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随堂练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随堂练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随堂练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单选题(12题)1秦代经济比较落后的湖南西部地区,每亩田租高达1斗3升,而西汉末年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东部地区,每亩田租大约平均8升。据此可知( )A秦代徭役繁重B土地兼并严重C西汉田赋降低D赋役一概折银2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经济的发展B增加国家税收C打击土地兼并D消除割据基础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民族交融B
2、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4唐代实行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作为国家的赋税征收方式。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惟以资产为宗”。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打击了地方藩镇的势力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5唐代时,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瓦解,租庸调征收在国家税收总量中的比例趋于下降,地税、户税和附加税的比例逐步提高。这种变化( )A为两税法的实行奠定了基础B反映出政府财政困难C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D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6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募兵制的主要用意在于把一些可能反叛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现政权的力量,但是“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这说明(
3、)A养兵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募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C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募兵制影响了农业发展7一条鞭法的实施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其“赋役折银”的做法,在后世得到了沿用和发展。采取这一做法的根源是( )A农牧民族的交融B商品经济的发展C白银的大量流入D全国人口的激增8元朝政府在其统治的北方地区实行了一种赋税制度,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这一赋税制度是( )A募役法B科差C一条鞭法D租庸调9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出赋中,称“摊丁入亩”。以上资料表明( )A存在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B征收赋税多元化促
4、进了经济发展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收入D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10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紧接着英、法、荷等国也相继与中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1928年12月,中国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这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A改定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效B西方列强放弃了在华的特权C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11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5、。有关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历史不正确的是( )A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B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C改革开放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D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2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清朝末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初期就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C在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D1978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二、材料分析题(2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协
6、定关税”开始,中国就被迫在低关税条件下卷入国际市场。低关税直接促成了大规模的商品进口,不仅冲击了自然经济,催生了近代工业,还促使近代工业重视竞争,进行现代化运作经营。美亚丝绸厂组成专门的“南洋考察团”远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了解当地市场;著名的范旭东民族化工业,以高薪延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12年后各纱厂逐渐革除落后的“文场武场”制度,实行较科学的计时、计件工资制等。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材料二 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意,要求与各国“改订新约”,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刚刚建立的国民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而关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7、。国民政府急于收回关税主权,以增加财政收入。1934年,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1115506千元,其中关税收入353258千元。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全部税收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达60%70%。摘编自薛平、胡长青、黄翠红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关税自主运动成功的原因及其估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低关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民政府“要求实现关税自主”的原因。14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赋税管理,赋税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因人事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
8、,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故称“两税”),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材料二 一条鞭法是明代万历年间通令全国实施的一项新的赋役制度,它“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将一切征项,包括赋、役及额外加派、土贡方物等,悉并一条,化繁为简;它取消各种摇役名目,实行银差,使徭役空前简化;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21290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