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课时课时 2 2 热力环流和风热力环流和风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所学原理解释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地理现象。2.结合示意图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 1 热力环流阅读教材 P35“热力环流” ,填写下列知识。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1)A 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D 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2)B、C 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F、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请在上图中
2、用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图略(按 ADECA、ADFBA 标注)。【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 216 大气热力环流示意,据图分析:(1)A、B、C 三地冷热状况如何?(2)A 地近地面为低气压,A 地高空为高气压,A 地高空的气压比 A 地近地面气压高吗?提示 (1)此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气流的运动与冷热不均有关,一般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反过来,当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时,该地的气温较高。所以 A 地气温高于 B、C 两地。(2)根据物理学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因此 A 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 A 地高空的气压。之所以 A 地高空为高气压是与
3、同一水平面上其他点相比较而言的。教材梳理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阅读教材 P3536“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填写下列知识。21三种作用力字母名称方向影响A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形成风的直接原因B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C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风向类型受力情况风向高空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斜交【思考感悟】 等压线的疏密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关系?对风力有何影响?提示 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小。预习
4、效果自测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解析 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不一定。答案 D(2017宁夏银川一中)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完成 23 题。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33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 )市区比郊区气温高 郊区比市区气温高 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 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低A B C D解析 第 2 题,气温
5、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故 D 项错误。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故 A 项错误。受“热岛效应”影响,近地面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区,故 C 项错误。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沿坡面流向谷底形成山风,而山谷中的空气被迫上升,故 B 项正确。第 3 题,市区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放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 ,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比市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答案 2.B 3.B4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 是使风向偏转
6、的地面摩擦力 c 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c 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A BC D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为图中 a;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使风向向右偏转,为图中 c。答案 C5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其中风向正确的是( )4解析 由题干可知为北半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答案 B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案例探究】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 2 米、1 米和 1 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缸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缸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缸内壁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 A,在玻璃缸
7、内壁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 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 A、B 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结合材料探究:(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 A、B 是如何偏动的?(2)试解释纸片 A、B 偏动的原因。(3)该实验验证的原理是什么?提示 (1)纸片 A 向右偏,纸片 B 向左偏。(2)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故纸片 A 向右偏动,纸片 B 向左偏动。(3)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反思归纳
8、】1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5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方法技巧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抓住“一个关键、四个步骤”(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如海洋),白天温度较低,夜晚温度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如沙地),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2)“四个步骤” 。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
9、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2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概念: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状况及差异。(2)分布规律和特点。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越向高处,地球引力越小,导致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上图:在空气柱 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 L2中,PBPBPCPC。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 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3)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关系。6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
10、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 。并且高空和近地面同一地点气压高低相反,即等压面凹凸相反,如下图所示:(4)综合应用。(以等压面为背景,结合气压的分布规律)等压面有以下主要用途:判断气压高低。A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判读依据: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如图中 PAPaPC,PBPdPbB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判读依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如 PaPb;近地面与高空气压高低相反。例如:Error!PBPA判断近地面的气温高低。判读依据:近地面温压相反。Pa高PA低TA高(A 地热,B 地冷)判断下垫面
11、性质。A判断陆地与海洋、季节或月份。判读依据:夏季热,陆地比海洋更热,陆地形成低压;冬季冷,陆地比海洋更冷,陆地形成高压。例如,若上图为北半球 7 月份图北半球为夏季近地面低压的为陆地Pa高PA低A 为陆地,B 为海洋若上图 B 为陆地,则 Pb低PB高TB低陆地冷,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季或北半球为冬季B判断城区与郊区。判读依据:城区是“热岛” ,气温高的为城区。例如,Pa高PA低TA高(热)A 为城市C判断绿地与裸地。判读依据:绿地同海洋,裸地同陆地。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7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
12、的好地方。(2)山谷风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即时巩固】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 ,回答(1)(4)题。8(1)列表比较 A、B 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A 地B 地气温气压气流垂直运动方向(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 A、B
13、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风。(4)如果 A、B 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增强、减弱)。解析 第(1)题,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 3 000 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 A 处为高压,B 处为低压。第(2)题,热力环流为由 AB,呈逆时针方向。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 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第(4)题,如果 A、B 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 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 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答案(1)A 地B 地气温低高气压高低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下沉上
14、升(2)画图略。(提示 由 AB,逆时针)(3)B 海 (4)增强探究点二 风【案例探究】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9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结合材料探究:(1)风的形成受哪些力的影响?(2)“过江千尺浪”说明风力较大,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提示 (1)风的形成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就越小。【反思归纳】1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
15、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 F3(摩擦力)共同影响2等压线图中风向、风速的判断(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第三步:定最终风向。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以上步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地理 第二 第一节 课时 热力 环流 和风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