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1》课程实施大纲.docx





《《化工原理1》课程实施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1》课程实施大纲.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大纲目录1教学理念12课程介绍1课程的性质12.1 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1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13教师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3.1 教师的职称、学历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教育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3.3 研究兴趣(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4先修课程25课程目标26课程内容2课程的内容概要和学时安排26.1 各章教学重点和难点37课程实施4教学单元一57.1.1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1.2 教学目标:5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57.1.3 教学过程:5教学方法:77.1.4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7教学单元二77.1.5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1.6 教学目标:7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87.1.7 教学过程:8教学方法:1072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0教学单元三107.1.8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1.9 教学目标:10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07.1.10 教学过程:10教学方法:1173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1教学单元四117.1.11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1.12 教学目标:11中正式确立“单元操作”概念,报告称:“化学工程,不是化学、机械和土木工程的组 合体,而是一门属于自己的科学,其基础就是那些单元操作。这些单元操作的合理排列 及配合产生了工业规模的化学流程。”该报告后来被认
3、为是“化学工程学”的“独立宣 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从此,化学工程从工业化学的介绍,走上研究单元操 作的道路,明确自己的独特研究领域。1923 年,随着 William H. Walker, Warren K. Lewis 和 William H. McAdams 合著的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原理)的正式出版,化学工程步上正轨。(3)化学工程时期:传递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4)第四时期:随着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化学工程逐渐渗透到其它学科,形成许 多新的分支学科。生物化学工程、医学化学工程、环境工程、高
4、分子化学工程、化工系统工程2、我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状况(1)我国化学工程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2)四川化工生产基地3、从讲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开始,说明学习化工原理的目的。(1)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作为一名化学工程师,首先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讲清楚化学工程师的专业能力结 构):高等教学,数学 线性代数一概率论与数理疑计普通物理物理J原子与分子物理L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商分子化学)化学一分析化学(包括仪册分析 物理化学(包括结构化学) 育分子化学化化工及理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徐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学化工设备设计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在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上
5、,具备思维和想象能力,才能够创新;不管你做 什么,你都离不开与人的协作、交流,因此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能力;再就是性格能力,因为性格会参与到你的能力结构中来;职业道德能力与人际关系能力相辅相成;外语能 力。(2)学习化工原理的目的:1)单元操作和设备的选择能力2)工程设计能力3)操作与调节4)开发和利用新的单元操作三、化工常用单元操作有哪些?流体输送、过滤、沉降、传热、蒸储、吸收、干燥、 萃取、膜分离等四、化工常用单元的分类:主要讲解从物理本质的分类: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五、单元操作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讲两条主线:传递过程和研究过程的方法论(这部分内容在讲化学工程简史时要提及)。六、单
6、元操作的计算基础:1、单位制及单位换算2、(1)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2)平衡状态、过程速率(3)经济效益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6.1.4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8第1、3、4题。思考题:1、何谓单元操作?如何分类? 2、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两条主线是什么? 3、 单位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6.2教学单元二教学目标:1 . 了解流体的连续性假定。熟悉流体流动的研究方法一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2 .掌握流体的物性,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3 .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622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流体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密度和压力),流体流动
7、中的作用力,流体静力学 基本方程的推导、讨论和应用。重点:流体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密度和黏度);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难点:剪应力和粘度的概念;U管压差计:举例说明(3种不同情况)以加深理解。4 .2.3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一、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1、什么是流体?2、流体的连续性假定。3、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二、流体流动中受到的作用力1、体积力1)体积力的定义;2)密度的概念:(1)气体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2、表面力1)压力的概念:(1)压力的定义;(2)压力的单位;(3)压力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表 压、真空度和绝对压强的关系和计算(如图1)。表压tetr工一大气压 绝压鲫零压图1.
