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知过程.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章 认知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认知过程.ppt(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认知过程付明会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一)感觉的含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产生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刺激物 作用于 感受器 产生 感觉总之,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意义(1)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其它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2)感觉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与感觉剥夺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
2、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感觉剥夺试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 感感 觉觉 剥剥 夺夺 实实 验验 装装 置置 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 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
3、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思考:广泛接触外界事物与人的成长的关系?人的成长和成熟,也必然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并加强和改进这些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最优。广泛接触外界事物对孩子更为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生怕各种意外和疾病,也怕孩子吃苦,把孩子放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如温室的鲜花。他们没有想到,这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或者引起了心理的不健全,或者使孩子眼界狭小,心胸狭隘。早期的情感剥夺情感剥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术词汇,通俗一点讲,就是指剥夺孩
4、子分享愉快情绪的体验,如好奇、喜悦、快乐和情爱等,而让孩子体验许多不愉快的情绪,如生气、害怕、猜忌等。狭义的情感剥夺可解释为情爱的剥夺。在情感剥夺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情感饥渴”的,他们不仅得不到爱,而且缺乏助长情感和爱的亲密的社会关系。狼孩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电视、报刊上也时有此类悲情的事发生。情感剥夺的一般原因有:父母或父母之一死亡;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父母缺少教育责任,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以及孩子不受同伴欢迎等。情感被剥夺的孩子,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都会受到伤害。具体表现在:延缓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使儿童的运动能力和神经肌肉发展迟缓;语言发
5、展差,甚至可能发展为口吃及语言失调;不能集中注意力,干扰了记忆、学习和理解;妨碍孩子的学习和与他人相处,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客观事物和现象,使心智发展的水平低于一般孩子。对于爱的剥夺的危机期是6个月到5岁,5岁后的情感剥夺对智力发展影响较小。对人有益的感觉剥夺对人有益的感觉剥夺聚德费尔德(Peter Suedfeld,1980)以吸烟者、肥胖者为被试进行实验,发现对他们的感觉输入进行限制有助于修正他们的行为。在一个限制刺激的环境中呆24小时,吸烟者在一个安静的黑屋子的床上躺24小时(可以起来喝水、上厕所),同时听着有关吸烟不利的话。在随后的一个星期内,没有人再吸烟。一年后,2/3的人仍不抽烟,其
6、数量是只听吸烟不利的话而没有限制感觉输入的不再吸烟者的两倍。(三)、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一)外部感觉(一)外部感觉1、视觉适宜刺激:波长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锥体细胞明视觉(昼视)器官 短粗,呈锥形,主要分布在网膜中央窝及附近,中央窝是对光最敏感的区域。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夜视觉器官 细长,呈棒状,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在昏暗的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和轮廓。2、听觉16162000020000赫兹的
7、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赫兹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1 1)听觉感受性与年龄)听觉感受性与年龄 20 20岁随年龄增高感受性逐渐增高岁随年龄增高感受性逐渐增高 60 60岁随年龄增高感受性下降:首先是高频的丧失;逐渐增加到低频的丧失;最后到中频(岁随年龄增高感受性下降:首先是高频的丧失;逐渐增加到低频的丧失;最后到中频(1000100040004000赫兹)的丧失。赫兹)的丧失。(2 2)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听觉适应:在声音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听觉适应:在声音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听觉疲劳:听觉疲劳:声音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
8、。声音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不同,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不同,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这一疲劳经常性地发生,会造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这一疲劳经常性地发生,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3、嗅觉和味觉(1 1)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适宜刺激: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气体物质。能挥发、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嗅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鼻腔上膜的嗅细胞。鼻腔上膜的嗅细胞。嗅觉难以分类:嗅觉难以分类:至今仍用引起嗅觉的物质来标至今仍用引起嗅觉的物质来标示各种嗅觉。示各种嗅觉。嗅
9、觉产生:嗅觉产生:有气味的物质分子刺激鼻腔上膜的嗅细胞,使有气味的物质分子刺激鼻腔上膜的嗅细胞,使嗅细胞兴奋产生神经冲动,经嗅束传至大脑中央后嗅细胞兴奋产生神经冲动,经嗅束传至大脑中央后回产生嗅觉回产生嗅觉。(2)味觉)味觉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溶于水的、有味道的化学物质。溶于水的、有味道的化学物质。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味觉分类味觉分类 1 1)基本味觉:甜、苦、酸、咸四种)基本味觉:甜、苦、酸、咸四种,在舌面部位不同在舌面部位不同.2 2)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四种味道混合)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四种味道混合,并保留原来味道并保留原
10、来味道,不是新味道。不是新味道。味觉的产生味觉的产生 有味道的物质刺激味蕾兴奋舌咽神经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中央后回产有味道的物质刺激味蕾兴奋舌咽神经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中央后回产生味觉。生味觉。味觉感受性与机体生理有关味觉感受性与机体生理有关.味觉与视觉、嗅觉有关(色香味)味觉与视觉、嗅觉有关(色香味)4、皮肤感觉、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的感觉。皮肤感觉的基本形态:皮肤感觉的基本形态:触压觉、温觉和痛触压觉、温觉和痛觉(振动觉、冷觉)觉(振动觉、冷觉)(二)内部感觉(二)内部感觉1、运动感觉运动感觉运动感觉运动感觉 运动感
11、觉也叫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感觉也叫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感觉也叫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感觉也叫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要形态。要形态。要形态。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节中。节中。节中。身体运动时刺激动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身体运动时刺激动觉感受
12、器产生神经冲动,沿脊髓后索、丘脑传导大脑中央后回引起动觉。脊髓后索、丘脑传导大脑中央后回引起动觉。2 2、平衡感觉(静觉):、平衡感觉(静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平衡觉的感受器:平衡觉的感受器:内耳的前庭器官内耳的前庭器官 当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方向发生变化时,刺激前庭器官当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方向发生变化时,刺激前庭器官产生平衡感觉。产生平衡感觉。3、内脏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机体觉):饥渴、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性及疼痛等感觉。饥渴、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性及疼痛等感觉。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内脏
