400毫升。( )(6)、3500毫升相当于3升外加500毫升。 ( )7、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3200毫升最接近( )。 2升3升4升(2)、一瓶啤酒大约有( )。750毫升750升 15毫升(3)、超市卖出60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500毫升,共卖出( )升矿泉水。30300030000(4)、把2000毫升的水倒入容量为250毫升的杯中,可以倒()杯。48 10 板书设计教学札记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页 本课时共
13、( )页 第( )页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5)、甲容器里盛水800毫升,乙容器里盛水1200毫升,从乙容器中倒()毫升的水给甲容器,甲、乙容器里的水同样多。200400 600(6)、甲容器可以盛水3000毫升,乙容器可以盛水3.1升,甲容器的容量()乙容器的容量。大于小于等于(7)、一脸盆水大约有() 100升10升 1升(8)、孔腾飞同学喝了10汤匙鸡汤,大约有()。1毫升100毫升10升板书设计教学札记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页 本课时共( )页 第( )页科 目数学年 级四页数107108课 题混合运算(1)课 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
14、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 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例题图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一、创设情境师: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107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师:星期天,小军和小
15、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认识综合算式。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生:两步。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
16、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总第( )页 本课时共( )页 第( )页教学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复 备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
17、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
18、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引导交流,
19、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四、巩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教案 Word 12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