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第一篇一、(2022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
2、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
3、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
4、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
5、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第二篇二(2020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遂
6、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缔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缔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
7、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稀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缔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缔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
8、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注 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志 志:心思 C.智伯不悛 悛:悔改 D.晋绝不祀 绝:灭亡2.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欲
9、以伐四卿 以:凭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以知之 以:依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B.臣子稀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
10、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6、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第三篇:三、(2021 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中,武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兖州举隆才堪良将。初,
11、凉州刺史杨欣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的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向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帝弗纳。隆立标简试。自旦至午,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路狭
12、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朝议将加隆将士勤赏,赐爵加秩各有差。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盛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盛墓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选自晋书马隆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
13、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B.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C.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D.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文中指门客,是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 B.泰始,是晋武帝年号
14、。年号纪年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午,指午时,古代十二个时辰之一,指下午一点至三点。 D.爵,指爵位。古代爵位有很多,如公、侯、伯、子、男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隆既勇且义,赢得州人称赞。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无人敢替他收尸,马隆不但自己出钱给他举行殡葬仪式,还服丧三年。B.马隆勇于担当,能够毛遂自荐。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都无法解决,马隆主动请命,然后率领勇士三千多人,与敌厮杀。C马隆亲力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不仅如此,还亲自采买武器。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
15、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边战斗边前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译文:(2)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译文:5.马隆采取何种措施麻痹成奚,使之懈怠?(3分)答:第四篇四(2021 湖北十一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端拱初,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
16、,得道公正清洁二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的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
17、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节选自宋史查道传)注间关:形容道路崎岖,辗转难行;此处引申为“辗转穿行”之意。逋负:拖欠赋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18、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B.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C.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D.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B.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C.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
19、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D.搢绅,插笏于绅,也称为缙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查道自幼好学,侍母尽孝。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B.查道济世安民,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C.黄道性格淳厚,犯而不较。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有拖欠税赋的,他不予追究。 D.查道品行端正,坚守底线。仆从见路边有佳枣就摘下献给他,他按照
20、枣的价值挂钱于树,其品行得到同僚的敬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译文:(2)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译文:5.宋史评价查道“纯孝笃义”,其中“笃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答: 第五篇五(2021 山东烟台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
21、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措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
22、,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贞观二十一年六月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憋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
23、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贞观二十二年七月癸卯,薨。(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 南牙,即“南衙”,属宰相管辖。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