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参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参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笫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乐和减头(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主 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 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及“求比一个数多c人)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第1课时 不进位加法嗨意这是边文, 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学导航 施工教I学I内I容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教孽回辰1 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 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2使学
2、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 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体脸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W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教I准I备课件、小棒。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II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2)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老师进行指导帮助。5136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怎么办?4II*5niBHDWG4mm-3615个位上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是1(),11减6得5。513615生: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lo(3)比较。师:比一
3、比例1和例2,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2 教学第19页例3。(1)出示题目:50-24=o引导学生列出竖式,尝试计算,指名板演:502426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2)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3)师:从哪位算起?个位上。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 104=6,个位上写6。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4.4-2=2,十位上写2。(4)小组讨论: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相同的数位要而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I,在个位上加10再 减。巩固应用1 教材第19页“做一做”
4、。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 教材第2021页“练习三”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通过 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知识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 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算埋。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 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教 材以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作为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预设的情境中,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无处不 在。第6课时 练习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导航降3教国内容教材第2
5、021页的内容。一教匡回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鹤|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 教图准备课件。复习向顾出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师: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最困难而又没掌握好的知识是什么?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指导练习1 教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同学做得乂快乂正确。2 教材第21页“练习三”
6、第9题。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先算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然后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3 教材第21页“练习三”第10题。夺红旅,计时,看哪组做得又快又正确。4 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计时做,再连线,全班订正。巩固应用1 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先观察,发现规律,再填空。2 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指导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完成,全班订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发现学生在计算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数位对不齐;横式上的得数不写;把数字或符号抄错;把减法当加
7、法做,或把加法当 减法做:忘了进1或退1:一个竖式中既有退位点,又有进位1,思路混乱。通过练习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严格要求,避免学生出现类似的计算错 误。加强学生平时的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规范竖式的写法,严格按要求去写进位点、退 位点,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做到数字搬家不出错。国8富阳(这是边文, 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7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的内容。数歹I标1 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
8、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难点: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x教I准I备课件、小红旗。情境导入师:我们学校每周都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纪律卫生大评比活动。看,二年级卫生评比表 已经出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4主题图。)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我们只知道一班得了 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 了 3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师:那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 书课题。)探究新知1 教学第23页例4(1)。师: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班得了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用加
9、法?借助小红旗摆一摆或画图分析。师:请同学们摆一排12面小红旗表示一班得了 12面小红旗,因为二班比一班多得了 3 面,所以在下面摆二班小红旗的时候就要比12面小红旗多出3面小红旗。通过对比,我们 发现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 也就是12+3= 15(面)。师:同学们再用画图的方式试试。(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 教学第24页例4(2)。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吗?(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或用小红旗摆一摆进行解决。师:请同学们摆
10、一排12面小红旗表示一班得了 12面小红旗,因为三班比一班少4面, 所以在下面摆出三班小红旗的时候就要比12面小红旗少4面小红旗,通过对比,我们发现 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求减法计算冽式为124=8(面)。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应用1 教材第24页“做一做”。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 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1、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活中你还遇
11、到哪些类似的 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吗?教学反思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把知道的数学信息一一画出来,而且 要和学生一起画。在画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要求,画的时候一定要画两行,第一行表示一班 的,第二行表示二班的。画第二行的信息时,有学生说画15面,我就问他为什么画15面呢, 生答因为是比一班多3面,就是在12的基础上再画3面就是15面了。让学生.通过画一画, 对比发现问题。在求三班的红旗时同样让学生们画一画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练 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第8课时 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
12、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一教留山标I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 度。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部谍,邈)(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5,|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解题方法。课件。复习向顾师:上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指名汇报。)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相信大家会进一步掌握这部分的 知识。指导练习1 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4题。学生
13、独立完成并指名回答。2 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8题。(1)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2)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 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巩固应用1 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6题。(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2)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这道题时,你想到了什么?明确“还差”是什么意思?2 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7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
14、听听。(2)引导学生了解“优惠8元”是什么意思呢?(3)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本节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 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步培养学生的 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从画图中明白“求比一个数多儿”用加法,求“比 一个数少儿”用减法的道理。第9课时连加、连减教材第27页的内容。1 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2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的|画点;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
15、写法。难点: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教|第准|备课件。情境导入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二年(I)班的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 是他们比赛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图片及统计表。)师: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1)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2。)(3)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 + 34+2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进行了列式计算。但你发 现了吗,有一个问题和其他几个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道连加题的笔算方法。(板 书课题。)探究新知1 教学
16、第27页例1。出示:28+34+22,应该怎样计算这道题呢?组织学生讨论:这道连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几步算?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学生汇报尝试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i3i46228+131462+2284师:比较这两种书写格式,哪种更简便呢?2 教学第27页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请同学认真读题,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 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4-40-26o组织学生讨论:这道连减题怎样计算?有几种书写格式?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 生汇报,老师板书。1 1)8440444426188440442618师: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I I算?巩
17、固应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3题。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重点让学生说说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 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但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 引导学生读题是关键,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题目的意思,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列出算 式。第10课时加减混合教材第28页的内容。I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 掌握简便写法。
18、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课和所)(这是边丈, 请据需要手工删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彳二|教|学|准|备课件。复习导入1 口算。32+40+7=20+50+30=15+40+3=60-40-15= 16+5+10= 10+8-13 =2 竖式计算。36+28+17=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笔算。如果在计算过程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探究新知1 教学第28页例3。(1)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公交车吗?你瞧,一辆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课件出
19、示教材第28页例3。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来了 25人,乂上去了 28人,现在有多 少人?(2)师: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6725+28。)师: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 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3)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竖式计算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指名小组汇报板演。67254242+2870672542+2870(4)指导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题。2 教学第28页例4。(1)师:这道题怎么算呢?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生试算:47+16=63,7263=9。指导
20、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巩固应用指导完成教材第2930页“练习五”第410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加减混合运算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 上就没有大的问题,那么我就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节课是从学生熟 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 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师:请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请
21、把这些信息用铅笔画横线标记出来,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全班汇报发现。)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如果老师要知道一个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 论,各抒己见。)师:同学们都知道把班级学生的人数和本班带队老师的人数合起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 题,这就涉及到加法方面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 教学第12页例1。师: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怎样列式?师:
22、怎样计算35+2呢?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汇报:用口算 5 + 2=7,30+7=37。(2)用小棒,先摆3捆零5根,再摆2根,5根+2根=7根,30根+7根=37根。(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 + 2=7,在个位写7,十位是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 等于37。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2 教学第13页例2o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 人,就是求两个班的总人数,用加法计算。)师:怎么计算?指名学生计算,并说一说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汇报:(1)用口算 5 + 2=7,30+30=60,60+7=67。(2)用小棒,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参考 100 以内 加法 减法 教学 参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