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藏象.ppt





《第三章藏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藏象.ppt(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藏象藏象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赵俊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难点:藏象学说的形成及脏腑与现代医学器官的异同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之本义臧藏臟脏臧者,善也。善,吉也。说文 藏,匿也。说文新附凡物善者必隐于内也臟是后起的分别字,以别于“宝藏”的“藏”“藏”之本义藏,内脏:酒练五藏。汉枚乘七发 百骸九窍六藏。庄子齐物论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内脏的总称)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张景岳:“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
2、象”府者,为五藏宫府也,俗字作腑。白虎通性情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 腑脏:肝、心、脾、肺、肾五脏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脏腑的生理特点五脏:形态:实体器官 功能:化生与贮藏精气六腑:形态空腔器官 功能:受盛与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形似六腑、功类五脏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
3、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以粗浅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从体外的各种征象测知脏腑的生理功能,推究其病理变化,并运用古代哲学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进行类比推理、综合分析,逐步形成了藏象学说。1、古代解剖学知识: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灵枢骨度篇曰: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7.523=172.5cm2.623=59.8cm2、对人体生
4、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如皮肤受凉感寒,会出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从而皮毛、鼻和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3、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种生理功能 如眼疾可从肝着手治疗而获愈,久之就得出“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再如使用补肾药物后,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因而认识到肾的精气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从而产生“肾主骨”之说。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脏中心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脏腑为生命活动中心,气血津液精为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七窍二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以“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司外
5、揣chui内控制论方法:黑箱、灰箱理论 系统论方法:人体是一个以五脏子系统为中心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临床药理学中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将身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只要体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及清除药物的速率常数相似,而不管其解剖位置与生理功能如何,都可归纳为一个单位,即一个室。功能集团、概念单元、(三)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紧密结合藏象学说脏腑的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其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却不完全相同。例: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至少涉及现代医学中泌尿
6、、生殖、呼吸、内分泌、神经等系统的功能。藏象学说的形成,虽有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但其发展,主要是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方法,因而其观察分析的结果,必然大大地超越了人体解剖学的脏器的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医学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医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第二节 脏腑一、五脏(一)心心居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心居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有心包卫护其外。两肺之间,有心包
7、卫护其外。心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主神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互为表里。与小肠互为表里。1、主血脉血,即血液,是全身的营养物质脉,即脉管,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灌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要完成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心脏和脉管内的血液,即心的物质,称为心血、心阴(血属阴);一为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即心的功能,称为心气、心阳。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心脏自身的矛盾运动,用以维持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
8、心气的推动。心气充盛,血脉充盈,则故颜面色泽红润、脉博和缓有力、节律整等。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则血脉空虚、脉细无力。心血亏损或失血过多,则脉管空虚而现芤脉,心悸,面色苍白无华。若心的气血俱虚,血行不畅,则使脉道阻塞而出现面色指甲青紫、心痛、涩脉等瘀血证候。2、主神志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通常所称的“神气”。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均有联系,但主要为心所主。心主神明以血为物质基础。心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振奋心血不足,则心神不宁、思维迟钝、精神萎靡且可见失眠、多梦、健
9、忘、心悸、乏力、记忆力下降等症,血热扰心则见狂躁谵语,或反应迟钝,意识朦胧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状痰迷心窍则见喉中痰鸣,意识不清。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亦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者谓之器月部与肉部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道器合一灵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守神即治未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进,斗而铸锥,不亦晚乎。”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合脉,指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华,光彩。心的功能正常与否,特别的心之气血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来反映出来,故其华在面。心
10、开窍于舌心之经别络直接连系于舌,心气血通于舌,故舌能反映心的病变。心之气血正常,则舌体灵活,舌质红润。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质红赤,或舌痛,舌体糜烂;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痰阻心窍或痰火扰心,则舌强不语等。故“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4、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喜则气缓:喜乐过度,则心神耗散 例:震后慰问在液为汗津液是人体正常的体液,是人体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汗为津液所化生,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如心气不足,卫表不固,常有自汗,甚则大汗淋漓,导致心阳虚脱如心阴虚衰,阳无所附,睡中汗随阳气外泄而出,称为盗汗。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故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肺二、
11、肺 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主一身之气: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2、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宣发”,即是宣发和布散,也就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布散。“肃降”,即是清肃、洁净和下降,也就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主宣发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浊气;将脾所输布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
12、,内至脏腑经络,外达肌肉皮毛;宣发卫气,保卫肌体,抗御外邪,调节腠理之开合,将汗液排出体外。肺气充足,则肌表固密,皮肤润泽,抗御外邪能力强;肺气不足,开阖失职,外邪易乘虚而入。肺气失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嗽、以及鼻塞、喷嚏、自汗等现象。肺主肃降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促进气的下降运行,使宗气(由吸入的清气与由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相合而成)下行不断充养先天之气,以布散全身;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肺失肃降,即可出现呼吸短促、胸闷、喘息、咳嗽等症。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排泄的道路。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
13、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的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肺主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同时司腠理(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将吸入的清气纳于肾,而且也将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异常,则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泛为肿等现象。经典处方:五苓散主治节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
14、,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节:二十四节气。肺者,气之本六节藏象论黄帝问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天地变化的基本节律为气,肺主管人体内基本节律上的天人同步关节与节气相关,与天气变化有关,关节病与天气预报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皮毛为一身之表,是人体抵抵御处邪的屏障。肺气宣发卫气,以温养肌肤,管理毛孔开合,防御外邪入侵。如肺气足,则肌表固密、皮肤润泽,防御力强,
15、外邪不易侵犯。开窍于鼻肺与鼻相通,鼻是呼吸的门户如肺气调和,鼻窍通畅,呼吸通利,嗅觉正常。肺脏受病时,可出现鼻塞流涕,不辨香臭。4.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忧、悲为肺之志悲则气消经典病案:黛玉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在液为涕涕,是鼻粘膜分泌的粘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鼻为肺窍,故其分泌物属肺。肺的功能正常,则鼻窍通畅,嗅觉正常,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如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清涕;风热犯肺,则鼻流浊涕;阴虚肺燥,则鼻腔干燥。(三)(三)脾脾脾位于腹中、横膈之下。脾位于腹中、横膈之下。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体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体合肌肉、主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藏象 第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