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河流渠道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河流渠道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河流渠道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维导图:河流渠道化【思维导图】考点精析河流渠道化河流渠道化是指: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形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防洪工程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的迎水面也采用这些硬质材料。河流的渠道化改变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间的格局消失,而横断面上的几何规则化,也改变了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生态环境的异质性降低,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生物群落多样性随之降低,可能引起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河
2、流的渠道化,把河流裁弯取直变成笔直的渠道,再严严实实做成混凝土护岸,鱼到哪里去产卵?鸟到哪里去筑巢?不合理的堤防设置,会造成河流与湖泊、湿地和滩地的阻隔,阻止洪水的漫溢,改变营养物质输移规律,或者使滩区缩窄,降低河道的防洪能力。通过水库闸坝调度对河流实行径流调节,造成水文过程的均一化,也会降低洪水脉冲效应,可能造成河道周围的湿地退化甚至消失,影响该区域生物的生存繁衍。渠道化后的喜与悲-河流被渠道化后的影响渠道化后河流由曲变直,影响到流速;同时湿地面积会减少,那么湿地的作用在这里就可以考虑进去了。喜-有利方面:河流有曲变直,增加流速,加大了排泄能力,减轻了洪涝灾害;提高了航运能力。悲-不利方面:
3、河流有曲变直,湿地减少;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典题精研】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即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以此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河1962-1971年的河道渠化工程(下图),将本来蜿蜒的天然河流变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提高了河道的排洪能力,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在随后展开的基西米河生态修复工程中只有大约1/3的河道被回填,且涉及的河道附近多是没有人居住的地带。(1)说明基西米河在1962-1
4、971年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2)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3)提出恢复河流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并说明理由。【答案】(1)该地区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河水经常漫过河岸,洪灾多发。(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去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两岸原有的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部分原有河道因为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3)回填被渠化的河道,恢
5、复原有河道弯曲状态;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修建拦河坝,人为抬高水位以恢复两岸的湿地;改变上游水库的运用方式,塑造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来流条件。【分析】本大题以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河1962-1971年的河道渠化工程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恢复河流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及理由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据已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也较大;该区域地形为平原,地形平坦
6、,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河水经常漫过河岸,洪灾多发,所以针对这些自然条件,基西米河在1962-1971年进行了渠道化治理。(2)渠道化需要开挖河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泥土,而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会占用滩地和湿地;本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季节性水位变化明显,而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去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两岸原有的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渠道化使得部分原有流量大的河道流量变小,因为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使用带来困扰;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
7、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发展、自然环境都会带来极大地危害。所以基西米河的渠道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重大。(3)针对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提出了恢复河流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可以恢复原有河道弯曲状态和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针对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的问题,采取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使河流有大面积漫滩的机会,保护河道原有的河滩沼泽和湿地;修建拦河坝,人为抬高水位,恢复两岸的湿地和沼泽,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改变上游水库的运用方式,塑造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来流条件,有利于恢复河道原有的生态面貌,维护生物多样
8、性,保持生态平衡。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我国阿尔泰山西南坡,全长4248km,境内546km,流域面积5.7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多达111亿立方米,仅次于伊犁河,居新疆第二位。河流沿岸风光优美,水质清澈,鱼类丰富。下图为新疆及额尔齐斯河简图。材料二:乌伦古湖素以“戈壁大海”和鲜美“福海鱼”而著称,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芦苇产量和质量均下降。1969年修建了引额济湖渠道工程,每年可引1.85亿立方米水量注入鸟伦古湖。(1)简述额尔齐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并推测汛期出现的季节。(2)结合流域自然条件,简析额尔齐
