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气固相体系ppt课件.ppt
《第五章-气固相体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气固相体系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气固相体系气固相体系的物相转化与化学加工的物相转化与化学加工 1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气固相体系的物相转化与化学加工气固相体系的物相转化与化学加工 气固相体系进行的化学反应情况:气固相体系进行的化学反应情况:一:固体物质要参与反应且被消耗。如燃烧过程;二:固体物质参与化学反应但是本身并不消耗。气固相催化反应体系。合成氨 反应后产物一般在气相中。反应器类型(直接气相间反应物和产物的相互转化反应器类型(直接气相间反应物和产物的相互转化)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短、返混小、反应器体积小且效率高。管式反应器:合成氨造气(镍催化剂)塔式反应器:合成氨合成(铁催化剂)气-固(催化剂)反应
2、塔式反应器:硫酸转化(钒催化剂)2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1 气固相间化工过程的一般特点气固相间化工过程的一般特点 在反应和分离中,气固两相间的接触方式同所选取的固体尺寸有关。固定床形式的反应:采用较大的破碎粒度,固体块状体气流悬浮状态反应:采用较小的粒度固体原料整型气固反应气固分离气相分离媒介再生气固反应气相分离气态原料固态原料后续过程气态原料后续过程气固非催化过程原则流程气固非催化过程原则流程气固催化过程原则流程气固催化过程原则流程3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1.1 气固非催化过程气固非催化过程 气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均参与反应且被消耗气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均参与反应且被消耗A(g)
3、+B(s)C(s)+D(g)反应必须克服两个扩散阻力:反应必须克服两个扩散阻力:(1)固相物种B颗粒外表面的气膜层的扩散阻力(2)固相物种B颗粒内部的产物C层的扩散阻力图5-2 气固相反应体系的等粒径缩芯模型缩芯模型示意图4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气固气固反应缩芯模型反应缩芯模型气相非催化反应的过程气相非催化反应的过程:1:气相主体扩散到固体表面:气相主体扩散到固体表面2:向内的固体膜扩散:向内的固体膜扩散3:表面反应:表面反应4:向外的固体膜扩散:向外的固体膜扩散5:固体表面到气流主体的气膜扩散。:固体表面到气流主体的气膜扩散。气固相体系缩芯模型浓度分布分为气膜扩散控制、固体层扩散控制、
4、界面反应控制分为气膜扩散控制、固体层扩散控制、界面反应控制稳态假定:稳态假定:其他模型描述:UCM、PCM、CCM、GPM、整体反应模型等5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1.2 气固相间的催化反应气固相间的催化反应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的过程: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的过程:1.气体物质由气相主体经过气膜向催化剂表面的外扩散过程;2.到达催化剂外表面的原料物种由催化剂外表面向内表面的内扩散过程;3.到达催化剂内表面的原料物种在催化剂内表面吸附;4.吸附的反应物被活化、并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5.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6.在固相中由内表面向外表面扩散的内扩散过程;7.到达催化剂外表面的产物经过气膜层向气
5、相主体的外扩散过程。宏观的气固催化反应可以是外扩散控制、内扩散宏观的气固催化反应可以是外扩散控制、内扩散控制、以及控制、以及表面化学反应控制表面化学反应控制。6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映了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映了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化学反应级数化学反应级数j反映了物种反映了物种j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5.1.3 本征化学反应速度(本征化学反应速度(rA)消除了传质阻力,传热阻力:宏观化学反应速度等于本征化学反应速度。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 7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1.4 气固悬浮体系中的流动形态气固悬浮体系中的流动形
6、态固定床(固体颗粒并不浮动起来)气固流化床示意图(a)气固流化床;(b)气泡放大图气固悬浮体系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反应与分离的工业化系统。颗粒极限沉降速率颗粒极限沉降速率空塔流速空塔流速usf起始流化速度起始流化速度umf流化床(床层膨胀、气泡相+乳化相)气固流动形态区域划分图气固流动形态区域划分图鼓泡流态化和湍流流态化鼓泡流态化和湍流流态化快速流态化快速流态化空塔流速空塔流速usf颗粒极限沉降速率颗粒极限沉降速率气流床8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高速流化床与低速流化床操作特性的比较高速流化床与低速流化床操作特性的比较特 性低速流化床气固并流上行快速流化床气固并流下行快速流化床稀相上行输送床颗粒
