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数据库基础知识.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讲数据库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数据库基础知识.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军队仓储教研室军队仓储教研室军队仓储教研室军队仓储教研室张剑芳张剑芳二二0 0一一年十一月一一年十一月目目 录录仓库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一、数据库技术基础一、数据库技术基础二、关系数据库二、关系数据库三三、关系数据库规范化关系数据库规范化四、数据库组成与结构四、数据库组成与结构一、数据库技术基础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未。广泛应用于:情报检索、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领域:各种非数值计算、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信息服务、分布式数据处理、复杂市场的跟踪监测等。一、数据库技术基础1、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
2、和高级数据库阶段。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数据集1数据集2数据集n:特点:数据管理由应用程序完成 数据不能共享 数据缺乏独立性 数据不能保存一、数据库技术基础文件系统阶段: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数据文件1数据文件2数据文件n特点: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可长期保存文件系统:一、数据库技术基础数据库阶段: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模型)数据共享程度高(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访问数据库)数据独立性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冗余度小(面向整个应用系统)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安全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并发控
3、制数据恢复)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一、数据库技术基础 2、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据:通常是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数据库():是指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建设、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为特定应用开发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软件,面向特定应用。)数据库技术:是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一、数据库技术基础 2、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3、数据模
4、型 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将模型划分为两类: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一、数据库技术基础(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又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概念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该方法用ER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方法也称为ER模型。ER方法提供了以下四种基本工具来实现ER图。一、数据库技术基础 实体的概念 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可以是具体对象,例如,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一个部门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联
5、系,例如学生的一次选课、一次借书等。一、数据库技术基础实体的概念 实体集:具有相同性质的同类实体的集合。例如所有教员、所有选课等。属性:实体具有许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每个属性有一个取值范围,即值域。例如学生实体可由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等属性组成。主键: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主键。例如学生实体的学号可作为学生实体的主键。一、数据库技术基础 E-R模型(概念模型)E-R模型有三要素: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实体:用矩形表示,框内标注实体名称;属性:用椭圆表示,并用连线与实体或联系连接起来;实体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注联系名称,并用连线将菱形框分别与有关实体相连。实体间的
6、联系有两种:一是同一实体集的实体之间的联系;二是不同实体集的实体之间的联系。一、数据库技术基础项目代号项目名称日期零件代号零件名颜色重量项目零件项目-零件零件数量ER图实例MN一、数据库技术基础 E-R模型 两个不同实体集的实体间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对一联系:记为1:1。例如学校与校长之间,火车的座位与顾客之间都是1:1联系。“公司”与“总经理”的两个实体的联系。一、数据库技术基础公司总经理任职11一对一联系 两个不同实体集的实体间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对多联系:记为1:N。例如一个学校有若干学生,而每个学生均在一个学校学习,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一、数据库技术基础学校学生学习1
7、n一对多联系 两个不同实体集的实体间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多对多联系,记为M:N。例如课程与学生之间,一个学生可选多门课程,而每一门课程可有多个学生选修,课程与学生之间是多对多的联系。“成绩”是“学生”和“课程”共有的属性。一、数据库技术基础学生课程选修mn多对多联系成绩(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描述,是对数据库中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主要包括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一、数据库技术基础关系模型:用表格结构表示表达实体集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示例一、数据库技术基础一、数据库技术基础一、数
8、据库技术基础关系模型示例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示例 一、数据库技术基础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一、数据库技术基础面向对象模型:用对象和类来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姓名性别年龄系别专业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特长姓名性别年龄类:大学生类:小学生类:学生一、数据库技术基础二、关系数据库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元素是最基本的数据单元。可以将若干个数据元素组成数据元组,若干个相同的数据元组组成一个数据表(即关系),而所有相互关联的数据表则可以组成一个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集合即被称为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其相应的数据库管理
