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环境型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环境型式.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环境型式环境型式n本章主要探讨四种典型的环境型式: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居住环境。人类建造的人工环境越多,失去的自然环境就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大自然,寻找“绿色的体验”;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设计成功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人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居住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要保证其功用性,还要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第一节 自然环境 n一、什么是自然环境 通常指环绕人路社会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基础,社会物质生活经常必要的条件。它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展,但无决定性作用。
2、二、环境的选择:寻找绿色的体验 n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把“保护环境”列为十大任务之一。有人把它看做是“绿色政治的萌芽”。有学者发表“绿色宣言”,大声疾呼:一个人可以不卷入战争,可以不过问政治,甚至可以不事生产,但却不能不关心环境,除非拒绝生存。n人类对自然界的反映,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显然森林、溪流、沼泽和沙漠中的灌木丛带有自然的特征,但也不同程度地受着环境的影响。例如,沙漠中难得发现小溪流水,能见到的只是耐得住干旱的灌木丛;而人们建造的几何形栅栏结构,说明人类试图用建筑设计来表达自然的完美性。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n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要看人有没
3、有户外活动的愿望,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n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对人类的吸引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水”是人们所选择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n从美学的角度看,声音也是人们评价自然环境时要考虑的因素。悦耳的鸟鸣和粗旷的野兽吼叫,使神秘的森林环境增加美感和吸引力,这是城市人工环境无法相比的 自然环境的心理特征n利顿强调自然环境中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是环境的结构。对知觉环境整体结构的因素有框架、辐合和对比。框架的范围是环境所提供的一个“画框”,它能使人们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景色的关键方面。辐合是指把两个或更多的线会聚在一起,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点上。例如,一条笔直的道路
4、,它的两旁种植了树木。当道路伸向远方时,逐渐接近,最后会聚在一个点上,给人一种远距离感。对比是把环境的形态、色彩或结构作一比较,区分出前景和背景。框架、辐合和对比使景色相对集中,并有层次,对人产生更大吸引力。三、野外消遣与体验 n野外旅游者的特征 美国内政部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到国家公园和野外环境旅游的人群中,多为高收入者。他们来自于城市,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从事专业技术职业,其中教师和学生占的比例较大。同样的观点也可见于那些对自然环境旅游者特征的研究中。n野外旅游者的动机1.野外是游玩和休憩的好地方2.人类把自然界看作一个竞争对手3.人类将自然界看作心情变换的对象4.人类把自然界视为某些事物的
5、标志四、对野外环境管理的启示 n对野外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是确保野生环境质量的基础。第二节 工作环境 n一、建筑与人的行为 关于建筑与行为的关系,过去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建筑决定论”,即建筑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建筑对人的行为毫无影响。环境心理学家的意见介于两种观点之间。n建筑物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正如温丘吉尔所说:“我们塑造了建筑物,而建筑物又塑造了我们。”但是,在任何环境下,建筑物并不是人类行为惟一的决定因素。n建筑师们比较关注的是如何构建在功用和审美方面都令人愉悦的宏伟、安全的建筑物。遗憾的是,他们较少考虑到使用建筑物的人。他们将美观、安全置于功用之上,没有意识
6、到他们的设计对于人类行为和感情的影响。n人们常常按照自己的目的改变、放弃或破坏室内环境,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房间和室内陈设n房间和室内陈设是室内环境的基本成分。n首先,房间应使人感到与在其中进行的活动相适宜。人们对房间大小的感觉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长方形的房间比同样面积的正方形的房间显得大一些;浅颜色的房间比深颜色的房间显得明亮、宽敞;过多的室内陈设使房间显得狭小且杂乱无序。环境心理学认为,室内布置的和谐在构筑室内环境方面与房间的大小和形状同等重要。n室内的自然光线对人来说也非常重要。人们大都不喜欢没有窗户的房间。因此,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经常要用一些自然风景画来装饰,以弥补因没有窗户而无法与外界
7、沟通的缺陷。n其次,室内陈设的布置会影响到人们的感情和行为。室内陈设可以促进交谈,确立交往范围和适当的人际距离。乔伊纳曾描述了室内陈设对室内交往类型起重要决定作用的三个基本因素:室内陈设的位置、室内陈设之间的距离、使用象征性装饰的数量。按照乔伊纳的观点,这些因素决定了室内交往的方式,使人们的行为有依据。小群体生态学n在任何环境中,个体座位的选择往往可以表明该个体是希望交往还是希望独处。n萨默(1969)分析了图书馆长方形桌旁读者座位的选择。一般说来,当一个人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表明他不希望与别人共用该桌子,喜欢独外,其他人一般了解并尊重这种愿望;如果一个人坐在桌子的角部,可以认为他欢迎别人共用
8、此桌。萨默等人对于在不同情况下人们对座位的选择作了分析。四、工作与物理环境 n工作场所设计n物理环境与工作满意度1986年,弗格森和韦斯曼对个团体360名职员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物理环境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其他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结论。物理环境在工作满意度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保健因素。按照这种观点,当工人们安全和舒适的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对工作不满;当物理环境中具有保健因素时,虽然不能保证他们会满意,至少不会产生不满意。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工作场所不适宜,可导致不满意产生;工作场所适宜,也不足以导致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物理环境与工作组织中的沟通 n在工作组织中,三种面对面的沟通是特