7、停留时间及历程床内几分钟到几小时,部分带出提升管中为几秒,周期性循环下行管中为几十毫秒至1秒,周期循环自下而上一次通过气速 m/s0.10.50.5163161620颗粒平均直径mm0.0530.050.50.050.5典型为0.020.08颗粒外循环量kg/(m2s)0.15152000152000小于50空隙率床层为0.60.8,稀相空间中很大0.850.980.950.99大于0.99气体返混乳相与泡相间交换部分返混少量气体返混轴向返混很小轴向返混很小床内颗粒返混全返混同环-核流动结构返混严重轴向返混很小轴向返混很小9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1.5 气固相体系的分离特点气固相体系
8、的分离特点(1)气固相的分离;(2)气相中不同组分间的分离。大粒度固体:沉降;固体粉尘和微粒:布袋过滤、重力沉降、旋风分离、旋流分离、湿式气固分离和电晕分离(电除尘)等 (1)旋流分离(2)逆向动力波分离旋流式分离器示意图 逆向动力波洗涤器 灰斗灰斗净化气净化气净化气净化气液体液体10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旋流分离11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1.6 气相中物质的主要分离方法气相中物质的主要分离方法气体的净化和分离方法:吸收、吸附、膜分离、气体的净化和分离方法:吸收、吸附、膜分离、精馏、冷冻等。精馏、冷冻等。(1)吸收吸收 物质借扩散(分子扩散或对流扩散)作用传质,将气相物质转移到
9、液相的过程。(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2)吸附吸附 多孔固体吸附剂与气相接触,流体相中的单一或多种溶质向多孔固体颗粒表面选择性传递,积累于多孔固体吸附剂微孔表面的过程。变温吸附:利用温度的变化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利用压力的变化完成循环操作。变浓度吸附:待分离溶质为热敏性物质时可利用溶剂冲洗或萃取剂抽提来完成解吸再生。色谱分离:吸收过程示意图沸石吸附剂孔道模型12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带气相精馏的移动床变温吸附分离(超吸附)天然吸附剂 人工吸附剂活性白土蒙脱土硅藻土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碳分子筛硅胶活性氧化铝合成沸石合成高分子树脂塔器 流化床吸附设备13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原理
10、: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分离膜组成:固体或液体。用途:反应膜除了起反应体系中物质分离作用外,还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的固载体,改变反应进程,提高反应效率。应用:H2、He、O2、N2的分离富集。美国孟山都中空纤维膜分离器(3)膜分离)膜分离低耗能的新型分离方法14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膜是膜分离的核心部件,它可以看成是两相之间一个具有透过选择性的屏障,或看作两相之间的界面,相1为原料或上游侧,相2为渗透物或下游侧。原料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以比其他组分更快的通过膜而传递到下游侧,从而实现分离。1
11、5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16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无机陶瓷膜无机陶瓷膜17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陶瓷膜陶瓷膜18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半渗透膜分离膜分离制氢装置 19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2 典型的固气相转化过程典型的固气相转化过程 煤的气化煤的气化原料:原料:固相-煤或煤焦(半焦)气相-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反应条件:反应条件:高温将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产物:产物:煤气(有效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设备:设备:移动床(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 5.2.1 煤气化原理煤气化原理5.2.1.1 煤气化的基本工业过程煤
12、气化的基本工业过程性质:性质:属于气固非催化反应体系属于气固非催化反应体系化学反应:气固之间,气相物种之间。移动床:通过连续加料,连续气化,固体物料层缓缓向下移动,成为固态活塞流方式。煤气发生炉与气化过程示意图1炉体;2加料装置;3炉栅;4送风口;5灰盘;A灰渣层;灰渣层;B氧化层;氧化层;C还原层;还原层;D干馏层;干馏层;E干燥层干燥层C+O2=CO2C+CO2=2COC+H2O=CO+H2干馏:干馏:还原层中生成的气体和剩余未分解的水蒸气加热上面的原料层 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20四川大
