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有一定的初中基础,但是初中涉及到的影响有限,高中内容逻辑性更强,增加了一些学术界的成就,观点和角度都更加新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的拓展。首先,通过课表要求,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分析的角度和深度,以此来贯彻历史的核心素养,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引领学生阅读课本以及自主查阅资料并思考问题,从而阐述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分析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影
2、响的时候,给出材料并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影响,从而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化,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再例如,对于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问题,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太平洋贸易中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在此处引发对中国影响的思考,来建立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也是全球视野的一种体现。在教学中,我讲课本的三个子目落脚在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和世界文明格局的改变,反扣课本标题,体现在新航路后随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从这三个方面都能体现出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教材分析本课分三个子目,第一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第二目“商品的世界性
3、流动”,第三子目“早期殖民扩张”。这三个子目的逻辑关系是:它们所展示的内容是新航路开辟来的全球海路大通并由此引发的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种、物种的迁徙与交流,以及商品的全球流动与交换,使全球建立了初步联系,也影响到中国的发展;随着这些联系的日益紧密,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文明格局发生演变并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三、课程目标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全球性流动,引导学生从全球化视野理解人新航路开辟所引起的全球性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其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从而加
4、深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识。四、教学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人类认识世界视野改变,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以及所引起的疾病传播的状况,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的改变。2、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而引起的全球贸易航线的新特点,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3、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使得非洲美洲文明被中断,而西欧则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文明格局的改变。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的影响难点:贸易航线的新特点和殖民扩张引发的西欧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从而加速资本主义发展。六、教学过程本课以15世纪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的世界地图
5、导入。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对世界外貌的了解更为清晰,比较这两张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看到15世纪的世界地图,有欧洲非洲亚洲的地理方位,但没有美洲,人们对世界认识是不完整的,16世纪的世界地图有了美洲且各大洲大洋的方位更加明晰,人们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与今天已经差不多。与此同时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而正式由于这种联系的加强也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格局。探究一: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对世界的影响1、 人口迁移流动 提问:观察图片结合课本知识,新航路开辟以后,人口的流动状况是怎样的
6、?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分析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可以得出此结论:2. 物种的交换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察图片得出结论:从亚欧大陆传入美洲:马、牛、猪、羊、鸡;小麦、燕麦、大麦、裸麦;橄榄、葡萄。从美洲传入亚欧大陆: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来源于美洲。提问:从多个角度分析物种的交换对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素养。)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
7、习惯;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 通过将玉蜀黍和甘薯挤塞进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缝隙,在 1700 年至 1800 年间,棚 民(福建等地客家人)和移民让这个国家的种植 面积几乎增加了两倍。为了开辟必需的农田,他 们砍伐了许多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森林。失去林 木的遮蔽,山坡再也不能蓄住雨水。土壤养分从 山丘上被冲刷下来。最终,养分耗尽的土地甚至 连玉蜀黍和甘薯都无法滋养了。于是农民会砍 伐更多的森林,这个周期又再一次开始。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材料三:1877年首度引入美洲的鲤鱼,已经爆炸性地蔓布,把
8、本土鱼与水鸟赶出许多湖泊、河川。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著,郑明萱译:哥伦布大交换【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讨论分析中锻炼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所得出的结论不限于材料给出的范围。积极影响:丰富食物结构、促进经济开发、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文明交流与融合等。消极影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新物种的引进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等。(教学过渡:随着以上分析的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同时也带来了病原体的传播)材料: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旧大陆的致命病菌,因此无从产生抵抗力或基因变化。 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等,都是逞凶斗狠的头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21334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