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有理数的减法(1)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3,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4,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引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2,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知识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有理数的加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需要用减法的呢?(学生思考,举例)小明同学前段时间就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某地一天的气温是一 34,求这天的温差,可是他不会算
2、,同学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提出课题与探索。分析问题探究新知多媒体显示温度计及以下案例:创设一个小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思考小红说:“我知道3 4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但我不知道 4(3)该怎么算”问题 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 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先请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请23 个学生发言问题 2:如何计算 4(3)呢?先引导学生回忆: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再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得出:差减数=被减数如:计算 43 就是求一个数“x”,使它加上 3 等于 4,同样的,要计算 4(3)就是求一个数“x”,使 x 与3 相加等于 4.
3、、即 X+(3)=4,因为 7+(3)=4,所以 4(3)=7(板书上述几个步骤,最后一步用彩色粉笔写出)这时,教师可适时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得出了4(3)=7,可是,如果每次进行减法运算都要这样做的话,太麻烦了;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找到更简洁的方法问题 3:请同学们想一想,4 十?=7?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3)=7,用彩色粉笔在 4(3)与 4 十(3)处画出着重号引导学生观察4(3)=7 与 4(3)=7,从而提出猜想“减去一个数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相等的”:4(3)=4(3)这时教师问:你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示意再换几个数试一试,并请学生分组合作计算、
4、交流:1,把 4 换成 0,1,5,得 0(3),(5)(3),(5)一(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2,计算 98,9(一 8),15 一 7,15(一 7),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 4: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ab=a(b)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温差为7,如采用温度计从 4数到零下 3等,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都应效励此处先让学生回顾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 4(3)7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他们的
5、学习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解决问题例 1 即教科书第 27 页例 5.先请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然后教师板书规范解答之后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几道题目的计算,你能发现什么?”(1,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2,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例 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 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 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请学生思考后,解决此问题(可请一名学生板演)想一想:8848 米有多少层楼高?渗透化归的思想:让学生归纳一些运算的规
6、律、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补充例题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感受 8848 米这个高度,培养学生的数感。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教科书第28 页的“思考”教科书第 27 页的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本课作业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科书第 31 页习题 1.3 第 11 题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
7、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法则,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上完有理数减法法则 后,我深感自己在教学技能上需要加倍努力去提高,这需要平时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首先,对学生以掌握
8、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不够透彻,没有充分的把握学生接受能力。其次,只是简单的了解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但没有重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有理数减法法则一课的教学反思没有设计好用哪种教学方式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次,课前准备的习题不合理。第二部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一、知识回顾因为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减法法则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减法法则和准确运用减法法则去进行减法运算,所以在课前除了复习有理数加法法则以外,还应该复习相反数。二、引入新课题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天气预报中的具体情境,引出减法运算,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后接着让观察 4-(-3)=7 和 4+3=7 两个式子有什么区别,这里的讲解条理性
9、欠缺,并没有紧扣教学重点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学生完成课本中引入的习题后,应该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探索出加法法则的来龙去脉,充分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否则,会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例题讲解首先计算题部分没有给学生充分计算时间,应该给学生自主体会过程,没观察到学生自主完成情况就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所掌握程度的反馈情况。就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其次,讲解应用题部分没有充分讲清楚题的“超出”的意义,直接给出算式,有些学生就不理解“超出”的意义,为什么用减法运算,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用减法运算的算式来表示。否则,达不到培养学生应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有理数 减法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