13、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气化区发生炉原料层灰渣层:预热气化剂和保护炉栅不会受到高温的伤害氧化层:碳的燃烧反应,反应速率快,高度较小,温度最高还原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反应,吸热反应热量由氧化层带入 反应速率较慢,高度超过氧化层。干馏层:原料的干馏干燥层:原料的预热和干燥炉煤气:空气和水蒸气为混合气化剂;所得炉气为H2含量较少;水煤气:水蒸气和已经燃烧炽热的碳作用;所得炉气为H2含量较高 工业原料气产物21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22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2.1.2 煤气化的基本化学反应煤气化的基本化学反应 C H O S N煤气化过程中的基本化学反应气气/固非均相反应固非均相反应k
14、J/molkcal/molR1 部分燃烧C+0.5O2=CO-123-29.4R2 燃烧C+O2=CO2-406-97.0R3 碳与水蒸气反应C+H2O=CO+H211928.3R4 Boudouard反应C+CO2=2CO16238.4R5 加氢气化C+2H2=CH4 SNG-8720.9气相燃烧反应气相燃烧反应R6H2+0.5O2=H2O-242.00-57.80R7CO+0.5O2=CO2-283.20-67.64气气/气均相反应气均相反应R8 均相水煤气反应CO+H2O=CO2+H217.4-10.1R9 甲烷化CO+3H2=CH4+H2O8.1-49.2热裂解反应热裂解反应R10 C
15、HXOY=(1-y)C+yCO+x/2H2R11 CHXOY=(1-y-x/8)C+x/4H2+x/8CH4+yCO注:1cal=4.1868J 气焰煤x=0.847,y=0.079423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煤气化过程中硫和氮的基本化学反应元素反应SS+O2=SO2SO2+3H2=H2S+2H2OSO2+2CO=S+2CO22H2S+SO2=3S+2H2OC+2S=CS2CO+S=COSNN2+H2=2NH3N2+H2O+2CO=2HCN+1.5O2N2+xO2=2NOx24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1)煤热裂解反应速率相当快,在受热条件下接近瞬时完成;(2)煤热解固体产物煤焦(或
16、称半焦)的气化反应速率要慢得多。在常压和高压下煤焦气化反应速率的比较煤气化过程中气固相反煤气化过程中气固相反应速率相差很大应速率相差很大最快最慢加压有利加压有利n=0n=1225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2.2 移动床煤气化移动床煤气化原料:块煤加料方式:煤由气化炉顶加入,气化剂由炉底送入气化反应:气化剂与煤逆流接触产物气体:显热供给煤气化前的干燥和干馏,煤气出口温度低产物灰渣:显热预热入炉气化剂气化方法:常压及加压两种。(1)常压方法特点:比较简单,对煤的类型有一定要求,要用块煤,低灰熔点的煤难以使用。单炉生产能力低,常用空气水蒸气为气化剂,制得低热值煤气,煤气中含大量的N2,不定量的
17、H2,CO,CO2,O2和少量的气体烃。(2)加压方法特点:常用氧气与水蒸气为气化剂,对煤种适用范围扩大。为提高过程热效率开发了液态排渣的移动床加压气化炉26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2.2.1 混合发生炉煤气混合发生炉煤气 采用水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为气化剂,制成的煤气称为混合发生炉煤气。目前这种煤气在国内应用相当广泛。(1)理想发生炉煤气)理想发生炉煤气理论上,制取混合发生炉煤气是按下列两个反应进行的:C+0.5O2+1.88N2CO1.88N2 H0=-110kJmol-1 CH2OCOH2 H0=135.0kJmol-1 理想的发生炉煤气的组成取决于这两个反应的热平衡条件,即满足放
18、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热效应相等的条件。为了达到这个条件,第一式乘上一个系数加上第二式,使H0=02.2C+0.6O2+H2O+2.3N2=2.2CO+H2+2.3N2 H0=0 根据上式,2.2 mol(碳)与水蒸气空气混合物相互作用,在理论上,产生的煤气量2.212.35.5 mol煤气组成为:(CO)2.25.540 (H2)1/5.518.2(N2)2.35.541.8在标准状态下煤气的产率:Q=12633kJ/m3 40%+10804 kJ/m318.2%=7020 kJ/m327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煤汽化炉内各处的气体组成(1)氧化层:气化剂中的氧,经过灰渣层的预热,进入燃料层
19、710 cm(氧化层)后,就几乎全部消耗,CO2达最大值,并开始出现CO;(2)第一还原层:在氧消失后水蒸气才开始分解,这大约在氧化层以上3040cm区间内进行,同时发生CO2的还原反应R4,气体中H2和CO增加很快;(3)第二还原层:第一还原层上方约40cm,除进行CO2的还原反应R4外,还进行均相反应R8;(4)气相层:在燃料层上部空间,气相中CO和H2O含量在减少,而CO2和H2在增加,说明R8仍在进行。(2)炉内状况分析与工艺条件控制)炉内状况分析与工艺条件控制焦炭及气化强度为50350kg/m2hA、炉内温度控制:与煤中含灰的量及灰熔点的高低相关 一般燃料层温度为1000120028
