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
《快刀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刀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快刀快刀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卷一卷一清代清代 蒲松龄蒲松龄聊斋故事聊斋故事明末,济属多盗(1)。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2)。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3)。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4):“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诺。其谨依我(5),无离也(6)。”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原文原文(1)济属:济南府所属地区。清代济南府辖历城、章丘、齐东、长清、长山、邹平、淄川、齐河、禹城、平原、临邑、德州、陵县、德平、济阳等十五县,大致相当今之济南市及德州、惠民、淄博市地区的一部。(2)杀辄
2、导窾(kun款):意谓杀即顺窍,一刀便断头。窾,空处。庄子养生主:“批大郤(隙),导大窾,因其固然。”(3)市曹:市口通衢,常为古代行刑之处。(4)逡巡:迟疑徘徊。此谓吞吞吐吐,难以出口。(5)谨:谨慎小心,此处有注意留心之意。依,依傍,靠着。(6)无:同“毋”、“勿”,不要。注释注释明代末年,济南府属下各地有很多强盗,每个县都设置军队,捕到强盗就杀掉。章丘县的强盗尤其多。这个县的官军中有一个士兵,佩带的刀特别锋利,杀人不用费劲。一天,官军捕获了十几个强盗,全部押赴法场斩首。其中一个强盗认得这个士兵,便犹豫地凑上前去说:“听说您的刀最快,砍头不用砍第二次。求您杀我吧!”士兵说:“好吧。你跟在我
3、身边,不要离开我。”强盗跟着士兵来到刑场,士兵一刀砍去,强盗的脑袋骨碌一声掉下来,滚到数步之外,一边在地上打着转,嘴里还大声称赞道:“好快的刀!”译文译文快刀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赏析赏析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THANK YOUTHANK YO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快刀 故事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