9、软件称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RDBMS)。二、关系数据库1.数据元素数据元素存放于字段中,一个数据表中的每一个字段均具有一个惟一的名字(称为字段名)。一个字段也就是数据表中的一列。字段的基本属性有: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字段大小等。2.数据元组数据元组称为记录,一个数据表中的每一个记录均具有一个惟一的编号(称为记录号)。一个记录就是数据表中的一行。3.数据表具有相同字段的所有记录的集合称为数据表,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表均具有一个惟一的名字(称为数据表名)。关系数据库是以二维表作为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数据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较高、处理实体对应关系方便等特点。、基本术语)关系关系是一个元
10、素为()的组集合。即这个关系中有若干个元组,每个元组有个属性值。关系可视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元组,每个关系均有一个名称,称关系名。二、关系数据库一般地讲,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表中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元组,相当于一个记录。每列对应一个域,称为属性。关系可用下式描述:(属性、属性、属性)。如: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关键词在一个关系中,有些属性能惟一地标识元组。具有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最小属性组称为关系的候选关键字。若关键字惟一,则称其为主关键字。当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关系字时,可任选一个为主关键字。二、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即二维表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
11、。如: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二、关系数据库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例:设有教师任课关系模型如下:教师任课(教工号,姓名,职称,系号,系名,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教工号姓名职称系号系名课程号课程名学分1001李明讲师02化工001高数31001李明讲师02化工004化学分析41001李明讲师02化工012大学物理32001张军教授05计算机001高数32001张军教授05计算机010C语言32001张军教授05计算机032微机原理4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属性教师号和课程号是关键字。关系在使用中的问题:(1)数据冗余。每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即有多条记录,每
12、讲授一门课,该教师的姓名、职称、系号、系名信息就重复出现多次。(2)更新异常。由于数据的重复存储,会给数据更新带来困难,如修改某教师的职称,就应对所有记录职称都要更新。(3)插入异常。如果是新调入的教师没有任课,由于缺少关键字的一部分,关键字不能为空值,这些教师就不能插入到该关系中去。只能等到他们任课后才能插入,这是不合理的。(4)删除异常。与插入异常相反,如果某些教师因故暂不能任课,在删除任课信息时,会因关键字不全,将该教师的信息从数据库中删除,该教师的信息将无法记载。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解决方法(用四个关系模式来完成)教师(教工号,姓名,职称,系号)系(系号,系名)课
13、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教师任课(教工号,课程号)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 1)第一范式(1NF)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即在同一表中没有重复项存在。学号姓名成绩数学物理英语2001001757389200100291919520010038278862001004878692不符合第一范式的关系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 1)第一范式(1NF)学号姓名数学物理英语2001001757389200100291919520010038278862001004878692符合第一范式的关系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2)第二范式(2NF)在满足第一范式
14、的前提下,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属性(主键)的关系,称为第二范式(2NF)。学号姓名性别项目代号项目名称2001002女TJD001维修信息系统2001003男TJD002检测信息系统不符合第二范式的学生与与项目关系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2)第二范式(2NF)上例:将关系分解如下三个关系:学生关系:学生代码、姓名、性别项目关系:项目代码、项目名称学生与项目关系:学生代码、项目代码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3)第三范式(3NF)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前提下,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键的关系,称为第三范式(3NF)。产品代码产品名供销商名供销商地址BJ0009打印机軎普北京市朝阳区BJ001
15、0扫描仪清华紫光北京市海淀区不符合第三范式的产品与供销商关系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3)第三范式(3NF)上例将原关系分解为:产品关系:产品代码、产品名、供销商名供销商关系:供销商名、供销商地址。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3)第三范式(3NF)例:学生关系模式(学号,姓名,系号,系名,办公地址)中,此关系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同一个系的学生,其所在系的几个属性系号、系名、办公地址将重复存储,重复值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数据修改和插入、删除时将引起数据异常。学号姓名系号系名办公地址0027刘伟02化工2号楼0028张海涛02化工2号楼0079李玉05计算机4号楼0080王敏05计算机4号楼三、关系
16、数据库的规范化3)第三范式(3NF)问题出现:是由于关系中存在传递依赖造成的。在学生关系模式中,存在:学号系号,系号办公地址,则存在传递依赖:学号办公地址。将学生关系模式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系号)系(系号,系名,办公地址)关系规范化的过程是逐步消除关系模式中不合适的数据依赖的过程,使数据库模型中各个关系模式达到某种程度的分离,以消除不合适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四、数据库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库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数据库系统组成数据库系统组成数据库系统组成数据库系统组成1 1、数据库的组成、数据库的组成 一般还一般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数据库 基础知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