9、斯河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3)推测引额济湖渠道工程对乌伦古湖水环境的影响。【答案】(1)补给水源: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季节:春季、夏季。(2)渔业资源丰富,可适度捕捞并进行深加工;流域内地势落差大,径流量较大,可适当开发水能资源;依托优美风光,发展旅游业;临近边境,可发展边境贸易。(3)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盐度下降;湖泊自净能力提高,水质变好。【分析】本题以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湖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河水的补给、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湖泊水文特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1)
10、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的西南坡,出境后称鄂毕河,其西南部有中纬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向北遇阿尔泰山,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因此额尔齐斯河主要补给水源包括大气降水;额尔齐斯河位于新疆,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秋季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融水。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春汛,夏季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形成夏汛。(2)额尔齐斯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主要从渔业、水能开发、旅游业及边境贸易等方面思考。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山脉,河流的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在新疆属于第二大河流,由图中等高线可判断,额尔齐斯河与其支流所处地区相对高差大,水流急,因而水能资源丰富;额尔齐斯河流域内的冰川、
11、湖泊、河流、森林、草原组成非常壮观的美景,利于旅游业的发展;额尔齐斯河在中国境内河段处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域,地理自然条件较为独特,保持着相对原始的水生生态环境,是高山冷水性水生生物良好的栖息场所,渔业资源丰富,可适度开发;额尔齐斯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一带一路”西出中亚的陆上通道,可发展边境贸易。(3)引额济湖渠道工程对乌伦古湖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面积、盐度、水质等方面。“引额济湖”工程会使得乌伦古湖入湖水源增多,流域面积增加;“引额济湖”工程会使得乌伦古湖的湖水水量增加,湖水水位升高,湖泊自净能力提高,水质变好;乌伦古湖是内陆河终点,是咸水湖,河水对湖水具有很强的稀释作用,淡
12、水增加,湖水盐度降低。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即河流终点汇入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修建了引额济乌渠道,乌伦古湖补给吉力湖,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材料二下图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1)描述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库尔尕河流向的变化。(2)分别比较乌伦古湖在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湖水盐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原因。【答案】(1)修建前,自东南流向西北。修建后,自西北流向东南。(2)修建前,盐度高理由乌伦古湖没有径流流出
13、,盐分逐渐积累。修建后,盐度降低理由额尔齐斯河流入后对乌伦古湖有稀释作用;盐分经库尔尕河流出。(3)入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面扩大;增加湖面蒸发量,改善局部小气候;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水质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湖泊生物多样性增加。【分析】本大题以乌伦古湖的位置和近年来的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即河流终点汇入湖”可知,修建前,吉力湖通过库尔尕河补给乌伦古湖,故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结合材料“修建了引额济乌渠道,乌伦古湖
14、补给吉力湖”可知修建后,库尔尕河自西北流向东南。(2)根据材料可知,修建前乌伦古湖为尾闾湖,盐度较高。理由是乌伦古湖作为尾闾湖,没有径流流出,只有河流流入,河流带来的盐分逐渐积累,盐度变高。修建后盐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额尔齐斯河流入乌伦古湖后对乌伦古湖盐类物质有稀释作用,导致盐度降低。乌伦古湖湖水经经库尔尕河流出,带走了部分盐类物质,盐度降低。(3)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乌伦古湖的入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面扩大。乌伦古湖湖面增大,湖面蒸发的水汽增多,大气湿度增加,改善局部小气候。蒸发的水汽再度形成降雨注入湖泊,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水质改善。湖泊面积增大,湿地面积增加,湖泊生物生存空间大,湖泊生物多
15、样性增加。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梁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项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2)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答案】(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湖泊沼泽,地下水位高;春季和初
16、夏气温高,风力强,蒸发强烈;随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2)主要作用:淤高地面,增加耕地面积;冲压盐碱,改良盐碱地。依据:所引泾水多泥沙,且含丰富的有机质;建成前有大面积湖泊沼泽,耕地少;郑国渠建成后,该区域经过引渠水淤灌才形成大片农田。【分析】本题以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为背景主要考查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及郑国渠水利工程的作用,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中的图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从材料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图可知,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山麓和渭河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流速缓慢,排水不畅,使得地下水位高;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
17、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该地区河流流量增加,容易使得北部山地注入渭河的河流支流在图中阴影区域汇集,河水溢出河道形成湖泊沼泽。湖泊沼泽多,导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盐分随地下水上升到土壤表层;加之该地区春季和初夏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蒸发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2)根据材料信息,“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可知郑国渠没有建成之前,该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湖泊沼泽化,耕地面积少,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说明郑国渠建成后,因所引泾水多泥沙,泥沙淤积起到了淤高地面的作用,使得图中阴影部分不易受北部地区河流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