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选修3.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课时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规律。2.正确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会用电离能的概念分析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一、元素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电离能: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符号:I,单位:kJmol1。逐级电离能: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正一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I1。第二电离能:气态正一价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正二价离子所需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第五电离能依此类推。
2、通常情况下,第一电离能小于第二电离能小于第三电离能(2)意义: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2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2)观察分析上图,回答下列问题:2对同一周期的元素而言,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易失去电子。具有全充满、半充满及全空的电子构型的元素稳定性较高,其电离能数值较大。如稀有气体的电离能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N 为半充满、M
3、g 为全充满状态,其电离能均比同周期相邻元素大。1.电离能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对电离能的影响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I1总体上有增大的趋势。碱金属元素的I1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I1最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元素的I1逐渐减小。(2)核外电子排布对电离能的影响某原子或离子具有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的电子排布时,电离能较大。如第A 族元素、第A 族元素比同周期左右相邻元素的I1都大,原因是第A 族元素最外层ns2全充满,第A 族元素最外层np3半充满,比较稳定。各
4、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I1最大,原因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各轨道具有全充满的稳定结构。Zn(3d104s2)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电离能大。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例 1 下列有关电离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B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D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答案 D解析 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表示该元素的原子越难失去电子;从总的变化趋势上看,同一周期中元素
5、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有反常,如I1(N)I1(O)。例 2 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3A3s23p1 B3s23p2 C3s23p3 D3s23p4答案 C解析 由于能量 3p3s,因而先失去 3p 轨道上的电子,而 C 项 3s23p3中 3p 轨道半充满,是较稳定状态,因而更难失去第 1 个电子。方法规律(1)影响电离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核外电子排布。(2)比较元素电离能大小时,要特别注意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时元素的电离能较大。二、电离能的应用1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减小,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6、,一般来说,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下表为 Na、Mg、Al 的电离能(kJmol1)。元素电离能NaMgAlI1496738578I24 5621 4511 817I36 9127 7332 745I49 54310 54011 575分析上表中各元素电离能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同一元素的电离能逐级增大?答案 原子失电子时,首先失去的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阳离子,离子半径变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强,从而使电离能逐级增大。(2)钠原子为什么容易失去 1 个电子成为1 价的阳离子?答案 钠原子的I2I1,说明钠原子很容易失去 1 个
7、电子成为1 价阳离子,形成 Na为1s22s22p6稳定结构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得更强。因此,钠元素常见价态为1 价。(3)上表中能够说明镁、铝原子通常分别形成 Mg2、Al3的依据是什么?答案 说明镁原子通常形成2 价阳离子的依据是I3I2。说明铝原子通常形成3 价阳离4子的依据是I4I3。3根据锂元素逐级电离能数据可知,I1I2I1,I3突跃式变大,即失去2 个电子后,再失去电子变为3 价阳离子却非常困难,说明元素 M 失去 2 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1下列关于电离能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电离能可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B某原子的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越
8、容易失去电子C第二电离能是气态1 价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D电离能跟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对应的答案 D解析 电离能小的元素原子易失电子,大的易得电子,所以 A、B 项正确;C 项为第二电离能的定义,正确;D 项,电离能有时并不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一一对应。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 3 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答案 A解析 同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最大,A 项正确,C 项不正确;由于 Mg 价电子排布为 3s2,而 Al 为 3s23p1,故铝的第一电离能
9、小于 Mg 的,B 项不正确;D 中钾比镁更易失电子,钾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镁的,D 项不正确。3下图表示前 18 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气态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的变化图像。其中 A、B、C 各点表示的元素是( )AN、S、P BF、Cl、OCHe、Ne、Ar DSi、C、B答案 C解析 A、B、C 的第一电离能是各自周期中最大的,即最难失电子,故 A、B、C 是各自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 He、Ne、Ar。4元素周期表第 3 周期所含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和最小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ANa2S BMgCl2CNaCl DAlCl3答案 C解析 第 3 周期主族元素
10、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 Cl,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 Na,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 NaCl。5请完成下列各题:7(1)Mg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 Al 元素的_,第 2 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铍大的有_种。(2)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与碳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O 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_。(3)A、B 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 B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电离能/kJmol1I1I2I3I4A9321 82115 39021 771B7381 4517 73310 540答案 (1)大 5 (2)1s22s22p2 N 原子的 2p 轨道达到半充满结
11、构,比较稳定 (3)1s22s22p63s2解析 (1)Mg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2,3s 为全充满稳定结构;Al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23p1,3p轨道不是稳定结构。元素第一电离能 MgAl。第 2 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 Be 元素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 C、N、O、F、Ne 共 5 种。(2)O 原子和 N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分别为2s22p4,2s22p3,N 原子的 2p 轨道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3)由 A、B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看出,A、B 两元素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 价金属阳离子,故 A、B元素属于A 族的元素,由同主族元素电离能变化规律可知,B 元素为镁元素,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对点训练题组 1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减小B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逐渐增大C通常情况下,电离能I1I1(硒) I1(砷)I1(硒) I1(溴)I1(硒),I1(溴)I1(硒)。(3)10 号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氖,已达到稳定结构,此时失去一个电子就需要很高的能量。(4)根据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测:1 mol 气态 Ca 原子失去最外 层一个电子比同周期元素钾要难,比同主族元素 Mg 要容易,故其 E 值应在 E(钾)与 E(镁) 之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