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还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本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还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本色.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还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本色 语文新教材独具特色地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是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它将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多种语文才能的培养都揉和到了实践活动之中,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穿插、浸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才能”,加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因而倍受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青睐,也倍受学生的青睐,但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又不能不让我们感到了一丝忧虑和困惑。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能够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整合在一起
2、,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理应具有“语文味”。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笔者惊喜地觉察,不少老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学方式,鼓舞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处理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征询题,但同时也不乏无视“语文”本色、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文艺表演”、“绘画竞赛”、以及其他学科活动的现象,其中的“语文味”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花絮、点点缀而已。学过醉翁亭记后,一语文老师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畅游醉翁亭,整堂课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不同程度地动了起来。有钓鱼的,有跟着导游走的,有举醉翁亭牌坊的,有举杯痛饮的,有唱歌跳舞的,课堂好不喧哗。但一节课听完,我却是雾里看花,不知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3、是口语交际才能的提高?可学生完全只在背翻译;是想象力的拓展?可没觉察学生思维火花的出现。细思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终究该如何表达?确实是横亘在我们这些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操之过慎,会“唯语文”;操之过松,会出现“泛语文”甚至非语文。在此,笔者想借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浅薄的看法。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和开展为目的,让语言文化气息浸润整个活动过程。不管我们的语文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和开展”都是其学习的落脚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开展思维、加强才能、提高涵养、熏陶情操、提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等自始至终应该贯穿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过
4、程。因而,老师引导学生在方案确实定、内容的安排、流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应该考虑是否有利于上述目的的实现。一定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是母语学习、应意图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曾设计了一个构建我梦中的小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大自然中采摘树叶、野花、秸杆、芦苇等植物,在适宜的背景纸上粘贴出“我梦中的小屋”,并为小屋命名、为其题诗。要求学生得有富有创意的构思:“我”的小屋应表达如何样的风格?四周环境应如何样与小屋协调搭配?鲜活的植物如何让其既风干又保持其色泽?处理这些征询题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学、生物学知识,甚至要一定的建筑学知识。学生为小屋命名、题诗,既要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更需要他们
5、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敏运用。古有刘禹锡的陋室、徐渭的青藤书屋、蒲松龄的聊斋、归有光的项脊轩,今有学生简室、有恒斋、活水轩、紫藤香居、文雅阁等奇光异彩的雅名。其中“茅香居”按照画面主题和意境题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五柳先生高洁淡泊心志浸润的杰作吧;“小桥流水人家”题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达了我们的学生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奢华、便捷的同时,也渴望抱璞返真,回归自然;“书巢”自作楹联“独登堂阶天高月满,忽披书本古往今来”,横批:宁静致远。整个制造过程中,学生从构思、选材、命名、规划甚至到装饰点缀就好像写作时围绕主题规划谋篇。交流展示时,学生纷纷走上讲台,或有条不紊地介绍制造程序,或充满诗情画意地描绘“我的梦中小屋”,或形象鲜明地阐释作品主题,俨然一个个小文人。整个活动过程弥漫着浓浓的语言文化气息,紧扣“语文”又基于“语文”延伸和拓展,整合了语文课程,也强化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络;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其创新才能、审美才能、表达才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欣赏本人的作品时,也体会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成功与欢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