13、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当内脏器官正常工作时,内脏感觉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着,当内脏器官正常工作时,内脏感觉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着,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弱、少,因而不能意识到;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弱、少,因而不能意识到;只有在内脏器官发生功能异常或病理改变时,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只有在内脏器官发生功能异常或病理改变时,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觉。五、感觉的基本规律五、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所以,感觉阈限是用来度量感受性大小的感受性: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感
14、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反比)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E=1/R(反比)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反比)差别感受性:是指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在感觉上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也称最小可觉差。补充补充3: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
15、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也称韦伯定律。K=I/I K=I/I K K:韦伯常数;:韦伯常数;I I:原刺激强度;:原刺激强度;I I:引起差别感觉: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的刺激增量。注意注意:韦伯定律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韦伯定律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视觉(亮度)1/60动觉(重量)1/60痛觉(皮肤灼痛)1/30听觉(音调)1/10触觉(皮肤压力)1/7嗅觉(天然橡胶气味)1/4味觉(盐咸味)1/3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不同感觉
16、的韦伯系数(二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对 感受性发生的影响,叫做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叫做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一般认为,对某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却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2)不
17、同感觉的补偿作用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某种感觉缺失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各种感觉之所以i能够相互补偿,主要原因是由于刺激的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暖色”;蓝、青、紫色使人觉得冷蓝、青、紫色使人觉得冷“冷色冷色”淡蓝色可以引起凉爽的感觉,对高热患者有利;黄色可以刺激食欲;绿色对心理活动起缓和作用;玫瑰色能抑制、消沉的情绪振奋起来。二、知觉二、知觉(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
18、反映。注意: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注意: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二)知觉的生理机制(二)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产生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知觉的产生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大脑大脑 补充补充 某个分析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某个分析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 恢复了恢复了 以前形以前形成的联觉系统成的联觉系统 并并 对感觉信息加以补充对感觉信息加以补充 形成整体形象形成整体形象(三)知觉的基本规律(三)知觉的基本规律1.1.选择性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
19、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物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对象与背景可以作为知觉对象的物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而且互相依赖相互转化,而且互相依赖。影响知觉选择性因素影响知觉选择性因素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对象背景差异对象背景差异强度大、明亮的、轮廓清晰的物体容易强度大、明亮的、轮廓清晰的物体容易成为选择对象。成为选择对象。对象组合对象组合空间和时间接近的比较容易成为知觉对象。空间和时间接近的比较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对象的运动对象的运动运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区分出来。运动的
20、刺激物容易被区分出来。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如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以及是否:如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以及是否明确目的任务有关。明确目的任务有关。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事物的时候,人们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他们,并用词汇把他们标识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1)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越深刻、越精确、知觉的速度越快(2)影响知觉的其他因素 语言的指导作用 实践活动的任务 情绪状态 定势的影响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
21、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体现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知觉的整体性体现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互相依存的。一方面,人的知觉系统具有证的、互相依存的。一方面,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另一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个别(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方面,对个别(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的整体特性。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当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主观)在整体知觉中,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客观)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
22、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在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印象与客观刺激的关系并不完全服从于物理学的规律。知觉的很长性主要是由于过去经验作用的结果。(五)知觉的种类(五)知觉的种类1、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肤知觉等。2、根据知觉对象划分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在空间中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知觉以及对位置、方位、距离等在空间中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知觉以及对位置、方位、距离等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判断。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判断。包括以下特性包括
23、以下特性 大小大小 形状形状 方位知觉方位知觉 距离距离(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感觉的类型差异: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活动内容的意义: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估计长本人的态度和情绪:(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真动知觉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
24、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是真动知觉。似动知觉似动知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是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是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动。动景运动是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原理。动景运动是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原理。三、错觉:对客
25、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三、错觉: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三)错觉的种类(1)图形错觉(箭头)(2)形重错觉(棉花和铁)(3)大小错觉(4)方位错觉()(5)运动错觉()3738394041424344 (二)错觉理论(二)错觉理论1、错觉的眼球运动说2、错觉的透视说3、错觉的神经移位说4、错觉的对比说和同化说5、错觉的混淆说和错误比较说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一)感觉与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头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但是,没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就不会有反映事物总体属性的知觉。所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所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二 认知 过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