9、别重要的。首先是协作,以协调不同部门或工作群体间的关系。这种沟通在性质上通常是正式的、有计划的,经常在会议室进行;其次,是一种非正式的、在某种场合下的沟通,包括个体所分管工作方面的最新信息,如在走廊上相遇或在吃午餐时进行的沟通;第三种沟通是激发性的,它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新观点的产生。经常与工作群体外的人接触,可以增加激发性沟通。n每种类型的沟通需要不同的场合,工作场所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每个组织的需要,以确定不同沟通场所的比例。方便沟通是许多设计问题的核心,特别是办公室的设计。第三节 学习环境 n一、学校和教室 教室环境的物理特征 教室环境的物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光线、色彩、地面的软硬度等方面,而且这些
10、物理特征是可以变化的。如果改变这些物理特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n例如,在一个明亮的、有着许多窗户的教室里与在无窗户的教室里相比,学生们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室内墙面装饰的色彩以及教室的大小,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班级的大小 n一个班级应有多少学生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个问题是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同样引起了环境心理学家的注意。n在许多情况下,高密度可导致分裂行为,这个问题在教室里也不例外。研究发现,增加密度可降低协作行为和增加侵略行为。更为糟糕的是,增加班级的人数不仅增加了密度,而且增加了书桌、学习材料,分散了教师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小学,班级的人数更不应过多。座位与学
11、习成绩n在教室居中位置的学生倾向得高分,随着座位离中心位置的远离,学生的分数也逐渐下降,所以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倾斜曲线。对大学生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离教师的距离越近,学生的分数相对越高。n当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座位时,发现学生们对教室里不同的位置有明确的知觉。他们选择与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要求以及在团体中非正式的社会地位一致的位置。而且,学生依赖教师的程度与教室前排座位的选择有关。传统教室和开放式教室n开放式教室比传统教室有哪些优势呢?研究表明,开放式教室有相对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能减少学生的厌倦感,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室里走动,使教师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学生方面,增加教师与学生
12、的相互交往和作用。二、博物馆和动物园 n博物馆 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博物馆都是一个获得知识的场所。设计博物馆(特别是艺术博物馆)时,把提高人们的兴趣融入展览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应忽视建筑物本身的环境设计。大而暗的房间常使人产生厌倦感和重复感,特别是那些容易迷失方向、难以发现参观路线的博物馆,比起指示明确的博物馆来说,更缺乏吸引力。n“博物馆疲劳”,这使得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大大下降。造成这种疲劳的一个原因是,参观者要在博物馆不停地走动,以观看展览,从一个展览厅到另一个展览厅;造成疲劳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观看展览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特别是在阅读那些详细的文字说明时。n如果把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成间
13、断的而不是连续的,例如在一段文字说明后,穿插一些图片,可以降低“博物馆疲劳”。这种认知间歇的设计使参观者把注意力分配在不同物体上,可减少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物体上所引起的疲劳感 动物园n因为参观动物园的人们的动机和文化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动物园的设计要谨慎。不要对动物园的“教育”内容太苛求,大多数到动物园参观的人们并不想阅读每一段文字说明,而是想与动物有更多的接触,获得愉快的体验。因此,一个成功的动物园设计要让人们与动物有更多的接触,让人们聆听动物发出的声音和观看动物的活动。n国外有关学者曾把动物园的设计分为三类:n第一类的动物园设计往往是把动物关在一个个单独的不太大的笼子里,笼子不
14、大但不影响动物活动;n第二类的设计是我们现在在大多数动物园看到的那种,用铁栏杆把动物圈在一个区域内,动物可以自由活动,由于铁栏杆的隔挡,不易伤害参观者;n第三类的设计是模拟野生环境,让动物感到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当然,对那些危险的动物要增加一些防护措施,以免伤害参观者。研究发现,参观者更喜欢第三类动物园设计。n动物园的环境设计还要考虑到拥挤问题,避免高密度;另一方面,对一些小动物生活环境的设计,应考虑到距离参观者不应太远,便于观察。动物园的设计既要使动物舒适,活动自由,又要便于参观者观看,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第四节 居住环境 n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住宅已经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从最早的
15、构木为巢、挖穴而居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从西方的洋房到中国的四合院,可以排列出一个不同住宅形式的无穷系列。n如果我们排除种种表面差异,就不难发现其共同性质住宅的功能,一方面防寒御热、遮风避雨,另一方面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住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说住宅是人与环境的“调节器”。这里的环境有双重意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n可防范空间这一术语,并提出这样的空间应该具有两个主要特点。n第一,可防范空间是可感知和可防范的领域。纽曼认为,加强领域性是住宅区设计的基础。住宅区应该有清晰的私密性、公共性领域层次,领域之间应该有可感知的标志物,并设置有半公共的区域,这样无形中扩大了居民占有的空间,增加了居民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加强了居民对环境的控制和维护。n第二,可防范空间具有监视作用。形象地说,就是让环境长上一双眼睛,从而对犯罪分子起到心理上的威慑作用。例如,门窗布置和平面布局应该使居民可以从室内观察到户外的情况,从而为居民提供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使居民经常到环境中去,而这种经常接触又进一步加强了居民对环境的安全感,形成良性的循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