8、表压和真空度示意图2)剪应力和粘度:(1)牛顿粘性定律;(2)粘度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物理意义。第二节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式一、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如图2):dt图2.微元流体的静力平衡z方向:pdxdy-(p + 氾dz)dxdy-pgdxdydz = 0 dzQg=0=0h 流体静力学方程=0h 流体静力学方程=0二、流体静力学方程的应用条件: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流体的内部。三、静力学基本方程的讨论:1、总势能守恒;2、等压面:在静止连续的同一液体内,水平面必为等压面;3、传递定律一一巴斯嘎定理:压力可传递;4、可以用液柱高度来表示压力差或压力。四、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1、压
9、差计 manometer:(1) U管压差计:利用U管压差计测量管道任意两点间的压差。PP2=(PA-PB)gR 两点间压差计算公式(2)倾斜式液柱压差计:p-p2 = pogR1sma(3)微差压差计(双液体U管压差计):d 、p- pi = pA-pc)gR + pcg/R AT? = 7?()式中:AR为水库的液面差;d U管内径;D 水库内径2、液位的测定:例题1-73、液封及液封高度的计算:例题1-8,1-9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625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6第1,3,4题。思考题:流体流动与刚体运动的主要区别。6.3 教学单元三教学目标:熟悉
10、流量和流速等概念;稳态流动和非稳态流动;掌握连续性方程。632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流量,流速,连续性方程。重点:连续性方程。6.3.3 教学过程: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一、流量(Flow Rate)与流速(Velocity):1、体积流量Vs; m3/s; 2、质量流量Ws; kg/s,3、流速u; m/s; 4、质量流速(质量通量)G; kg/m2 s二、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Steady flow and Unsteady flow):与时间是否有关。三、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Continuity Equation):1、连续性方程的导出:通式:ms 夕阳4 =夕224 =A夕
11、=常数不可压缩流体:不可压缩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出=手2d)6.3.4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难于口头描述的部分进行演示 实验,帮助学生的理解。6.3.5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7第7、8题。思考题:生产实际中,管道直径应如何确定?6.4 教学单元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能衡算方程。642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机械能衡算方程。重点难点:机械能衡算方程。6.4.3 教学过程:一、总能量衡算方程:1、能量形式:(如表1)流体本身具有的能量(1)内能;(2)动能;(3)位能;(4)压力能外界提供的能量(1)热;(2)功表1.流体及流动有关能量(运动着的流体
12、涉及的能量形式)种类流体具有的能量与环境交换能量内 能位 能动 能静压能执 /、量外功mKg流体mmgz1/2pVmQmW(J)Umu2eeIKg流体。/Kg)Ugz1/2u2pvQeWe2、总能量衡算:(如图3)1换热器2一泵图3.柏努利方程的推导总能量衡算,对于定态流动系统:X输入能量=工输出能量即 AU + gAz + A土 + A(pv) = Qe +We- (1 16。)二、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柏努利方程(Bernoulli Equation)方程的导出:22g+,+且+叱=缺+ +上+叼2 p2 p2增量形式:叱,= gAz + 2U +包+ W2 p对于理想流体( =(),当没有
13、外功加入时,Wz =0,w,=o,上式可简化为:2= gZz+- +Plp最初的柏努利方程三、柏努利方程的讨论:(1)柏努利方程式的适用条件;(2)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图4.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在管道流动时的压力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3)柏努利方程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21)截面性质的能量:gzJL 2)沿程性质的能量:叫%2 P(4)流体静力学方程是流体动力学方程的特例。柏努利方程不但适用于流动系统, 还适用于静止系统。(5)柏努利方程的其它形式(其它衡算基准的柏努利方程):柏努利方程的3种衡算基准形式:质量基准:1kg;重力基准:IN;体积基准:In?22质量基准:1kg
14、流体:gzx + - + + We = gz2 + + Wf ; J/kg2 p2 p22重量基准:IN 流体:Z +%-+旦=Z, +也-+ 卫 + /75; J/N=m Pg2g pg /22体积基准:In?流体:pgZ1 + p+ Wep = /?gZ2 + p2+ pWf ; J/m3=Pa22644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难于口头描述的部分进行演示 实验,帮助学生的理解。645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7第11、11题。思考题:为什么说静力学方程是柏努利方程的特例?6.5 教学单元五教学目标:掌握柏努利方程的应用。652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
15、容:柏努利方程的应用。重点:柏努利方程的应用。难点:截面的截取,以例题形式讲解。6.5.3 教学过程: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一、柏努利方程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Bernoulli Equation)1、应用柏努利方程的注意事项:(1)作图并确定衡算范围(2)截面的截取(3)基准水平面的选取(4)单位必须一致(5)大口截面的流速为零。2、例题:(1)教材例题:例题 1-12,1-13,1-14,1-15(2)补充例题:例一、如图5,已知管道尺寸为0114X4 mm,流量为85 m3/h,水在管路中流动时 的总摩擦损失为10 J/kg (不包括出口阻力损失),喷头处压力较塔内压
