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艺考生高考历史复习宝典(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三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艺考生高考历史复习宝典(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艺考生高考历史复习宝典(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艺考生高中历史复习宝典(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脉络框架信朝统一及举措:广设仓库,江南得到开发,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内轻的局面。(2)过程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趁机在范阳起兵,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历 时八年,后被唐平定。(3)影响许多将领拥兵自重,独立性强,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2 .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2)概况:875年爆发,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3)影响: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2、。3 .五代十国(I)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2)五代:指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3)十国:指南方各地先后出现的吴越、南唐等9个政权和山西的北汉。(4)后周: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 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五代I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经典综.唐朝后期,政府经常征调藩镇军队平叛战乱。事实上,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 绝大部分藩镇并不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 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这反映出,唐朝后期的藩镇()A.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3、B.遏制了大规模农民起义C.保证了国家的政令统一D.重建和巩固了西北边防过吴练 建议用时:40.45分钟1.下表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政权律令内容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3 .(南朝)梁武帝曾问画家张僧繇,何故佛寺中画孔圣人,张僧繇答臼:将来还得靠 他梁武帝佞佛,以致有“皇帝菩萨之称,但他却决不敢忘记“事衣冠礼乐:这反 映出()A.皇帝没有坚定信仰B.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政治地
4、位稳固D.儒学与佛教紧密结合.以下是唐关市令复原清本内容摘录。据此可知,唐代()。诸蓄客初入朝,本发遣州给过所(通行证)诸外蓄与缘边互市,皆令互市官司检校诸禁物不得将出关诸私共诸蕃交易为人纠(举报)获没官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不法外商势力猖獗C.注重规范外贸管理D.海上丝绸之路繁盛4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道重兵沿运河向东进攻河南,力图席卷江淮;睢阳太守许 远与张巡率唐军扼运河要冲,死守睢阳十个月,被韩愈誉为“守一城,捍天下”。“睢阳 之战”()A.加速了政治重心南移B.体现了江淮地位重要C.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D.打击了藩镇割据势力.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
5、万余人,洛阳变成 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晋书王敦传中记载:“(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 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表明东晋()A.皇权被相权所左右B. 士族把持中央政权C.外戚宦官交替执政D.扩大了统治的基础6 .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 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
6、不仅 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 目的是()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B.促进民族交融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并且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产业。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9“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 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 因官锡氏。汉司徒昭
7、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下列对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史通和琅邪土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 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因此唐太宗 采取了()A.互惠互利的对外政策B.开明宽松的民族政策C.为国理财的财政政策D.求贤纳谏的人才政策10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武则天遗言由后人评价自己 的功过。
8、但当代史学家充分肯定武则天的功绩,主要是因为她()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C.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重文轻武,强化中央集权.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 称“五代下面表格反映了()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身份后梁907923 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 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 年石敬塘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 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 年郭威邺都留守A.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B.这些政权是唐宋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表中的后周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D.表中五个政权
9、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下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农业状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时期图像名称牛耕法耕犁初唐陕西三原李寿墓壁画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辕犁盛唐敦煌23窟牛耕图-牛牵引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晚唐安西榆林窟25号壁画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薜A.曲辕犁出现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 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 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
10、了民族交融 的历史新高潮。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 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 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 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 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 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 的表现。(3)综合
11、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一宋书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 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 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 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
12、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参考答案第三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经典综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但是民族 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江南地区初步得到开发,为经济格局的改变奠定了基础。因此, 此时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故C项正确;此时国家分裂,北方 经济遭到破坏,不是繁荣开放,故A项错误;虽然政权分裂,但是社会在不断进步, 文化交流发展并没有停滞,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此时有中外交流,但不是主
13、流,故D项错误。2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先后定都于建康(今 南京),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均排除。3 .【答案】A【解析】少数民族家具的传入使汉族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这是民族交融的表现, 说明民族交融推动了汉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故选A项;胡汉交融是相互的,并不是以 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故排除B项;“同步进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题 干内容无法体现“广泛传播、故排除D项。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 .【答案】c【解析】根据“遂念隋大业间炀帝所以浚辟(疏通、开凿)使达于江者,不过事游幸 (帝王出游)尔”“今则每岁漕上给
14、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触舶相衔,朝暮不绝。盖有害 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者,天以隋为我宋王业之资也”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对 宋朝的经济发展和南北交通往来有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对后世的深远影响,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排除;材料体现了隋朝开凿大运河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2 .【答案】B【解析】三册史籍都提到唐高祖曾经称臣于突厥,故B项正确;旧唐书李靖传 中提到为百姓考虑,李渊向突厥称臣,而另外两则材料并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只 有十七史商榷提到唐高祖倚仗突厥支持起事,故C项错误;唐高祖起事被后世诟 病只在范祖禹唐鉴中提及,故D项错误。3 .【答
15、案】A【解析】材料“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绝大部分藩镇并不割据,即使割据藩镇 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信息显示,藩镇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的唐朝的统 治,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保证”说法绝对,排除;D项不符合 题干主旨,排除。过美练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听子弟得追杀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 五岁刑”,可知这一时期,法律对伦理秩序的维护,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不涉及社 会动荡的内容,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是在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后,故排除B项;结合材料可知将孝道作为执法的依据,说明魏晋时期 的法律制定受到儒家
16、思想的影响,故排除C项。1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将来还得靠他”“事衣冠礼乐”可知张僧繇和梁武帝都强调儒学的重 要性,故答案为C项;“梁武帝佞佛”但决不敢忘记“事衣冠礼乐”说明梁武帝没有放弃 儒家信仰,故排除A项;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表述绝对,且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此结 论,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具体解释儒学和佛教的关系,故排除D项。2 .【答案】C【解析】唐朝在外贸过程中要颁发通行证,同时要求互市官员认真查验,禁止违禁物 品出关,走私被举报要没收货物等,说明唐朝注重规范外贸管理,故答案为C项;唐 朝是开放的朝代,并未严格限制外贸,故排除A项;对外贸易的规范管理不代表不法 外商势力猖獗,故排
17、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结论,故 排除D项。3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安禄山遣重兵沿运河向东进攻河南,力图席卷江淮守一城,捍天 下可知,睢阳是沟通南北运输的交通动脉,叛军一旦占领了睢阳,就可以沿运河直 下江南,而当时唐朝抵抗叛军所需的钱粮大部分都来自江南,故答案为B项。4 .【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匈奴人攻破洛阳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北方战乱造成北民南迁,这有利于推动江南经济的开发,故B项;通过题干北方 的战乱,不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排除AC两项;通过题干“杀死豪族官僚庶 民可以看出这不利于豪族扩充实力,排除D项。5 .【答
18、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建立后,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如王导、王敦内外相应, 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表明土族把持中央政权,故B 项正确;皇权被相权所左右题干未体现,故不选A项;C项指的是东汉,不是东晋, 故不选;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不选D项。6 .【答案】A【解析】根据“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可以看出, 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BD两项是孝文帝 改革的影响,不是目的,故错误;题干体现的是让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并不是提高 鲜卑族的地位,故C项错误。7 .【答案】C【解析】题干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艺考生高考历史复习宝典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唐 政权 更迭 民族 交融 2023 考生 高考 历史 复习 宝典 中外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277400.html
限制150内