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训练高考语文概括能力训练语文试卷.docx
《微训练高考语文概括能力训练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训练高考语文概括能力训练语文试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第 2 页 共 10 页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书与画,以艺术品种来说,虽然殊途, 但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却有共同之处。一幅画供人欣赏, 一幅字也无二致。我曾误认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书法在一个国家民族中,既具有“上下千年, 纵横万里”的经历,直到今天还在受人爱好,必有它的特殊因素。又不但在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中如此,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
2、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为什么?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起如此作用,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 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 深于也广于工具、点画、形象、风格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书画同 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 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索:民族的习惯和工具:许多人长久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 由于种种条 件, 使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 共同的好恶: 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 在交通不便时, 久而
3、 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共同的表现方法:用 某些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的办法来表现某些形象, 成为共同的艺术手 法。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日久成为共同的各方面的传统。合成了“信号”:以上这一切, 合成了一种“信号”,它使人看到甲联想乙,所谓“对竹思鹤”、“爱屋及乌”,同时它又能支配生活 和影响艺术创作。合乎这个信号的即被认为协调, 否则即被认为不协调。所以我以为如果问诗书画的共同“内核”是什么,是否可以说即是这种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 成的“信号”。一切好恶的标准,表现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联想,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
4、 在本民族(或集团) 以外的人, 可能原来无此感觉,但这些“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 它的感染力 也绝不永久限于本土,它也会感染别人, 或与别的信号相结合,而成为新的文化艺术品种。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有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所谓不足多余 的范围,从广大到细微, 从抽象到具体, 并非片言可尽。姑从缩小范围的诗画题材和内容来看, 如把 某些诗歌中常用的词汇、所反映的生活加以统计, 它的雷同重复的程度,会使人吃惊甚至发笑。某些时代某些诗人、画家总有爱咏、爱画的某些事物, 又常爱那样去咏、那样去画。 也有绝不“入诗”、 “入画”的东西和绝不使用的手法。彼此影响,互相补充,也常
5、出现新的风格流派。这种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结果,当然各自有所变化,但在变化中又必然都带有其固有的传统特 征。那些特征, 也可算作“信号”中的组成部分。它往往顽强地表现着, 即使接受了乙方条件的甲方, 还常能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再总括来说,前所谓的“核”,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中由于共 同工具、共同思想、共同方法、共同传统所合成的那种“信号”。(节选自启功谈诗书画的关系 2022 年第 3 期半月选读)1 下列对文中“信号”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信号”是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一个共同体; 与别的信号相结合, 就会成为新的文化艺 术品种。B“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具有相对稳
6、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本民族的人,可能无此感 觉。C“信号”可以从广大到细微, 从抽象到具体和本民族以外的民族相比较, 体现出彼此的不足或 多余。D“信号”是一个民族日久形成的共同的包含了习惯、工具、好恶及表现方法的传统合成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首段提出:书法受到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国家民族艺术家的注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B 第二到五段重点分析书法艺术有如此影响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书画同核”问题,并加以 阐释。C 第三段从五个方面详细地阐释“核”的内容及形成的过程。其中第个方面与前个方面属 并列关系。D 第六段总结全文。辩证地分析了书画彼此影响,
7、互成增减的观点,明确了“书画同核”“核” 的核心内涵。3 下列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A“也无二致”表明书画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都可供人欣赏。B 中国书法不仅受到国人爱好, 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也非常喜欢。C 作为殊途的书与画,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反之也是。D 一民族与另一民族“信号”相遇,彼此影响补充,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4 结合文本, 谈谈你对“对竹思鹤”现象的理解。 (4 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57 题。材料一: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地方民间编 写的
8、许多史志、典籍,都有天文、气象、物候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观测记载。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 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研究发现,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不但有各种天文、气第 3 页 共 10 页第 4 页 共 10 页象、物象等观测文字, 还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从著名的考古学家对 1936 年出土的一片殷墟卜 辞进行研究表明:公元前 1217 年中国不仅已作出 10 天的天气预报, 而且还有连续 10 天的天气预测 及实况记录。盛唐时期, 国泰民安,气象观测技术也有较大的进步。唐太宗时期的科学家李淳风所著的观象 玩占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当时观测风的方法:“凡侯风必于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