16、力高20 kPa,水 从塔中流入下水道的摩擦损失可忽略不计。(塔的操作压力为常压)求:泵的有效功率。例二、如图6, 20 C的水以7 m3/h的流量流过如图所示的文丘里管,在喉颈处接 一支管与下部水槽相通。已知1-1截面处的压强为0.2 at(表),管内径为50mm,喉颈内 径为15 mm。设流动无阻力损失,大气压为101.3 kPa,水的密度取1000 kg/n?。试判断 支管中水的流向。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6.5.4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P78第13、15题。思考题:截面取管出口内外侧,对动能项及出口阻力损失项计算为什么有所不同?6.6 教学单元六教
17、学目标:熟悉边界层的形成、发展、分离;掌握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662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滞流与湍流。重点: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滞流与湍流的比较。难点:滞流与湍流的比较。663教学过程:第四节流体流动现象一、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Flow Types and Reynolds Number):1、雷诺实验(播放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什么现象对应什么流型)2、雷诺数(Reynolds Number):1.1.3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11教学过程:111.1.4 教学方法:13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37.5 教学单元五14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5.1
18、教学目标:14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47.5.2 教学过程:14教学方法: 1575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15教学单元六157.5.3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5.4 教学目标:15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57.5.5 教学过程: 15教学方法: 177.5.6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17教学单元七177.5.7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5.8 教学目标:17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177.5.9 教学过程:17教学方法:1977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9教学单元八197.5.10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5.11 教学目标:19教学内容(含重
19、点、难点): 197.5.12 教学过程:19教学方法:207.5.13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20教学单元九217.5.14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5.15 教学目标:21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 217.5.16 教学过程: 21教学方法:247.5.17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24教学单元十527.5.18 教学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7.5.19 教学目标:52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527.5.20 教学过程:52雷诺数的物理意义:两种完全不同的流动型态:层流、湍流圆直管内判断流动型态的依据二、管内流动的分析(滞流与湍流的比较):1 层流:速度分布u = wmax 1-
20、平均流速M=,max2、湍流1速度分布u = umx 1I平均流速=0.8174“ax三、边界层概念1、边界层的形成(如图7):边界层的定义和边界层的厚度图7平板上边界层的形成2、边界层的发展:(如图8)层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层流内层;充分发展的流动图8平板上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3、边界层的分离:(如图9)边界层分离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图9.边界层的分离1.1.4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难于口头描述的部分进行演示 实验,帮助学生的理解。1.1.5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作业:无思考题:滞流与湍流的速度分布和平均流速各为多少?为什么湍流的平均流速大于 层流的平
21、均流速?6.7 教学单元七教学目标:了解因次分析法;掌握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6.7.1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重点: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6.7.2 教学过程:第四节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一、阻力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e Friction):直管阻力;局部阻力。二、阻力的表现形式:压力降;pf三、圆形直管的阻力通式:范宁公式1、范宁(Fanning)公式:2表达式:bpj =21-史一 ;J/m3 d 2Pf 1 I T/1Wf = 4; J/kgpd 2hf=- = X- ; J/NPgd 2g2、摩擦系数(摩擦因数):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 四
22、、层流时的摩擦损失:哈根-泊谡叶公式:匕.=学生 d-层流时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的关系。五、湍流时的摩擦系数与因次分析法。六、湍流的摩擦损失:1、湍流的阻力2、经验公式3、Moody gragh (如图 10 所示)八四颦解安 d八四颦解安 d0.0400:O 0.0.O. 演般景0.1 过度区0.090.050. 08io3 104I06106I0710击诺准数Re图10.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1)坐标系:横坐标,纵坐标,参变量(2)四个区域:层流区(阻力一次方区);过渡区;湍流区;完全湍流区(阻力平方区)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6.7.3 作业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原理1 化工 原理 课程 实施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