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与补角 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余角与补角 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角与补角 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 六年级下册 第9章9.3节余角与补角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执教: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张淑欣点评:华南师范大学王世伟本节课是人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通过课前检测题, 学生复习回顾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推理得到同(等)角的余角的大小关系,总结出余角的 性质,进而类比余角性质的推导过程,探究得到补角的性质及结论。在课堂互学的小组合作 讨论中,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余角补角性质的应用。考虑到探究问题的难度,教师将问题分解 成几个关联的小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成功解决整个问 题。课堂学习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教学目标进行维度划分,从低到高,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兼顾了三维目标,将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融为一体。课程资源开发:灵活使用极算APP、设置课前检测、课后练习等,有利于把握学生的 知识水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 .教材内容的解读与把握:从“角、直角、平角的定义”“角的大小比较”过渡到余角 补角的学习,对教材的内部逻辑把握得比较到位,注重课本知识的前后衔接。3 .课程组织科学合理,通过系列问题统领整堂课,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 原则。通过问题探究学习,将问题拆解,学生能从易到难地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心和
3、自我效能感。4 .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 作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碰撞,相互启迪与学习,共同进步。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L建议更多地使用课堂评价,注意多元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为教师提供个性 化指导的教学依据。5 .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建议增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融入生活中。切片分析第一片段: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开 展教学活动,设置课前检测题,帮助学生复习回顾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详见课例视频00:1303:33)第二片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证明,通过类比进行补角性质的探究,形成结论, 和全班同学分享,锻炼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详见课例视频08:0813:52)第三片段: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生间互帮互 助,发挥每位学生的所长。学生自主讨论,教师观察过程,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在讨论结束 后,学生代表小组到大屏幕前分享本组观点,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或补充。(详见课例 视频 16:2431:56)第四片段:学生完成与课堂学习有关的余角和补角性质的题目,检测学习的效果。(详 见课例视频32:2240: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余角与补角 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 余角 补角 课程设计 实施 点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