9、。以鸡羽八 两为葆,属竿上。侯风吹葆平直,则占。”这里指出测风的场地要求,同时也说明了风观测器的构造。宋代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发明和学术文献也非常多。其中突出的有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 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明清时期, 建有“观象台 ”,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 象台。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 呈奏。在清代, 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上奏晴雨录、雨雪粮价等报告,各地官员也有大量的有关当 地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奏折。如今, 在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还珍藏有大量的古代雨雪粮价、黄 河水
10、文灾情、气象灾害、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方面的档案。(节选自中国天气网我国古代的气象观测)材料二: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 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 其中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国 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 2400 多个, 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 6 万个,乡镇覆盖率达 96%。成功发射 17 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8 颗在轨运行,218 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组成了严密的气象灾害监测网, 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基于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各地打通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
11、公众预警信息覆盖率提 升至 85.8%。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已集成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 等多种手段,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效缩短到 5 分钟至 8 分钟,为 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赢得了时间。目前,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智慧气象已成为强化 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气象发展方式、打造气象现代化“升级版”的重要方向和途径。(节选自中国气象局探探当代气象尖端科技)材料三:本报北京 8 月 1 日电(记者林英)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今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北京市气象局 7 月 30 日晚对奥运会开幕
12、式彩排场地鸟巢降雨天气的预报较为准确, 达到了世界先进 水平, 这是气象部门 7 年来开展一系列奥运科研专项攻关工作得到的成果。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在倾 力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 同时也提高了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预警能力。于新文介绍说:“现在北京周边有 7 部固定雷达、2 部移动雷达来监测天气, 每 6 分钟扫描一次 发回资料; 天上有 4 颗卫星, 每 15 分钟发布一次云图; 还有 183 个自动气象站, 每 5 分钟发布一次 资料。再加上从全国抽调了 36 名预报员、从国外请来 13 名专家到北京参与气象服务,从软件到硬件我们都有了很大提高。”科研专项攻关完善了北京地区的灾害性
13、天气短时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全面 提升了奥运气象预报能力。(节选自光明日报 2008 年 08 月 02 日 02 版)材料四:1 月 19 日, 中国气象局召开分钟级降水预报进展汇报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 示精神,认真落实 2021 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有关部署, 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中国气象局总工 程师黎健出席会议。(分钟级降水服务产品)预报精准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分钟级临近降水预报 在突发重大灾害决策应对、重大活动保障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需求愈加迫切。发展分钟级降水 预报, 提高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能力,对于实现精准精细、实时高频滚动
14、更新预报预警至关重要。会议强调,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气象观测自动化、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 术,统筹谋划好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发展布局, 做到精细化预报无缝隙、全覆盖; 进一步解放思想,向 强天气预报、全要素预报方向迈进, 探索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链条自动化、集约化发展; 充分 发挥各地各单位业务技术优势, 凝聚合力、分步实施,不断优化业务体制, 促进推广应用。(节选自中国气象局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提高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能力)5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甲骨文记载了最
15、早的气象观测方面资料,不仅有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还有天气预 测和实况的记载。B 据记载,盛唐时期人们在周围“高平远畅”地, 主要利用鸡羽等物品制成“葆”,悬挂在高杆 之上用来测风。C 南宋时期的秦九韶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属于世界领 先水平。D 明清统治者很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社会安定的影响,由雨雪粮价一书的书名可以 直接看出。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二、三说明了我国在气象研究领域方面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人民及历代政府对第 5 页 共 10 页第 6 页 共 10 页气象工作的重视。B 材料三着重从奥
16、运会开幕式的角度,谈及我国气象服务从软件到硬件都有了很大提高,达到 了世界先进水平。C 分钟级降水产品是雷达综合多种资源的公众服务产品,对其推广应用,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强。D材料三、四都是新闻文体。导语部分都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材料四的关键词:落实部署, 推进工作。7 结合所给材料, 谈谈我国在精准预报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你有什么建议? (5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赶车(比利时 章平)从比利时东部赶往西北部交界的卢森堡, 大约四小时, 我和阿根昨夜里都没睡,五点多就赶第一 班巴士去火车站。阿根来比利时刚三个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