20、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1)在水蒸气用量较少时可得到质量较好的煤气。(2)随水蒸气用量的增加,水蒸气的绝对分解量会不断增加,但其分解率下降,煤气热值也下降。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消耗量与水蒸气分解率、煤气热值和组成的关系1.水蒸气分解量;2.煤气热值;3.水蒸气分解率;4.一氧化碳含量;5.氢含量B、水蒸气用量控制、水蒸气用量控制因此只有当燃料中灰分较多,熔点较低时,才采用提高水蒸气用量的办法,以防止结渣。水蒸气用量:0.400.65kg/kg(C)29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气化强度:200250kg/m2hC、气化强度、气化强度气化强度:炉单位横截面上的气化速率气化强度:炉单位横截面
21、上的气化速率 (0.10.2m/s)强化气化强度的方法富氧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或氧与水蒸气的混合物提高鼓风速率,提高炉内温度30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 (3)各种煤气发生炉及其特点(自学)3M13型煤气炉3W-G炉(威尔曼-格鲁夏炉)3M13型煤气化炉结构示意图1料斗;2煤斗阀门;3伸缩节;4计量锁煤器;5计量锁气器;6托盘扣三角架;7搅棒;8空心柱;9蜗杆减速机;10圆柱减速机;11四头蜗杆;12灰盘31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混合发生炉煤气站由于用途和输送条件不同,在工艺上分为冷煤气站和热煤气站两种。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冷煤气站。当气化烟煤时,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蒸气随同煤气一起排出
22、、这种焦油尚不能作为重要的化工产品,但冷凝下来会堵塞煤气管道和设备,故必须从煤气中除去。(4)煤气站工艺流程煤气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发生炉排送机煤空气水蒸气灰渣油灰焦油 送用户脱硫脱硫一段式回收焦油冷煤气发生站工艺流程32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回收焦油冷煤气发生站工艺流程图33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5.2.2.2 水煤气水煤气 水煤气是炽热的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煤气,主要由CO和H2组成,与发生炉煤气相比,含氮低,发热量高。燃烧时呈蓝色火焰,所以又称蓝水煤气。碳与水蒸气反应是强吸热反应;需提供水蒸气分解所需的热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交替用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间歇气化法;
23、同时用氧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连续气化法。(1)理想水煤气 在理想条件下,首先向发生炉送入空气,发生燃烧反应:CO2 CO2 H0=-394.1 kJ.mol-1 再送入水蒸气,发生反应:CH2OCOH2 H0=135.0 kJ.kmol-1 在完全热平衡条件下,燃烧1kmol(碳)所放出的热量可以分解 394.1/135.02.92 kmol水蒸气,因此理想生产过程,可以表示成:CO2+3.76N23C3H2OCO23.76N2+3CO+3H2 理想间歇进行时,分吹风阶段(碳完全燃烧)和制气阶段(水蒸气完全分解)。气化效率达到近100%34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间歇法制水煤气,主要由吹空气
24、(蓄热)、吹水蒸气(制气)两个阶段组成,工作循环实际包含6个阶段:1)吹风阶段:吹入空气,使部分燃料燃烧,将热能积蓄在料层中,废气经回收热量后排入大气;2)水蒸气吹净阶段:由炉底吹入水蒸气,把炉上部及管道中残存的吹风废气排出,避免影响水煤气的质量;3)上吹制气阶段:由炉底吹入水蒸气,利用床内蓄积的能量制取水煤气,水煤气通过净化系统入贮气柜;4)下吹制气阶段:上吹制气后,床层下部温度降低,气化层上移,为了充分利用料层上部的蓄热,用水蒸气由炉上方往下吹,制取水煤气,煤气送气柜;5)二次上吹制气阶段:下吹制气后炉底部残留下吹煤气,为安全起见,先吹入水蒸气,所得煤气仍送贮气柜;6)空气吹净阶段:由炉底
25、吹入空气,把残留在炉上部及管道中的水煤气送往贮气柜而得以回收。(2)实际水煤气的过程控制各阶段的时间分配如表5-7。P12935四川大学本科生课程化学工艺学吹风气中显热与潜热(含CO可燃成分)和水煤气的显热占总热量的相当的比例,必须加以回收。流程叙述:(1)吹风阶段:炉顶出来的高温吹风气在燃烧室5内,与二次空气混合燃烧,热量部分积蓄在燃烧室格子砖内。高温废气进入废热锅炉6,将管间的水蒸发产生水蒸汽,降温后的废气经烟囱18排入大气。(2)上吹制气阶段:同上;(3)下吹制气阶段:显热不回收。图5-2-7 水煤气生产流程图1空气鼓风机;2蒸气缓冲罐;3集汽包;4水煤气发生炉;水煤气发生炉;5燃烧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气固相 体系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